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戒惧 戒惧的意思
jiè

戒惧

简体戒惧
繁体戒懼
拼音jiè jù
注音ㄐㄧㄝˋ ㄐㄩ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è,(1) 防备。【组词】:戒心。戒备。戒严。戒骄戒躁。(2) 革除不良嗜好。【组词】:戒除。戒烟。(3)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组词】:戒刀。戒尺。斋戒。(4) 准备。【组词】:戒途。戒装。(5) 古同“界”,界限。

jù,(1) 害怕。【组词】:恐惧。惧怕。惧惮。惧怯。惧色。临危不惧。

基本含义

戒惧意指戒除恐惧、消除惧怕。

戒惧的意思

戒惧 [jiè jù]

1. 警戒恐惧。

戒惧 引证解释

⒈ 警戒恐惧。

《左传·桓公二年》:“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於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汉 王充 《论衡·讥日》:“祸福自至,则述前之吉凶,以相戒惧。”
明 沉鲸 《双珠记·奏议颁赦》:“吉凶不能掩人耳目,朕心无任戒惧。”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一段描写,实在是我们做父亲的人应该震惊戒惧佩服的。”


国语词典

戒惧 [jiè jù]

⒈ 戒慎恐惧。

《左传·桓公二年》:「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汉·王充《论衡·讥日》:「祸福自至,则述前之吉凶,以相戒惧。」


戒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几释义:⒈《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孔传:“几,微也,言当戒惧万事之微。”后以“万几”指帝王日常处理的纷繁的政务。⒉泛指执政者处理的各种政务。
    • 2.
      三惧释义:圣君治国应该戒惧的三件事。
    • 3.
      不惩释义:⒈不制止。⒉不戒惧;不警戒。
    • 4.
      临深履薄释义:《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后用“临深履薄”比喻谨慎戒惧。
    • 5.
      侧立释义:⒈因敬重或戒惧而立在旁边。⒉位于旁边。
    • 6.
      侧躬释义:倾侧其身,表示戒惧。多用于帝王。《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四年》:“伏愿陛下侧躬耸意,惟新圣道,节夜饮之乐,养方富之年,则 魏 祚可以永隆,皇寿等於山岳矣。”《元典章·诏令一·大德改元》:“於戏!侧躬修行,咸攄奉若之诚,革故从新,聿底雍熙之治。”
    • 7.
      儆儆释义:不安貌;戒惧貌。
    • 8.
      儆动释义:⒈谓戒惧不安。 ⒉打动;引动。
    • 9.
      儆畏释义:警惕和畏惧;戒惧。
    • 10.
      儆惕释义:⒈戒惧。⒉指使戒惧。
    • 11.
      儆惧释义:戒惧;警惕和畏惧。
    • 12.
      儆懔释义:戒惧。
    • 13.
      儆戢释义:戒惧而有所收敛。
    • 14.
      兢业释义:谨慎戒惧。“兢兢业业”的省语。
    • 15.
      兢戒释义:谨慎戒惧。
    • 16.
      兢惕释义:戒惧。《南史·王融传》:“悚怍之情,夙宵兢惕。”唐 白居易《为宰相贺雨表》:“臣等位忝钧衡,职乖燮理;仰阴阳而增惧,顾霖雨而怀惭。无任兢惕之至!”明 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三:“内视自省,兢惕不安。”《清史稿·高宗纪六》:“﹝ 乾隆 五十六年﹞二月己酉,諭:‘朕孜孜求治,兢惕为怀。’”
    • 17.
      兢灼释义:戒惧焦灼。
    • 18.
      冰惕释义:戒惧警惕。
    • 19.
      创艾释义:亦作“创刈”。谓因受惩治而畏惧;戒惧。《汉书·冯奉世传》:“羌 虏破散创艾,亡﹝逃﹞出塞。”颜师古 注:“创艾谓惩惧也。”《后汉书·南匈奴传》:“北单于创刈南兵,又畏 丁令、鲜卑,遯逃远去。”宋 苏轼《与朱鄂州书》:“有 神山乡 百姓 石揆 者,连杀两子。去岁夏中,其妻一产四子,楚毒不可堪忍,母子皆毙,报应如此,而愚人不知创艾。”清 侯方域《壮悔堂记》:“呜乎!以古人学成行立之年,而余始稍稍知自创艾,日其餘几!”
    • 20.
      危心释义:谓心存戒惧。语本《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后汉书·明帝纪赞》:“显宗 丕承,业业兢兢。危心恭德,政察姦胜。”李贤 注:“危心,言常危惧。”宋 杨亿《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危心惟觳觫,直道忍蘧蒢。”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洎夫今兹,大势復变,殊异之思,諔诡之物,渐渐入 中国,志士多危心。”

戒惧(jiej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戒惧是什么意思 戒惧读音 怎么读 戒惧,拼音是jiè jù,戒惧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戒惧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