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教 [mén jiào]
1. 家教。
门教 引证解释
⒈ 家教。
引南朝 宋 颜延之 《吊张茂度书》:“足下门教敦至,兼实家宝。”
门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僧侣释义:僧徒,也借来称某些别的宗教(如古印度婆罗门教、中世纪天主教)的修道人。
- 2.
功德天释义:即 吉祥天女。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命运、财富女神。最早见于《梨俱吠陀》。佛教将此神列为护法天神,四大天王之一 毗沙门天 之妹,有大功德于众,故称“功德天”。又传说 功德天 能使人增益财宝,黑暗女 能使人耗尽财富,二女为姐妹,常不相离。
- 3.
印度教释义:也叫新婆罗门教。经过改革的婆罗门教。为多数印度居民所信奉。
- 4.
吉祥天女释义:梵语的意译。原为婆罗门教、印度教的财富、美丽女神。佛教将此神列为护法天神,为四大天王之一 毗沙门天 之妹,有“大功德”于众,故也称“功德天”。
- 5.
吠陀释义:意为“知识”。 古 印度 婆罗门教的早期文献,包括《黎俱》、《夜柔》、《娑摩》和《阿闼婆》四部本集及《森林书》、《奥义书》、《法经》等。“吠陀”用古梵文写成,是 印度 宗教、哲学及文学之基础。
- 6.
吠陀教释义:一般认为,古婆罗门教的前身是吠陀教。
- 7.
婆罗门释义:即婆罗门教僧侣。其地位位居古印度四个种姓(等级集团)之首。他们掌握教权,垄断知识,享有种种特权,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统治者。
- 8.
婆罗门僧释义:佛教术语,指印度婆罗门种姓之修行僧,或原信仰婆罗门教之外道,转而依佛陀出家入佛道者。
- 9.
宗门释义:⒈宗族;同族。⒉佛教语。禅宗的自称,而称其他各宗为“教门”。⒊指本门教派。
- 10.
家事学校释义:专门教授家庭事务的管理的学校。
- 11.
工读学校释义:对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青少年进行专门教育的学校。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除与普通学校设有相同课程外,还专门增设了法制教育课程及劳动技能课程。
- 12.
摩录多释义:印度婆罗门教之风神。
- 13.
教唆释义:怂恿指使(别人做坏事):这伙人专门教唆青少年偷窃。
- 14.
湿婆释义:梵语音译,意译“自在”。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为毁灭之神、苦行之神、舞蹈之神。佛经中称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顶。
- 15.
玉井释义:⒈星官名。参宿下方四颗星,形如井,故名。《后汉书·郎顗传》:“臣窃见去年闰月十七日己丑夜,有白气从西方天苑趋左足,入玉井,数日乃灭。”李贤 注:“参星下四小星为玉井。”《晋书·天文志上》:“玉井四星,在参左足下,主水浆以给厨。”南朝 梁 谢举《凌云台》诗:“势高陵玉井,临逈度 金波。”⒉井的美称。晋 葛洪《抱朴子·微旨》:“玉井泓邃,灌溉匪休。”唐 罗隐《台城》诗:“玉井已乾龙不起,金甌虽破虎曾争。”宋 梅尧臣《晨起》诗:“玉井传新汲,金炉换宿灰。”清 朱彝尊《七月晦日赐藕恭纪》诗之一:“白蒻金门教遍及,
- 16.
白萝门书释义:古 印度 婆罗门教的经书。如《奥义书》、《梨俱吠陀》等。均用梵文写成。白萝门,即婆罗门。
- 17.
神我释义:古 印度 婆罗门教六派哲学中数论派的主要学说。该派以“神我”为产生一切物质运动和生命现象的精神本体,居“二十五諦”之首。见《金七十论》。佛教斥为“神我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