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略 [wáng lüè]
1. 犹王法,国法。
2. 犹王道;帝业。
4. 国家的疆土。
王略 引证解释
⒈ 犹王法,国法。
引《左传·成公二年》:“兄弟甥舅,侵败王略,王命伐之,告事而已。”
杜预 注:“略,经略,法度。”
《三国志·魏志·傅嘏传》:“暨乎王略亏頽而旷载罔缀,微言既没,六籍泯玷。”
《宋书·武帝纪中》:“是以絶域献琛,遐夷纳贡,王略所宣,九服率从。”
⒉ 犹王道;帝业。
引晋 潘岳 《杨荆州诔》:“将宏王略,肃清荒遐。”
宋 姜特立 《满庭芳·寿曾两府》词:“兴王略,智名俱泯,功业妙难言。”
清 全祖望 《题宁人先生神道表后》诗之二:“问谁同此佐王略,除是 剡 中 黄负苓。”
⒊ 国家的疆土。
引《宋书·礼志四》:“唯 灊 之 天柱,在王略之内,旧臺选百石吏卒以奉其职。”
《旧唐书·窦静传》:“诚恐一旦变生,犯我王略。”
宋 陆游 《上殿札子(己酉四月十二日)》:“设使裔夷弗宾,侵犯王略,所谓率其子弟攻其父母,直可舞干羽而格之尔。”
王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侵败释义:损害败坏。《左传·成公二年》:“兄弟甥舅,侵败王略,王命伐之,告事而已,不献其功,所以敬亲暱、禁淫慝也。”
- 2.
告事释义:⒈报告情况。《左传·成公二年》:“兄弟甥舅,侵败王略,王命伐之,告事而已。”⒉控告;诉讼。唐 刘肃《大唐新语·极谏》:“今告事纷紜,虚多实少。”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解纷》:“太原 守 宋浑 被人告,经采访使论使司差官领告事人就郡按之。”《元典章·刑部十五·不许妇人诉》:“今后不许妇人告事,若或全家果无男子,事有私下不能杜絶,必须赴官陈告,许令宗族亲人代诉。”
- 3.
山戎释义:古代北方民族名,又称 北戎,匈奴 的一支。 活动地区在今 河北省 北部。见《春秋·庄公三十年》、《汉书·匈奴传上》。后亦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唐 张说《广州都督甄公碑》:“復除 夏州 都督,属 山戎 矫虔,俶扰王略。”清 顾炎武《赠于副将元凯》诗:“攀崖更北走,满地皆 山戎。”
- 4.
旷载释义:犹长年,多年。《三国志·魏志·傅嘏传》:“暨乎王略亏頽而旷载罔缀,微言既没,六籍泯玷。”《魏书·拓拔英传》:“此则皇天授我之日,旷载一逢之秋……此而不乘,将欲何待。”
- 5.
期亲释义:亦作“朞亲”。服丧一年的亲属。《魏书·广川王略传》:“欲令诸王有期亲者为之三临,大功之亲者为之再临,小功緦麻为之一临。”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又论 濮安懿王,当準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天下韙之。”元 李五《虎头牌》第四折:“寻思来这朞亲尊长多妨碍,俺今日谢罪也在宅门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我只穿了期亲的服制,在旁边回礼。”
- 6.
榆中释义:指 榆林塞。 《史记·赵世家》:“王略 中山 地,至 寧葭,西略胡地,至 榆中。”张守节 正义:“胜州 北河 北岸也。”《资治通鉴·周赧王九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引 杜佑 曰:“即 秦 榆林塞。”汉 枚乘《上书重谏吴王》:“昔 秦 西举胡戎之难,北备 榆中 之关。”
- 7.
王略释义:⒈犹王法,国法。《左传·成公二年》:“兄弟甥舅,侵败王略,王命伐之,告事而已。”杜预 注:“略,经略,法度。”《三国志·魏志·傅嘏传》:“暨乎王略亏頽而旷载罔缀,微言既没,六籍泯玷。”《宋书·武帝纪中》:“是以絶域献琛,遐夷纳贡,王略所宣,九服率从。”⒉犹王道;帝业。晋 潘岳《杨荆州诔》:“将宏王略,肃清荒遐。”宋 姜特立《满庭芳·寿曾两府》词:“兴王略,智名俱泯,功业妙难言。”清 全祖望《题宁人先生神道表后》诗之二:“问谁同此佐王略,除是 剡 中 黄负苓。”⒊国家的疆土。《宋书·礼志四》:“唯 灊 之
- 8.
紫绶释义:⒈紫色丝带。古代高级官员用作印组,或作服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 秦 官,金印紫綬。”唐 李白《门有车马客行》:“空谈霸王略,紫綬不挂身。”明 何景明《送顾汝成》诗:“十年垂紫綬,万里为苍生。”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潘太守诗》:“黄冠紫綬都如梦,红树青霜饯此行。”⒉即紫薇。唐 刘禹锡《和令狐相公郡斋对紫薇花》:“明丽碧天霞,丰茸紫綬花。”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紫薇》:“紫綬花,按谓紫薇也。”参见“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