屈死 [qū sǐ]
1. 蒙冤而死。
英[die of being wronged;]
国语词典
屈死 [qū sǐ]
⒈ 含冤受屈而死。
例如:「这出戏演到主角屈死时,台下的观众不禁发出叹息声。」
屈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冤肉释义:屈死的人。
- 2.
势剑金牌释义:皇帝授予大臣全权处理要案的两种信物。势剑,尚方剑。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枉自有势剑金牌,把俺这屈死三年的腐骨骸,怎脱离无边苦海。”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三折:“圣人敕赐势剑金牌,着老夫先斩后奏。”
- 3.
备细释义:⒈详尽。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四折:“你将那屈死的词因,备细诉来。”明 叶宪祖《金翠寒衣记》第四折:“你怎么晓得这等备细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帐房问了备细情由,知道他是遇了骗子。”洪深《申屠氏》第四本:“老丈听得备细,过来邀二人入内。”⒉详细情况。《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朱重 问了备细,乡人见乡人,不觉感伤。”《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会着 庄绍光,述其备细。”欧阳予倩《潘金莲》第四幕:“二爷要知备细吗?最好去问 郓哥。”
- 4.
幻惑释义:犹眩惑。 谓迷乱人心以行诈骗。《六韬上贤》:“伪方异伎巫蛊左道不祥之言,幻惑良民。”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五:“﹝ 贺玄景 ﹞自称五戒贤者,同为妖者十餘人,於 陆浑山 中结草舍,幻惑愚人子女,倾家产事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此是屈死之鬼,所以假托人形,幻惑年少。”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元 虽归佛,亦甚崇道,其幻惑故遍行於人间。”
- 5.
求代释义:⒈请求委派别人接替自己的职务。《后汉书·窦融传》:“融 以兄弟并受爵位,久专方面,惧不自安,数上书求代。”《晋书·吾彦传》:“﹝ 吾彦 ﹞在镇二十餘年,威恩宣著,南州 寧靖。自表求代,徵为大长秋。”⒉死鬼找替身。旧时迷信以为屈死鬼如要投胎再转人世,必须诱惑一人枉死以替代自己。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昨宿东门外,见縊鬼五六,自门隙而入,恐是求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七回:“吊死鬼攒眉道:‘我除了求代之外,别无能处。’”
- 6.
苌弘释义:亦作“萇宏”。人名。字 叔,又称 萇叔。周景王、敬王 的大臣 刘文公 所属大夫。刘氏 与 晋 范氏 世为婚姻,在 晋 卿内讧中,由于帮助了 范氏,晋 卿 赵鞅 为此声讨,萇弘 被 周 人杀死。传说死后三年,其血化为碧玉。事见《左传·哀公三年》。《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 伍员 流於 江,萇弘 死於 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亦用以借指屈死者的形象。汉 张衡《东京赋》:“萇弘、魏舒,是廓是极。”晋 左思《蜀都赋》:“碧出 萇弘 之血,鸟生 杜宇 之魄。”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
- 7.
饮恨而死释义:饮恨:心里怀着怨恨和冤屈。内心满怀着怨恨或冤屈死去。
- 8.
饮恨而终释义:饮恨:心里怀着怨恨和冤屈。内心满怀着怨恨或冤屈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