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护封 护封的意思
fēng

护封

简体护封
繁体護封
拼音hù fēng
注音ㄏㄨˋ ㄈ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ù,(1) 使不受侵犯和损害。【组词】:保护。护卫。护理。护士。护航。护林。辩护。守护。(2) 救助。【组词】:护护。(3) 掩蔽,包庇。【组词】:护短。庇护。

fēng,(1) 密闭,使跟外面隔绝。【组词】:封闭。密封。封口。封存。封条。封贮。封面。封底。封锁。封顶。冰封雪飘。封山育林。(2) 用来装信、钱等物的纸套。【组词】:信封。赏封。(3)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组词】:封侯。封君(领有封地的贵族)。封邑。封拜(拜官授爵)。封典。封建。(4) 疆界。【组词】:封疆。封域。封界。(5) 限制。【组词】:故步自封。(6) 帝王筑坛祭天。【例句】:封禅(祭天为“封”,祭地为“禅”)。(7) 量词,用于装封套的东西。【组词】:一封信。(8) 姓。

基本含义

保护和封存,指保护某物不受破坏或损失。

护封的意思

护封 [hù fēng]

1. 包在图书簿册等封面外的纸。一般印有书名或图案,有保护和装饰的作用。

护封 引证解释

⒈ 包在图书簿册等封面外的纸。一般印有书名或图案,有保护和装饰的作用。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写禀启封套式》:“仍加护封一个,面写年月,墨填小日。”


国语词典

护封 [hù fēng]

⒈ 保护书信封套之口,以表示慎密。

《福惠全书·卷一·筮仕部·禀启式》:「同禀帖入红禀函,外用白棉连护封。」

⒉ 大陆地区指包在图书外面的纸。大多印有书名或图案,用以保护和装饰书本。


护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副啓释义:正式信件外附加的信。明 王世贞《觚不觚录》:“尺牘之有副启也,或有所指讥,或有所请托,不可杂他语,不敢具姓名如 宋 疏之贴黄类耳。近年以来……甚至有称副启一、副二,至三至四者。”《金瓶梅词话》第五五回:“﹝ 西门庆 ﹞就叫书童,把那银剪子剪开护封,拆了内函封袋,打开副启。”
    • 2.
      团练释义:也叫乡团、民团、团勇。旧时官绅编练的,主要用来维护封建统治、镇压农民反抗的地方武装。始于唐,清代设置较普遍。
    • 3.
      封建主义释义:指封建的 社会制度。在封建制度下,地主阶级把占有的土地出租给农民,迫使农民缴地租,纳贡税,服劳役,遭 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地主 阶级思想,它以维护封建剥削和等级制、宣扬封建道德为特征。
    • 4.
      封建社会释义:一种社会形态,特征是地主占有土地,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全无土地,只能耕种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被地主剥夺。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前进了一步,农民可以有自己的个体经济,但终身依附土地,实际上仍无人身自由。保护封建剥削制度的权力机关是地主阶级的封建国家。
    • 5.
      封建制度释义: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基本剥削形式是封建地租,农民(或农奴)耕种封建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被封建地主剥夺。上层建筑主要是以等级制为特点的封建制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以维护封建剥削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宣扬封建道德为主要内容。在封建制度下,社会基本的对立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或农奴)阶级。农民(或农奴)生活贫困,无政治权利,他们与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一般认为 中国 于 春秋 战国 之交进入封建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
    • 6.
      封建思想释义:“封建”与“思想”两个词组合而成,是一个因历史而成的特定词语,一般是指维护封建统治的旧道德、旧礼教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的泛称。
    • 7.
      鱼鳞图册释义: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编造的土地登记簿册。因所绘田亩挨次排列,状如鱼鳞,故名。宋 时 婺州 等地即曾编造。明 洪武 年间命各州县分区编造。至 清 光绪 末年,仍有具册之举。亦作“鱼鳞册”、“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宋 楼钥《宝谟阁待制赠通议大夫陈公神道碑》:“熙寧 ……自有保甲法,鱼鳞簿是也。”《明史·食货志一》:“洪武 二十年,命国子生 武淳 等,分行州县,随粮定区。区设粮长四人,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

护封(huf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护封是什么意思 护封读音 怎么读 护封,拼音是hù fēng,护封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护封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