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土 [cǐ tǔ]
1. 指娑婆世界或对他国而言,自己的国家,称为此土。
此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药释义:⒈五类药物。 《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穀、五药养其病。”郑玄 注:“五药,草、木、虫、石、穀也。”南朝 梁 沉约《钟山诗应西阳王教》:“淹留访五药,顾步佇三芝。”唐 独孤及《为吏部李侍郎祭李中丞文》:“官不过八命,年未愈六十,岂五药乖养,九藏失节,以及此乎?”⒉指茯苓、朱砂、雄黄、人参、赤箭。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三六:“今依《金刚顶瑜伽》説五药梵名:娑贺拶囉一,娑贺禰缚二,建吒迦哩三,儗哩羯囉四,勿哩答贺底五,并西国药此国无,即以此土所出灵药替之,茯苓一,朱砂二,雄黄三,人参四,赤箭五。”
- 2.
天醉释义:⒈《文选·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説秦繆公而覲之,饗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用此土而翦诸鶉首。”李善注引虞喜《志林》曰:“喭曰:‘天帝醉秦暴,金误陨石坠。’”后因以“天醉”比喻世事混乱。⒉谓不饮酒却兀然无知。
- 3.
实逼处此释义:《左传·隐公十一年》:“无滋他族,实偪(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 原指为形势所逼而不得不占据此地。现多指为情势所迫,不得不如此。处(chǔ)。
- 4.
木假山释义:宋 苏洵《木假山记》:“木之生……其最幸者漂沉汩没於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餘或髣髴於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后世有用特殊形状的枯树根堆迭而成的假山,亦谓之“木假山”。明 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余在 德平 葛尚宝 园,见木假山一座,巖洞峰峦,皆木头叠成,不用片石抔土也。余……笑谓 葛君:‘岁久而朽,奈何?’答曰:‘此土中之根,非百年不朽也。’”
- 5.
本缘释义:佛教语。由来,缘起。《维摩诘经·菩萨品》:“诸菩萨各各向佛説其本缘。”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闻义里》:“东南七里有 雀离浮图 ……推其本缘,乃是如来在世之时,与弟子游化此土,指城东曰:‘我入涅槃后三百年,有国王名 迦尼色迦,在此处起浮图。’”
- 6.
此土释义:指娑婆世界或对他国而言,自己的国家,称为此土。
- 7.
游化释义:⒈潜移默化。《淮南子·要略》:“陶冶万物,游化羣生。”⒉云游教化。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宋云惠生使西域》:“推其本缘,乃是 如来 在世之时,与弟子游化此土,指城东曰:‘我入涅槃后二百年,有国王名 迦尼色迦 在此处起浮图。’”⒊犹言周流化育。《淮南子·要略》:“陶冶万物,游化羣生。”⒋谓僧人云游四方宣扬教义。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蔡愔 既至彼国,兰 与 摩腾 共契游化,遂相随而来。”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那揭罗曷国》:“城西南十餘里有窣堵波,是如来自 中印度 凌虚游化,降迹於此
- 8.
秦醉释义:汉 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説 秦繆公 而覲之,饗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用此土,而翦诸鶉首。”言天帝在醉意蒙矓中赐 缪公 以 秦 境之地。后因以“秦醉”谓侥倖取得政权。
- 9.
肇建释义:创建;始创。晋 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悠悠太上,民之厥初;皇极肇建,彝伦攸敷;五德更运,膺籙受符。”《资治通鉴·晋元帝建武元年》:“今王业肇建,万物权舆。”明 罗汝敬《<覆瓿集>序》:“人皆知先生之事,高皇帝 能尽其心,又不知天以先生辅佐圣神肇建鸿图者,唯在於道。”梁启超《亚洲地理大势论》:“号称世界最古之国,如 印度,如 中华,如 犹太,如 叙利亚,无一非此土之肇建也。”
- 10.
豺虎释义:⒈豺与虎。 泛指猛兽。《诗·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晋 张载《七哀诗》:“季世丧乱起,贼盗如豺虎。”明 李东阳《风雨叹》诗:“山豗谷汹豺虎嘷,万木尽拔乘波涛。”清 陈鹏年《新春杂感次韵和中山》:“蛟螭蟠地轴、豺虎踞天关。”⒉喻凶狠残暴的寇盗、异族入侵者。汉 王粲《七哀诗》:“西京 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唐 杜甫《久客》诗:“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纵横。”明 王鏊《震泽长语·国猷》:“当时 燕 蓟 沦于 契丹 不能取,是中国与豺虎杂此土以处也。”清 徐昂发《铁岭关》诗:“缅昔豺
- 11.
趺逝释义:称佛教徒去世。 因其多趺坐蒲团而死,故称。清 龚自珍《蒙古像教志序》:“﹝喇嘛 章佳 胡图克图﹞乃取自 后汉 至 唐 各译主所译,悉以今藏语更校成,又以其国《首楞严》已亡,借此土本四译而归;又佐 庄亲王 办理《同文韵统》,於四十一年,趺逝京师。”清 魏源《圣武记》卷五:“晚年病目,能以手捫经卷而辨其字,於四十一年趺逝京师。”
- 12.
逼处释义:⒈逼近居住。《明史·杨鹤传》:“我宗人,可与贼逼处此土乎?”⒉指地区邻接。清 林则徐《湖南提督移驻辰州折》:“惟因 辰州 逼处巖疆,常德 近在都会,歷任提督每多驻紥 常德,非巡閲之年不到 辰州。”清 薛福成《代李伯相筹议交收伊犁事宜疏》:“而西北路各军,与 俄 人逼处,积不相能。”⒊紧靠。清 魏源《筹海篇》:“廓尔喀 者,亦在 后藏 之西,与 东印度 偪处。”⒋犹杂居。清 龙启瑞《上梅伯言先生书》:“金陵 异族偪处。闻数十里外村落尚可安居,未审近復何如?”
- 13.
金策释义:⒈古代记载大事或帝王诏命的连编金简。 汉 张衡《西京赋》:“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用此土”《汉书·武帝纪》“﹝ 元封 元年﹞夏四月癸卯,上还,登封 泰山”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於天。封,崇也,助天之高也。刻石纪号,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检之封焉。”唐 白居易《一策头》:“是以窥玉旒,读金策,惭惶僶俛,不知所裁者久矣。”⒉指禅杖。僧所持。《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李善 注:“金策,锡杖也。”唐 权德舆《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诗:“口翻贝叶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