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堂下 堂下的意思
tángxià

堂下

简体堂下
繁体
拼音táng xià
注音ㄊㄤˊ ㄒ一ㄚ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áng,(1) 正房,高大的房子。【组词】:堂屋。堂客。堂倌。礼堂。澡堂。(2) 同祖父的亲属关系。【组词】:堂房。堂兄弟。(3) 旧时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组词】:大堂。公堂。过堂。(4) 量词。【例句】:上了一堂课。一堂家具。

xià,(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组词】:下层。下款。(2) 等级低的。【组词】: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3) 方面,方位。【例句】:两下都同意。(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组词】:下卷。下次。下限。(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组词】:下山。下车。下马。下达。(6) 使降落。【组词】:下半旗。下棋。(7) 进入。【组词】:下海。(8) 投送。【组词】:下书。(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组词】:下班。下课。(10) 谦辞。【组词】:在下。下官。(11) 颁布。【组词】:下令。(12) 攻克。【组词】:攻下。(13) 卸掉。【组词】:下货。把他的枪下了。(14) 用,投入精力。【组词】:下工夫。(15) 退让。【组词】:争执不下。(16) 做出判断。【组词】:下结论。(17) 量词,指动作次数。【组词】:打三下。(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下”、“言下”;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下”、“年下”)。(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下”、“培养下”;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下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下去”、“停下来”)。(20) 少于。【例句】:不下二百人。(21) 动物生产。【组词】:鸡下蛋。

基本含义

指在堂屋下面,表示地位低下或受人轻视。

堂下的意思

堂下 [táng xià]

1. 宫殿、厅堂阶下。殿堂下的人。借指侍从。神名。

堂下 引证解释

⒈ 宫殿、厅堂阶下。

《公羊传·宣公六年》:“仡然从乎 赵盾 而入,放乎堂下而立。”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中山 素女抚流徵於堂上,鸣鼓 巴俞 作於堂下。”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

⒉ 殿堂下的人。借指侍从。

《韩非子·内储说下》:“乃召其堂下而譙之,果然,乃诛之。”
陈奇猷 集释:“《説文》:‘堂,殿也。’堂下,盖谓殿堂下之人。”

⒊ 神名。

《史记·封禅书》:“荆 巫,祠 堂下、巫先、司命、施糜 之属。”


