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正鹄 正鹄的意思
zhèng

正鹄

简体正鹄
繁体正鵠
拼音zhèng hú
注音ㄓㄥˋ ㄍ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èng zhēng,(1) 不偏斜,与“歪”相对。【组词】: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2) 合于法则的。【例句】: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3) 合于道理的。【组词】:正道。正确。正义。正气。(4) 恰好。【组词】: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例句】:他正在开会。(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组词】:正面。正本。(7) 纯,不杂。【组词】:正色。正宗。正统。纯正。(8) 改去偏差或错误。【组词】: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组词】:正方形。(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组词】:正电。(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例句】:正数(shù)。(12) 姓。 ◎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hú gǔ,(1) 水鸟,形状像鹅,体较鹅大,鸣声宏亮,善飞,吃植物、昆虫等(亦称“天鹅”)。【组词】:鹄立。鹄望(殷切盼望)。鹄候。

基本含义

指正直、高尚的品德和道德风范。

正鹄的意思

正鹄 [zhèng hú]

1. 箭靶的中心。

3. 正确的目标。

正鹄 引证解释

⒈ 箭靶的中心。

《礼记·中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鵠,反求诸其身。’”
郑玄 注:“画布曰正,栖皮曰鵠。”
陆德明 释文:“正、鵠皆鸟名也。一曰:正,正也;鵠,直也。大射则张皮侯而栖鵠,宾射张布侯而设正也。”
唐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诗之一:“且固初心希一试,箭穿正鵠岂无缘。”
王闿运 《李仁元传》:“然子知射乎?志正体直以求正鵠,此射者之所能也。”

⒉ 正确的目标。

明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小引》:“丁卯之秋事,附肤落毛,失诸正鵠,迟迴 白门,偶戏取古今所闻一二奇局可纪者演而成説,聊舒胸中磊块。”
孙中山 《北伐宣言》:“革命之目的纵未能完全达到,然不失正鵠,以日躋於光明,则有断然者。”
蔡元培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只要在心理上使学生彻底明白体育的目的,是为锻炼自己的身体,不是在比赛争胜上,要使他们望正鹄做去。”


国语词典

正鹄 [zhèng hú]

⒈ 箭靶的中心,引申为目的。

《礼记·中庸》:「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正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准鹄释义:即正鹄。箭靶。引申为目标。
    • 2.
      虚引释义:⒈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汉 蔡邕《荆州刺史庾侯碑》:“事亲以孝,则行侔於 曾 閔;结交以信,则契明於 黄 石。温温然弘裕虚引,落落然高风起世,信 荆 山之良宝,灵川之明珠也。”⒉拉开无箭的弓,做出发射的样子。唐 白居易《宣州试射中正鹄赋》:“愜羣心而踊跃,骇众目而翕习,若然者,安知不能空弯而鴈惊,虚引而猿泣者也。”⒊毫无事实根据而乱加攀扯。《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十四年》:“朗 知其诈,乃上言:‘建 等无姦,专为 忠 平 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帝曰:‘即如是,忠 平 何故引之?’对曰:‘忠平 自知所
    • 3.
      质的释义:⒈箭靶。 《荀子·劝学》:“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杨倞 注:“质,射侯;的,正鵠也。”《淮南子·原道训》:“先者败绩,则后者违之。由此观之,先者则后者之弓矢质的也。”高诱 注:“质的,射者之準执也。”宋 孙奕《履斋示儿编·正误·正鹄》:“鵠高远而难中,故射者取以为质的焉。”⒉目标或准绳。《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五年》:“且虚名无实,徒足为世之质的。”清 钱谦益《刻<古史谈苑目录>后序》:“斯不亦史官之流裔,而稗官之质的乎?”
    • 4.
      采侯释义:⒈指彩绘的箭靶。《周礼·考工记·梓人》:“张五采之侯,则远国属。”郑玄 注:“五采之侯,谓以五采画正之侯也。”清 朱大韶《实事求是斋经义·宾射及正鹄解》:“采侯者,大射之侯也。”⒉宋 宋祁 的别称。宋 欧阳修《六一诗话》:“惟 天圣 二年,省试采侯诗,宋尚书 祁最擅场,其句有‘色映堋云烂,声迎羽月迟’,尤为京师传诵,当时举子,目公为 宋采侯。”

正鹄(zhengg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正鹄是什么意思 正鹄读音 怎么读 正鹄,拼音是zhèng hú,正鹄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正鹄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