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法 [shàng fǎ]
1. 崇尚法令。上,通“尚”。
3. 指道术或仙术。
上法 引证解释
⒈ 崇尚法令。上,通“尚”。
引《韩非子·忠孝》:“废常上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贤。’”
《史记·封禅书》:“於是 秦 更命 河 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为名,音上大吕,事统上法。”
裴骃 集解引 服虔 曰:“政尚法令也。”
⒉ 指道术或仙术。
引唐 韦渠牟 《步虚词》之八:“上法杳无营,玄脩似有情。”
上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乘释义:⒈三乘(sānshèng):三乘车。每乘四马。⒉三乘(sānchéng):佛教语。一般指小乘(声闻乘)、中乘(缘觉乘)和大乘(菩萨乘)。三者均为浅深不同的解脱之道。亦泛指佛法。⒊道教语。谓以元始天尊所传为大乘上法,属洞真部;以灵宝天尊所传为中乘中法,属洞元部;以道德天尊所传为小乘初法,属洞神部。
- 2.
上宪释义:⒈犹上法。 谓准上以为法。⒉指上司。
- 3.
上法释义:⒈崇尚法令。上,通“尚”。《韩非子·忠孝》:“废常上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贤。’”《史记·封禅书》:“於是 秦 更命 河 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为名,音上大吕,事统上法。”裴骃 集解引 服虔 曰:“政尚法令也。”⒉指道术或仙术。唐 韦渠牟《步虚词》之八:“上法杳无营,玄脩似有情。”
- 4.
世网释义:比喻社会上法律礼教、伦理道德对人的束缚。
- 5.
事统释义:事务。多指政事、军务。《史记·封禅书》:“於是,秦 更命 河 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为名,音上大吕,事统上法。”裴骃 集解引 服虔 注:“政尚法令也。”《三国志·吴志·孙休传》:“大将军掌中外诸军事,事统烦多。”
- 6.
华严释义:⒈《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简称。有三种译本。⒉佛教语。天台宗所说“五时”教之一。指释迦牟尼成道之初在菩提树下所说的大乘无上法门。因其高深,解悟者少。⒊指华严宗所说的大乘境界。
- 7.
总制钱释义:宋 代附加税之一种。宣和 中,军政费支出浩繁,总揽东南地区财赋的发运兼经制使,建议增收卖酒钱、印契钱、头子钱等以充经费。因系经制使建议,故称“经制钱”。后一度废除。绍兴 五年总制使又仿照上法征收,于是又称“总制钱”。参阅《宋史·食货志一、二》。
- 8.
法船释义:⒈佛教语。喻佛法。谓佛法如船,可以拯救沉溺的众生渡过生死苦海,到达“彼岸”。《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帝修浄戒,轨道不及,无上法船,济诸沉溺。”唐 李绅《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住觉超真境,依游渡法船。”⒉旧时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晚上为超度亡灵而焚烧的纸船。《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到晚,做的极精致的莲花灯,点起来浮在水面上。又有极大的法船,照依佛家中元地狱赦罪之説,超度这些孤魂升天。”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法船》:“中元日各寺院製造法船,至晚焚之。有长至数丈者。”林海音《城南旧南·兰姨娘》
- 9.
登座释义:走上法座。
- 10.
自全释义:保全自己。《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尚书》有 唐 虞 之侯伯,歷 三代 千有餘载,自全以蕃卫天子,岂非篤於仁义,奉上法哉?”汉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旧唐书·李密传》:“若前不据 关,退无所守,大众一散,何以自全?”宋 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若军事一兴,横歛随作,民穷而无告,其势不为大盗,无以自全。”
- 11.
遐深释义:⒈荒远幽僻。唐 萧颖士《白鹇赋》序:“白鷴,羽族之幽奇也。素质黑章,爪觜纯丹,体备冠距,颇类夫鸡翟,神貌清閒,不杂於众禽,栖心遐深,与人境罕接。”唐 陈诩《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大师初居 石门,依大寂之塔,次补师位,重宣上法,后以众所归集,意在遐深。百丈山碣立一隅,人烟四絶,将欲卜筑。”⒉久远。唐 颜师古《功臣配飨议》:“《礼经》残缺,年载遐深,传习各殊,执见靡一。”
- 12.
邀助释义:请求帮助。 郑观应《庚申己未两岁秋感》诗:“频年两梦神人説,邀助天家上法臺。”
- 13.
雷堆释义:⒈堆积物,大土堆。此指太湖中的大雷山和小雷山。⒉古代法场上的泥堆,因借指上法场被杀。⒊方言。粗笨,累赘。
- 14.
霞飞释义:⒈犹仙逝。清 赵翼 《挽唐再可》诗:“何期遽饰巾,霞飞倏化羽。”⒉(18512,法国 里沃萨尔特霞飞1933,巴黎)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线的法军总司令。对于在1914年对德战争中,法国军队开始作战而遭到毁灭性失败的那场战役负有责任的。但是后来,由于他改变了军事力量,创建了一支直接在他指挥下的新法国军队,在第一次马恩河会战(1914)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作为总司令(1915霞飞1916),他命令法国军队去突破德军的阵地,却付出了毁灭性的代价。他的威望下降了,加上法军对凡尔登战役(1916)缺乏准备,他终于被
- 15.
骈齿释义:谓牙齿重迭。 《竹书纪年》卷上:“帝嚳 高辛氏,生而駢齿,有圣德。”汉 班固《白虎通·圣人》:“帝嚳 駢齿,上法月叅。”《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煜 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駢齿,一目重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