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习战释义:练习作战。《公羊传·庄公八年》:“祠兵者何?出曰祠兵,入曰振旅;其礼一也,皆习战也。”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虽贤不乏世,宿将旧卒,由习战也。”唐 岑参《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诗:“习战边尘黑,防秋塞草黄。”
- 2.
卧鼓释义:息鼓。常示无战争,或战事已息止。《后汉书·隗嚣传》:“然后还师振旅,櫜弓卧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李贤 注:“卧犹息也。”北周 庾信《移齐河阳执事文》:“自疆场卧鼓,边鄙收烽,义让之行,未能朞月。”唐 钱起《送李九归河北》诗:“南州初卧鼓,东土復维城。”明 刘基《春秋明经·齐侯袭莒》:“衔枚卧鼓,出 莒 人之不意,自谓一鼓可以得 莒 矣。”清 龚炜《巢林笔谈·外曾祖葛芝山之死》:“寄语挥毫贵公子,櫜弓卧鼓百年餘。”
- 3.
哗扣释义:欢呼;喧哗。 《国语·吴语》:“三军皆譁釦以振旅,其声动天地。”韦昭 注:“譁釦,讙呼。”明 赵南星《明吏部尚书赠太子太保孙清简公墓志铭》:“如稍不密,则此辈蠭起而譁釦矣。”清 钱谦益《随州知州赠太仆少卿徐君墓志铭》:“溃兵过 随,索餉,譁釦震地。”
- 4.
哗釦释义:欢呼;喧哗。《国语·吴语》:“三军皆譁釦以振旅,其声动天地。”韦昭 注:“譁釦,讙呼。”明 赵南星《明吏部尚书赠太子太保孙清简公墓志铭》:“如稍不密,则此辈蠭起而譁釦矣。”清 钱谦益《随州知州赠太仆少卿徐君墓志铭》:“溃兵过 随,索餉,譁釦震地。”
- 5.
抚师释义:抚慰军队。 《汉书·李广传》:“振旅抚师,以征不服。”唐 韩愈《平淮西碑》序:“守谦,汝出入左右,汝惟近臣,其往抚师。”马其昶 校注:“元和 十一年十一月,上命知枢密 梁守谦 宣慰,因留监其军。”
- 6.
拔舍释义:在草野息宿。拔,通“茇”。《左传·僖公十五年》:“秦 获 晋侯 以归,晋 大夫反首拔舍从之。”杜预 注:“反首,乱头髮下垂也。拔草舍止,坏形毁服。”《汉书·刑法志》:“春振旅以搜;夏拔舍以苗;秋治兵以獮;冬大閲以狩,皆於农隙以讲事焉。”颜师古 注:“拔舍,草止,不妨农也。”王先谦 补注:“拔,当为‘茇’。”
- 7.
振讯释义:⒈亦作“振迅”。 抖动。《诗·豳风·七月》“六月莎鸡振羽”毛 传:“莎鸡羽成而振讯之。”《孔子家语·辩政》:“昔童儿有屈其一脚,振讯两眉而跳,且謡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南朝 宋 鲍照《舞鹤赋》:“躑躅徘徊,振迅腾摧。”唐 李白《设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辞》:“喔咿振迅欲飞鸣。扇锦翼,雄风生。”⒉激励;奋起。《公羊传·庄公八年》“出曰祠兵,入曰振旅”汉 何休 注:“将入嫌於废之,故以振讯士众言之。”宋 苏洵《族谱后录下》:“及其教化洋溢,风俗变改,然后深山穷谷之中,向者之子孙,乃始振迅,相与从宦於朝。”
- 8.
搜狝释义:春猎与秋猎。 亦泛指狩猎。汉 桓宽《盐铁论·和亲》:“是以古者蒐獮振旅而数军实焉,恐民之愉佚而亡戒难。”《隋书·礼仪志三》:“古者三年练兵,入而振旅,至於春秋蒐獮,亦以讲其事焉。”清 昭槤《啸亭杂录·鹰狗处》:“鹰狗处向在 东华门 内长街,设总统二人,以侍卫兼之,豢饲御前鹰狗,以备蒐獮之用。”
- 9.
