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公 [zhū gōng]
1. 众公卿。
2. 诸多年老长者。
4. 泛称各位人士。
诸公 引证解释
⒈ 众公卿。
引《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餘大国称侯。”
汉 班固 《白虎通·礼乐》:“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
⒉ 诸多年老长者。
引《史记·田叔列传》:“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⒊ 泛称各位人士。
引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诸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帖释义:⒈药一剂称一帖。唐 白居易《闻微之江陵卧病以大通中散碧腴垂云膏寄之因题四韵》:“已题一帖红消散,又封一合碧云英。”元 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只到我家厢儿里取一帖药来,煎与我吃。”⒉指一帖药。《醒世姻缘传》第二回:“这病比昨日减动六七分了;今日再一帖下去,情管都好了。”⒊古代科举考试的一条试题。《新唐书·选举志上》:“博士考试,读者千言试一帖,帖三言。”⒋一幅字帖。宋 苏轼《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诗卷次诸公韵》之二:“鬢鬚白尽成何事,一帖空存老 遂良。”⒌犹一盏。《景德传灯录·法
- 2.
一老释义:⒈指年高德劭之人。《诗·小雅·十月之交》:“不憖遗一老,俾守我王。”《左传·哀公十六年》:“孔子 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憖遗一老。’”⒉泛称老者。唐 王维《酬诸公见过》诗:“仰厠羣贤,皤然一老。”宋 陈师道《还里》诗:“向来千里聚,一老尚徜徉。”⒊指元老。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昔 汤 入 夏,付国于 文祀;西伯 之 殷,委国于一老。”王闿运《哀江南赋》:“既伤一老,申命元臣。”
- 3.
不佳释义:⒈不好。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褚期生 少时,谢公 甚知之。恒云:褚期生 若不佳者,僕不復相士。”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奴仆》:“余八字中,奴僕宫最不佳,听之而已。”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好象诸公于裸体模特儿之外,都未留心现实,然而裸体画仍不佳。”⒉身体不舒适,小病。《北堂书钞》卷一四四引《郭林宗别传》:“林宗 尝不佳,夜命作粥。”《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七年》载此事,胡三省 注云:“谓体中有不节适也,语曰不佳,微有疾也。”《晋书·王湛传》:“济 尝诣 湛,见牀头有《周易》,问曰:‘叔父
- 4.
专对释义:⒈谓任使节时独自随机应答。 《论语·子路》:“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何晏 集解:“专,犹独也。”《汉书·王吉传》:“光禄勋 匡衡 亦举 骏 有专对材。”颜师古 注:“谓见问即对,无所疑也。”《明史·刘定之传》:“今宜择内藴忠悃,外工专对,若 陆贾、富弼 其人者,使备正介之选,庶不失辞辱国。”⒉单独应对。《后汉书·马援传》:“客卿 幼而岐嶷,年六岁,能应接诸公,专对宾客。”唐 元稹《翰林学士承旨记》:“大凡大誥令、大废置,丞相之密画,内外之密奏,上之所甚注意者,莫不
- 5.
丰殖释义:⒈丰茂;蕃衍。《国语·周语下》:“陂障九泽,丰殖九藪。”汉 王符《潜夫论·爱日》:“穀之所以丰殖者,以有人功也。”《辽史·耶律挞烈传》:“部人化之,户口丰殖。”明 李时勉《北京赋》:“奇花珍果,嘉树甘木,禽兽鱼鳖,丰殖繁育。”⒉谓积聚财富。《三国志·魏志·卫觊传》:“勤耕积粟,以丰殖 关中。”宋 袁燮《叔父承议郎通判常德府行状》:“公曰:‘昔人谓仕宦贫,好消息也。吾敢丰殖以自取戾?’迄无所增。”梁启超《敬告政府诸公》:“而公等所谓自丰殖以长子孙者,于彼时亦何有焉?”⒊犹富足。元 姚燧《朋簪堂记》:“﹝
- 6.
乖慵释义:疲惫懒散。 唐 白居易《六年春赠分司东都诸公》诗:“老子苦乖慵,希君数牵率。”宋 梅尧臣《日蚀》诗:“老鸦居处已自稳,三足鼎峙何乖慵。”
- 7.
云章释义:⒈语出《诗·大雅·棫朴》:“倬彼云汉,为章于天。 ”郑玄 笺:“云汉之在天,其为文章,譬犹天子为法度于天下。”后用“云章”指帝王的文章。宋 欧阳修《仁宗御飞白记》:“而云章烂然,辉映日月。”宋 苏轼《谢赐燕并御书进诗》:“人间一日传万口,喜见云章第一篇。”⒉指文彩蜚然的文章。金 赵秉文《就刘云卿第与同院诸公分韵得发字》:“今年视草直金鑾,云章妙手看挥发。”⒊彩云。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二引 宋 李质 曹组《艮岳百咏诗·松径》:“夹路成行一样清,吟风筛月自亭亭。云章正写人间瑞,坐待云根长茯苓。”元 虞集《触
- 8.
