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鸣笳 鸣笳的意思
míngjiā

鸣笳

简体鸣笳
繁体鳴笳
拼音míng jiā
注音ㄇㄧㄥˊ ㄐㄧㄚ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íng,(1) 鸟兽或昆虫叫。【组词】: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2)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组词】:鸣响。鸣奏。孤掌难鸣。(3)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组词】:鸣谢。鸣冤。百家争鸣。(4) 闻名,著称。【例句】:“以文鸣江东”。

jiā, ◎ 〔胡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基本含义

指战争爆发时,鸣笳声响彻云霄,表示战斗开始。

鸣笳的意思

鸣笳 [míng jiā]

1. 笳笛。古管乐器名。汉时流行于西域一带少数民族地区,初卷芦叶为之,后改用竹。

3. 吹奏笳笛。古代贵官出行,前导鸣笳以启路。亦作进军之号。

鸣笳 引证解释

⒈ 笳笛。古管乐器名。 汉 时流行于 西域 一带少数民族地区,初卷芦叶为之,后改用竹。

《六韬·军略》:“击雷鼓,振鼙、鐸,吹鸣笳。”

⒉ 吹奏笳笛。古代贵官出行,前导鸣笳以启路。亦作进军之号。

三国 魏 曹丕 《与梁朝歌令吴质书》:“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於后车。”
宋 王安石 《晏元献挽辞》之一:“萧瑟城南路,鸣笳上九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孝感之战》:“其垒外松棚下,餘贼方瞭望,余骤发矢伤数人,贼错愕间, 江西 兵展旗鸣笳以进。”


鸣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后车释义:⒈副车,侍从所乘的车。《诗·小雅·绵蛮》:“命彼后车,谓之载之。”郑玄 笺:“后车,倅车也。”陆德明 释文:“倅,七对反,副车。”三国 魏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託乘於后车。”清 顾炎武《重过代州赠李处士因笃在陈君上年署中》诗:“穷愁那得一篇书?幸有心期託后车。”⒉后继之车。《汉书·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夫 三代 之所以长久者,其已事可知也。”后因以为鉴诫之义。唐 张继《读峄山碑》诗:“谁知颂德山头石,却与他人戒后车。”宋 司马光《颜太初杂文序》:“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
    • 2.
      启路释义:开路;开道。《楚辞·远游》:“歷太皓以右转兮,前 飞廉 以启路。”王逸 注:“风伯 先导,以开径也。”三国 魏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託乘於后车。”晋 潘岳《寡妇赋》:“龙轜儼其星驾兮,飞旐翩以启路。”
    • 3.
      宸筵释义:帝王举行的宴会。旧题 宋 尤袤《全唐诗话·中宗》:“此后,每游别殿,幸离宫,驻蹕芳苑,鸣笳仙禁,或戚里宸筵,王门卺席,无不毕从。”
    • 4.
      欢燕释义:⒈同“欢宴”。唐 韩愈《燕河南府秀才》诗:“何能充欢燕,庶以露厥诚。”⒉歡醼:同“欢宴”。《北史·李迁哲传》:“迁哲 每鸣笳导从,往来其间,纵酒欢醼,尽平生之乐。”⒊懽燕:欢爱和乐。明 汤显祖《紫钗记·花朝合卺》:“神仙眷,看取千里佳期,百年懽燕。”
    • 5.
      欢醼释义:同“欢宴”。 《北史·李迁哲传》:“迁哲 每鸣笳导从,往来其间,纵酒欢醼,尽平生之乐。”
    • 6.
      越公释义:指 隋 杨素 。 因其封 越国公 ,故称。 唐 杜甫 有《陪诸公上白帝城头宴越公堂之作》诗。 宋 秦观 《乐昌公主》诗:“ 越公 万骑鸣笳鼓,剑拥玉人天上去。” 明 冯梦龙 《女丈夫·李靖渡江》:“我不久就投他去,你到 越公 府中,倘不得意,也到 太原 来如何?”
    • 7.
      鸣笳释义:⒈笳笛。古管乐器名。⒉吹奏笳笛。古代贵官出行,前导鸣笳以启路。亦作进军之号。

鸣笳(mingji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鸣笳是什么意思 鸣笳读音 怎么读 鸣笳,拼音是míng jiā,鸣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鸣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