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弦 [wǔ xián]
1. 见“五弦”。
五弦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乐器名。
引《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者 舜 鼓五絃,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汉 张衡 《归田赋》:“弹五絃之妙指,咏 周 孔 之图书。”
唐 韦应物 《五弦行》:“美人为我弹五弦,尘埃忽静心悄然。”
《新唐书·礼乐志十一》:“五絃如琵琶而小,北国所出,旧以木拨弹,乐工 裴神符 初以手弹。”
清 吴伟业 《南风》诗:“九疑 望断 黄陵庙,曾共 湘灵 拂五絃。”
五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柱释义:⒈一根柱子。 亦指象柱子的东西。汉 王充《论衡·谈天》:“石之质重,千里一柱,不能胜也。”晋 张华《博物志》卷四:“江陵 有臺甚大,而有一柱,众木共之。”宋 周密《齐东野语·雷书》:“大中祥符 间,岳州 玉真观为火所焚,惟留一柱。”《宋史·乐志十七》:“设二十五弦,弦一柱,崇二寸七分。”⒉喻能担当重任,独力支撑局面的人。唐 张祜《读狄梁公传》诗:“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宋 王谠《唐语林·豪爽》:“阁下为南溟之鹏,作中天之一柱。”清 钱谦益《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八:“代许孤忠留一柱,帝思耆德抚三辰。”
- 2.
中要释义:⒈犹中枢。 《旧唐书·昭宗纪》:“自艰难播越,尝随侍左右,握兵中要,皆奇而爱之。”⒉有权势的宦官。《北齐书·祖珽传》:“后主 亦令中要数人扶侍出入,著纱帽直至永巷。”唐 元稹《五弦弹》诗:“水精帘外教贵嬪,瑇瑁筵心伴中要。”《旧唐书·张镐传》:“张镐 性简澹,不事中要。”《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中要,谓中人居权要者,如 李辅国 之类。”
- 3.
二十五弦释义:古代由二十五根弦组成的一种琴瑟。《淮南子·泰族训》:“琴不鸣,而二十五絃各以其声应。”《汉书·郊祀志上》:“泰帝 使 素女 鼓五十絃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絃。”唐 钱起《归雁》诗:“二十五絃弹夜月,不胜清怨郤飞来。”宋 陈亮《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词:“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
- 4.
手挥目送释义:也说目送手挥。晋嵇康《赠秀才入军》诗:“目送飞鸿,手挥五弦。” 本指手眼并用,运用自如。后也比喻诗文书画的挥洒自如,或用以指事情互有关联。
- 5.
斑鸠琴释义:斑鸠琴,又称五弦琴,在吉他还未插电的时代,是节奏组的常客。 它并非美国传统乐器,最早源自非洲,叫做”Xalam”,由西非随黑奴传入美洲,为一长劲拨弦。常用于民谣与爵士的演奏中。十九世纪后逐渐被广泛运用,经过些许的变革后,成了新奥尔良爵士乐的要角。斑鸠琴手刷着和弦,让铜管乐器尽情发挥,看起来低调,却是美国早期南方音乐不可或缺的因子。少了它,早期音乐里那股“岁月”的气味就没了。
- 6.
毛员鼓释义:鼓名。为古代传入 中国 的 扶南、天竺 乐器。《旧唐书·音乐志一》:“毛员鼓,似都曇鼓而稍大。”《文献通考·乐九》:“毛员鼓,其制类曇而大,扶南 天竺 之乐器也。”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四章第五节:“三四八年,天竺 送给 前凉 音乐一部,乐器有凤首、箜篌、琵琶、五弦、笛、铜鼓、毛员鼓、都昙鼓等。”
- 7.
玉瓶释义:⒈瓷瓶的美称。唐 李白《广陵赠别》诗:“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唐 张祜《五弦》诗:“玉瓶秋滴水,珠箔夜悬风。”宋 杨万里《过铅山江口》诗:“酒家便有江乡景,緑柳梢头掛玉瓶。”《群音类选·四德记·牡丹嘉赏》:“摘献金仙,玉瓶供养。”⒉花名。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频年春色归金爵,镇日香风守玉瓶。”原注:“金爵、玉瓶皆名花之异种者。”
- 8.
舜琴释义:五弦琴。相传为 舜 为创,故云。
- 9.
节假释义:⒈因过节而放的假期。 唐 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五弦弹》:“赵璧 五弦弹徵调,徵声巉絶何清峭……旬休节假暂归来,一声狂杀 长安 少。”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畿辅·元夕放灯》:“今年上元节正月十一日至二十日,这几日官人每都与节假,著他閒暇休息。”今多作“节假日”。⒉指节日和假日。《光明日报》21:“平时,他搞展览设计……节假日或夜晚,他构思,拟画稿,从事业余创作。”
- 10.
薰弦释义:《孔子家语·辩乐》:“昔者 舜 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后以“薰弦”指《南风歌》。
- 11.
虞弦释义:语本《礼记·乐记》:“昔者 舜 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后因以“虞絃”指琴。
- 12.
虞絃释义:语本《礼记·乐记》:“昔者 舜 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后因以“虞絃”指琴。明 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强对南薰奏 虞 絃,只觉指下餘音不似前。”明 何景明《题严内翰赐扇》诗:“象轂银鐶倍光宠,好扬薰风助 虞 絃。”清 何世麟《感赋》:“苗顽几费南熏格,一曲 虞 絃响至今。”
- 13.
颂琴释义:古琴名。琴瑟必伴以歌诗,诗有《雅》《颂》,故称。《左传·襄公二年》:“初,穆姜 使择美檟,以自为櫬与颂琴,季文子 取以葬。”杜预 注:“颂琴,琴名,犹言雅琴。”孔颖达 疏:“琴瑟必以歌诗,诗有《雅》《颂》,故以颂为琴名,犹如言雅琴也。”杨伯峻 注:“据 宋 聂崇义《三礼图》,颂琴长七尺二寸,广尺八寸,二十五弦。穆姜 製此以殉葬。《文献通考·俗乐部》有颂琴,沉钦韩 补注谓非古之颂琴,是也。”
- 14.
风琴释义:⒈《礼记·乐记》:“昔者 舜 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后以“风琴”指古琴。宋 苏轼《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借君妙语发舂容,顾我风琴不成弄。”金 元好问《胡寿之待月轩》诗之三:“墨君解语应须道,犹欠风琴一再行。”⒉悬挂在屋檐下的金属片,遇风相击发声。明 杨慎《升庵诗话·风筝诗》:“古人殿阁、簷稜间有风琴、风筝,皆因风动成音,自谐宫商。”⒊风筝上的鸣器。清 赵翼《美人风筝》诗:“添箇风琴传逸响,珊珊恰作珮声幽。”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风筝》:“风筝即纸鳶……有带风琴锣鼓者,更抑扬可听,故谓之风筝也
- 15.
颽润释义:《史记·乐书》:“舜 弹 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南风谓之颽,后因以“颽润”指帝泽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