治兵释义:⒈古指在秋季进行的练兵仪式。后泛指练兵或治军。《周礼·夏官·大司马》:“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陈。”孙诒让 正义:“中秋教治兵者,秋习兵之法也。”《三国志·魏志·辛毗传》:“窃闻 诸葛亮 讲武治兵,而 孙权 市马 辽东,量其意指,似欲相左右。”清 顾炎武《菰中随笔·官人久于其职》:“古之治兵者,必治赋;古之治民者,必筹兵。”郭沫若《集外·蒐苗的检阅》:“例如我们 中国 的 周 代,在一年四季里也都是有军事上的操练的,春天的叫作振旅,夏天的叫着拔舍,秋天的叫着治兵,冬天的叫着大阅。”⒉出兵作战。《国语·晋语
- 10.
潢池赤子释义:谓造反的百姓。语本《汉书·循吏传·龚遂》。《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端平元年》:“﹝ 乔行简 ﹞上疏曰:‘……万一兵兴於外,缀於强敌而不得休,潢池赤子,復有如 江、闽、东浙 之事,其将奈何!’”明 沉璟《义侠记·振旅》:“潢池赤子操白刃,只望彤庭降赦章。”参见“潢池弄兵”。
- 11.
献俘释义:⒈古代一种军礼。凯旋时以所获俘虏献于宗庙,显示战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 师﹞振旅,愷以入于 晋。献俘、授馘,饮至、大赏。”杜预 注:“献 楚 俘於庙。”唐 陈子昂《为建安王与诸将书》:“六军长驱,此月将发,恨不得与诸公等共观诸将斩馘献俘。”清 昭槤《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我兵﹞并获 青海 叛贼 罗卜藏丹津,先后槛入,行献俘礼。”⒉泛指献交俘获之人。清 陈梦雷《解介士传》:“﹝ 伍员 ﹞选壮士伏大泽中,夜纵火,敖 果率众譟而出,悉擒之,加束缚,献俘於王。”
- 12.
省闼释义:宫中;禁中。又称禁闼。古代中央政府诸省设于禁中,后因作中央政府的代称。《汉书·谷永传》:“臣 永 幸得给事中出入三年,虽执干戈守边垂,思慕之心常存於省闥。”晋 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优游省闥,珥笔华轩。”唐 皇甫冉《送袁郎中破贼北归》诗:“黄香 省闥登朝去,杨僕 楼船振旅归。”宋 司马光《和王少卿十日与留台国子监崇福宫诸官赴王尹赏菊之会》:“青眼主公情不薄,一如省闥要人看。”清 洪昇《长生殿·定情》:“任人不二,委 姚 宋 於朝堂;从諫如流,列 张 韩 於省闥。”徐朔方 校注:“省闥,中央政府。”
- 13.
祠兵释义:古代兵将出战,陈于近郊,杀牲飨士卒,谓之“祠兵”。《公羊传·庄公八年》:“甲午祠兵。祠兵者何?出曰祠兵,入曰振旅。其礼一也,皆习战也。”何休 注:“礼,兵不徒使,故将出兵必祠於近郊,陈兵习战,杀牲饗士卒。”王闿运《丁文诚诔》:“曾选士於 衡 湘,截 粤 餉以祠兵。”一说,祠兵即治兵。清 王念孙《读书杂志·汉隶拾遗》“泰山 都尉 孔宙 碑”:“第六行‘□□祠兵,遗畔未宁’,祠兵,即治兵也。《左氏春秋·庄八年》甲午,治兵,《公羊》作‘祠兵’,宙 传《严氏春秋》,故书此碑者,亦从《公羊》作‘祠兵’也。”
- 14.
