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ǐn yìn,(1) 给牲畜水喝。【组词】:饮马。饮牛
qì,(1)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组词】:气体。(2) 呼吸。【组词】: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组词】:气候。气温。气象。(4) 鼻子闻到的味。【组词】:气味。臭气。(5) 人的精神状态。【组词】: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 怒,或使人发怒。【例句】: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7) 欺压。【组词】:受气。(8)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组词】:气功。气血。气虚。(9) 中医指某种症象。【组词】:痰气。湿气。(10) 景象。【组词】: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tūn,(1) 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组词】: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气吞山河。忍气吞声。(2) 兼并,侵占。【例句】:吞没(mò)。吞并。吞蚀。吞占。
shēng,(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组词】:声音。声带。(2) 消息,音讯。【组词】:声息。不通声气。(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组词】: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4) 名誉。【组词】:名声。(5) 音乐歌舞。【例句】: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1. 谓不喘气,不做声。形容忧惧惶恐。
⒈ 谓不喘气,不做声。形容忧惧惶恐。
引《艺文类聚》卷五八引 南朝 梁 任孝恭 《为汝南王檄魏文》:“关 东英俊, 河 北雄才,痛桑梓沦芜,室家颠殞,饮气吞声,志申讎怨。”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菩萨品变文》:“宣令者各抱惭惶,怕羞者尽怀忧惧,会中悄悄,饮气吞声。”
元 张养浩 《寨儿令·赴詹事丞》曲:“带行人所望无成,管伴使饮气吞声。”
⒈ 形容含怨抱恨而无法表态发泄。参见「饮恨吞声」条。
引南朝梁·任孝恭〈为汝南王檄魏文〉:「痛桑梓沦芜,室家颠殒,饮气吞声,志申雠怨。」
元·张养浩〈寨儿令·干送行〉曲:「带行人所望无成,管伴使饮气吞声,水和山应也恨,来与去不曾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