亢厉释义:⒈奋扬。三国 魏 曹丕《报吴王孙权书》:“将军其亢厉威武,勉蹈奇功,以称吾意。”晋 郭璞《<山海经>图赞·肥遗蛇》:“肥遗为物,与灾合契。鼓翼 阳山,以表亢厉。桑林 既祷,倏忽潜逝。”⒉严厉。《清史稿·王杲传》:“守备 贾汝翼 初上,为亢厉,抑诸酋长立阶下,诸酋长争非故事,尽阶进一等。”⒊激烈;激扬。《资治通鉴·晋惠帝永熙元年》:“自古以直致祸者,当由矫枉过正,或不忠篤,欲以亢厉为声,故致忿耳。”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二·丁野鹤诗》:“野鹤 晚游京师,与 王文安 诸公倡和,其诗亢厉。”清 龚自珍《<
- 9.
交口称誉释义:大家同声称赞。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交口荐誉之。”《元史·王利用传》:“利用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
- 10.
享劳释义:犹犒劳。《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上享劳将士,因谓羣臣曰:‘诸公共相翊戴以成帝业,若天下承平,可共保富贵。’”
- 11.
从公释义:⒈办理公务;参与公事。唐 马戴《冬日寄洛上杨少尹》诗:“年长从公懒,天寒入府迟。”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绅商尚皆重足而立,惴惴於心。若一波未平,一波復起,断难冀其望风慕义,踊跃从公。”⒉犹秉公。《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蒯知县 将合县生员考试,弥封閲卷,自恃眼力,从公品第,黑暗里拔了一个第一,心中十分得意。”⒊谓品秩与“公”同。《晋书·职官志》:“诸公及开府位从公者,品秩第一,食奉日五斛。”《宋书·孝武帝纪》:“诸王及妃主庶姓位从公者,丧事设凶门,餘悉断。”《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
- 12.
伉声释义:高声。唐 郑棨《开天传信记》:“有一美措,傲睨直入,年二十餘,肥白可观,笑揖诸公,居末席,伉声谈论,援引古人,一席不测。”
- 13.
俛视释义:⒈向下看。南朝 宋 谢灵运《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诗:“俛视乔木杪,仰聆大壑灇。”明 冯梦龙《智囊补·语智·杨廷和》:“登极之日,御龙袍颇长,上俛视不已。”⒉轻视;藐视。元 刘壎《隐居通议·冯初心诸作》:“盖 傅公 老儒,交游 后邨、梅亭 诸公,景説 晚进,固宜其俛视之。”清 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上:“在少年塲中,儼有俛视一切之概。”
- 14.
僭乐释义:谓乐舞的规模超越礼制的规定。 《穀梁传·隐公五年》:“舞夏,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初献六羽,始僭乐矣。”范宁 集解:“下犯上谓之僭。”
- 15.
儆励释义:警戒策励。《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帝﹞谓宰相曰:‘汉 制,刺史以天条问事,诸葛亮 有武臣七戒,朕今参求要道以儆励羣臣。’”《“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工界诸公﹞应当随学商二界之后,以消极罢工手段,儆励政府。”
- 16.
元佑体释义:指 宋哲宗 元祐 年间 苏轼、黄庭坚、陈师道 诸人的诗风。宋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元祐体:苏、黄、陈 诸公。”
- 17.
元嘉体释义:古代诗歌流派之一。南朝 宋 元嘉 年间 颜延之、鲍照、谢灵运 等作诗,注重辞藻,雕琢字句,讲究对仗,铺陈典故。后世论诗的人称之为“元嘉体”。宋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元嘉体,宋 年号。颜、鲍、谢 诸公之诗。”
- 18.
六佾释义:周 诸侯所用乐舞之格局:六列,每列六人,共三十六人;或云,每列八人,六列共四十八人。《左传·隐公五年》:“公问羽数於 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公从之,於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杜预 注:“六六三十六人。”孔颖达 疏:“何休 説如此,服虔 以用六为六八四十八人。”《公羊传·隐公五年》、《穀梁传·隐公五年》皆谓“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说与《左传》不同。后世遂以为公爵重臣的乐舞格局。汉 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是用锡君轩悬之乐,六佾之舞。”《北史·宇文护传》:“五年,詔赐 护 轩悬之乐
- 19.
凡聋释义:平庸昏聩的人。 唐 孟郊《劝善吟》:“知君方少年,少年怀古风。藏书拄屋脊,不惜与凡聋。”唐 李群玉《呈同馆诸公二十四韵》:“庶期《白雪》调,一奏惊凡聋。”
- 20.
列公释义: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