秋狝释义:国君秋季狩猎之称。 《左传·隐公五年》:“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农隙以讲事也。”《司马法·仁本》:“天下既平,天子大愷,春蒐秋獮,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南朝 梁 沉约《均圣论》:“春蒐免其怀孕,夏苗取其害穀,秋獮冬狩,所害诚多。”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乾隆 二十三年,巡幸 木兰,举秋獮之礼。”
- 15.
秋獮释义:国君秋季狩猎之称。 《左传·隐公五年》:“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农隙以讲事也。”《司马法·仁本》:“天下既平,天子大愷,春蒐秋獮,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南朝 梁 沉约《均圣论》:“春蒐免其怀孕,夏苗取其害穀,秋獮冬狩,所害诚多。”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乾隆 二十三年,巡幸 木兰,举秋獮之礼。”
- 16.
茇舍释义:⒈言军队芟除草莽,即于野地宿息。 《周礼·夏官·大司马》:“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陈。”郑玄 注:“茇舍,草止之也。军有草止之法。”唐 苏晋《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算车申夏政,茇舍启戎田。”⒉指草屋。宋 范成大《吴船录》卷下:“鄂 营昔皆茇舍,今始易以瓦屋。”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十:“顷僦数椽茇舍於 无锡。”⒊犹跋涉。王闿运《胡公祠碑》:“勤劳茇舍,靡有定处,在官七年,六年于外。”章炳麟《哀山东赋》:“昔余茇舍此都兮,楼櫓鬱其駔庄。”
- 17.
车徒释义:⒈兵车和步卒。 《周礼·夏官·大司马》:“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陈,羣吏撰车徒。”《汉书·刑法志》:“连帅比年简车,卒正三年简徒,羣牧五载大简车徒。”宋 梅尧臣《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戢戢车徒九门盛,寥寥烟火万家微。”《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宣王 御驾亲征,败绩於 千亩,车徒大损。”⒉车马和仆从。《文选·李康<运命论>》:“故遂絜其衣服,矜其车徒,冒其货贿,淫其声色,脉脉然自以为得矣。”刘良 注:“车徒,谓车马侍从也。”宋 文天祥《知韶州刘容斋墓志铭》:“出入不设车徒,间步行井陌中,不以为苦。”
- 18.
阗阗释义:⒈众多、旺盛貌。《诗·小雅·采芑》:“伐鼓渊渊,振旅闐闐。”高亨 注:“闐闐,兵势众盛貌。”唐 欧阳詹《福州南涧寺上方石像记》:“万物闐闐,各由袭沿。”宋 洪迈《夷坚丙志·黄十翁》:“东门外如阳间市肆,往来闐闐。”⒉形容声音洪大。《楚辞·九辩》:“属雷师之闐闐兮,通 飞廉 之衙衙。”晋 左思《蜀都赋》:“车马雷骇,轰轰闐闐,若风流雨散,漫乎数百里间。”唐 贾曾《饯张尚书赴朔方序》:“听闐闐之去鼓,目悠悠之转斾。”清 刘大櫆《重修孙公桥记》:“凿琢礱礪,闐闐殷殷。”
- 19.
驻师释义:驻军。《宋史·周三臣传·李重进》:“会 太祖 自 六合 归,道出 寿州,因驻师旬餘。”《豆棚闲话·朝奉郎挥金倡霸》:“兴哥 整师振旅,即便起行,驻师 温 睦 之间。”清 昭槤《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上年十二月,珠鲁訥 驻师 木邦。”
- 20.
鸣钟鼓释义:《国语·晋语五》:“宣子 曰:‘……今 宋 人弑其君,罪莫大焉!明声之,犹恐其不闻也。吾备钟鼓,为君故也。’乃使旁告於诸侯,治兵振旅,鸣钟鼓,以至于 宋。”后以“鸣钟鼓”谓声讨他人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