堂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部伎释义:唐玄宗 分宫廷乐伎为三部:堂下立奏为立部伎,堂上坐奏为坐部伎,又选坐部伎教于梨园为法曲部,故后世有“三部伎”之称。
    • 2.
      下管释义:古代举行大祭等仪式,奏管乐者在堂下,故称管乐器为“下管”。
    • 3.
      下陈释义:位于堂下。
    • 4.
      伏匿释义:隐藏;躲藏。《楚辞·九辩》:“騏驥伏匿而不见兮,凤皇高飞而不下。”唐 柳宗元《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宿工老师,不得伏匿,皆来会堂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阿英》:“盗纵羣队穷搜,凡伏匿巖穴者,悉被杀掳。”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秦 既焚烧诗书,坑诸生于 咸阳,儒者乃往往伏匿民间,或则委身于敌以舒愤怨。”
    • 5.
      供具释义:⒈陈设酒食的器具。 亦指酒食之类。《史记·平準书》:“公卿议封禪事,而天下郡国皆豫治道路,缮故宫,及当驰道县,县治官储,设供具,而望以待幸。”《后汉书·赵孝传》:“帝嘉其兄弟篤行,欲宠异之,詔礼十日一就卫尉府,太官送供具,令共相对尽欢。”清 褚人穫《坚瓠馀集·木龙》:“吴 有富商,倩工造舟,供具稍薄,疑工必有他意。”⒉陈设食具;备供酒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须贾 辞於 范雎,范雎 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食饮甚设;而坐 须贾 於堂下。”《汉书·叙传上》:“伯 至,请问耆老父祖故人有旧恩者,迎延
    • 6.
      升阶释义:⒈步步上进。⒉自堂下拾级而上。
    • 7.
      受胙释义:接受胙肉。《左传·僖公九年》“下拜登受”晋 杜预 注:“拜堂下,受胙於堂上。”《旧唐书·乐志一》:“皇帝祭享酌酒、读祝文及饮福、受胙,奏《寿和》。”清 昭槤《啸亭续录·大雩》:“旱甚乃大雩,皇帝躬祷昊天上帝於圜邱,不设卤簿……不饮福受胙。”
    • 8.
      四司六局释义:⒈宋 代官府贵家设四司六局,为盛大宴会供役。四司指帐设司、厨司、茶酒司、台盘司,六局指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见 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四司六局》、宋 吴自牧《梦粱录·四司六局筵会假赁》。《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那四司六局祗应供过的人,都在堂下,甚次第。”⒉明 代 洪武 初年定内官之制,凡六局,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尚宫局二人,总司纪、司言、司簿、司闻四司之事;尚仪局一人,总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四司之事;尚服局一人,总司宝、司衣、司仗、司饰四司之事;
    • 9.
      堂下释义:⒈宫殿、厅堂阶下。《公羊传·宣公六年》:“仡然从乎 赵盾 而入,放乎堂下而立。”汉 桓宽《盐铁论·刺权》:“中山 素女抚流徵於堂上,鸣鼓 巴俞 作於堂下。”鲁迅《故事新编·非攻》:“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⒉殿堂下的人。借指侍从。《韩非子·内储说下》:“乃召其堂下而譙之,果然,乃诛之。”陈奇猷 集释:“《説文》:‘堂,殿也。’堂下,盖谓殿堂下之人。”⒊神名。《史记·封禅书》:“荆 巫,祠 堂下、巫先、司命、施糜 之属。”
    • 10.
      堂涂释义:⒈见“堂涂”。 ⒉亦作“堂涂”。亦作“堂途”。堂下至门的砖路。
    • 11.
      堂除释义:⒈堂下的台阶。⒉宋制,京官、选人一般由吏部选差,其有特殊勋劳者,得由政事堂直接奏注差遣,称“堂除”。
    • 12.
      宿工释义:老成娴熟之乐工。 唐 柳宗元《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 裴墐 ﹞为太常主簿,搜逖疑互,探抉遯隐,宿工老师,不得伏匿,皆来会堂下。耆股肱,役喉喙,以集乐事。”
    • 13.
      庭庑释义:⒈堂下四周的廊屋。⒉喻指初步的造诣、境界。
    • 14.
      探抉释义:访求。唐 柳宗元《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为太常主簿,搜逖疑互,探抉遯隐,宿工老师,不得伏匿,皆来会堂下。”
    • 15.
      末劫释义:⒈佛教语。谓末法之劫。宋 邵博《闻见后录》卷二八:“庆历 中,齐州 言:有僧 如因,妖妄惑人,輒称正法一千年一劫,像法一千年一劫,末法一千年一劫。今像法已九百六十年,才餘四十年即是末劫,当饥饉、疾疫、刀兵云云……僧録司奏:正法、像法、三灾劫等,悉出大藏经论。”⒉借指黑暗的世道。元 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二折:“今日个秀才每遭逢着末劫,有那等刀笔吏入省登臺,屠沽子封侯建节。”明 王衡《郁轮袍》第七折:“如今末劫浇薄,世上人只为功名一事颠倒倒颠的,瞎眼人强做 离朱,堂下人翻居堂上。”参见“末法”。
    • 16.
      末庭释义:亦作“末廷”。 谓朝堂下首的末位。
    • 17.
      桀宋释义:指 战国 时 宋康王 偃。因其荒淫无道如 夏桀,故称。《史记·宋微子世家》:“君偃 十一年,自立为王……淫於酒、妇人。羣臣諫者輒射之。於是诸侯皆曰‘桀宋’。”《资治通鉴·周赧王二十九年》:“﹝ 宋康王 ﹞为长夜之饮於室中,室中人呼万岁,则堂上之人应之,堂下之人又应之,门外之人又应之,以至於国中,无敢不呼万岁者。天下之人谓之‘桀宋’。”胡三省 注:“言其昏暴如 桀 也。”
    • 18.
      沼沚释义:池塘。亦借指积水坑。晋 葛洪《抱朴子·广譬》:“黄河 虽混浑,不可以方沼沚之清澄。”南朝 梁 沉约《郊居赋》:“渐沼沚於霤垂,周塍陌於堂下。”参阅《左传·隐公三年》“涧、溪、沼、沚之毛”杨伯峻 注。
    • 19.
      玉马朝周释义:《论语比考谶》:“殷 惑女 妲己,玉马走。 ”玉马,指贤臣 微子启。纣 王昏乱,启 数谏不听,乃去 殷 而朝 周。事见《史记·宋微子世家》。后以“玉马朝周”谓贤臣去国另事明主。唐 陈子昂《感遇》诗之十四:“昔日 殷 王子,玉马遂朝 周。”唐 刘禹锡《后梁宣明二帝碑堂下作》诗:“玉马朝 周 从此辞,园陵寂寞对丰碑。”元 赵孟頫《钱唐怀古》诗:“故国金人泣辞 汉,当年玉马去朝 周。”参见“玉马”。
    • 20.
      畏戢释义:戒惕敬慎。《宋史·赵抃传》:“有卒长立堂下,呼諭之曰:‘吾与汝年相若,吾以一身入 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畏戢以率众。’”

堂下(tangxi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堂下是什么意思 堂下读音 怎么读 堂下,拼音是táng xià,堂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堂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