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 [chóng lǐ]
1. 尊崇礼仪。
3. 尊敬而以礼相待。
崇礼 引证解释
⒈ 尊崇礼仪。
引《礼记·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孔颖达 疏:“尊崇三百三千之礼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暨 武帝 崇礼,始立乐府。”
⒉ 尊敬而以礼相待。
引《后汉书·江革传》:“再迁司空长史, 肃宗 甚崇礼之,迁五官中郎将。”
《北齐书·万俟洛传》:“高祖 以其父 普 尊老,特崇礼之。”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宠礼》:“宋代 之君,崇礼儒臣,过於 汉 唐。”
崇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代言释义:⒈谓代天子草拟诏命。语出《书·说命上》“恭默思道,梦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宋 楼钥《送王正言守永嘉》诗:“使君读残万卷书,古事今事俱了了,便应珥笔侍天陛,不然代言登凤沼。”《宋史·綦崇礼传》:“﹝ 崇礼 ﹞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詔命数百篇,文简意明,不私美,不寄怨,深得代言之体。”明 张居正《谢召见疏》:“俾之在阁调理,代言备问,诚之职也。”⒉代表某方面发表言论。参见“代言人”。
- 2.
假易释义:宽纵;宽容。 《左传·桓公十三年》:“夫固谓君训众而好镇抚之,召诸司而劝之以令德,见莫敖而告诸天之不假易也。”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假易,犹宽纵也。”宋 叶适《胡崇礼墓志铭》:“吴 越 人皆咨嗟痛惜,以为天之於吉人善士,何其不少假易至此!”
- 3.
实廪释义:⒈充实粮仓。 《后汉书·樊宏传论》:“分地以用天道,实廪以崇礼节。”《南齐书·崔祖思传》:“籍税以厚国,国虚民贫;广田以实廪,国富民赡。”唐 刘禹锡《贺赦表》:“恤刑已责,实廪蠲徭。”⒉指正额廪生。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监生选正官》:“近年准贡事起,初犹以实廪,十年科举三次者加纳,既而甫补廪,未科举者亦滥觴矣。”
- 4.
寄怨释义:⒈借他人之手以报己怨,犹言借刀杀人。《战国策·齐策五》:“今天下之相与也不并灭,有而案兵而后起,寄怨而诛不直,微用兵而寄於义,则亡天下可跼足而须也。”鲍彪 注:“寄,言假手於人,不为主也。”⒉寄托私怨。犹言借事以泄私忿。《宋史·綦崇礼传》:“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詔命数百篇,文简意明,不私美,不寄怨,深得代言之体。”
- 5.
尊礼释义:⒈尊崇礼法。《礼记·表记》:“周 人尊礼尚施。”孔颖达 疏:“尊礼尚施者,谓尊重礼之往来之法,贵尚施惠之事也。”《宋史·道学传一·张载》:“故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⒉隆重的礼仪。《国语·越语下》:“王曰:‘与人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韦昭 注:“言当卑约其辞、尊重其礼以求平。”一说,尊礼,撙礼。谓贬抑自己的身份,不敢以平等之礼相待。见 俞樾《群经平议·国语二》“卑辞尊礼”。⒊敬重而厚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如 燕,昭王 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
- 6.
尊老释义:⒈位尊年老。《北史·万俟洛传》:“初,神武 以其父 晋 尊老,特崇礼之,尝亲扶上马。”⒉仅指年老。宋 叶适《丁少詹墓志铭》:“人谓 少詹 年已尊老,读书有数,而议论自许夸大,相与背笑之。”⒊称年高的长辈,特指他人或自己的父母。汉 应劭《风俗通·穷通·司徒中山祝恬》:“家上有尊老,下有弱小,愿相随。”清 袁枚《随园随笔·称谓》:“《南史》何子平 曰:‘尊老在东’,称母也,今专以属父。然 右军《十七帖》云:‘此间士人皆有尊老。’又似尊老二字亦父母之通称。”⒋称德重年长的高僧。唐 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
- 7.
崇礼释义:⒈尊崇礼仪。 ⒉尊敬而以礼相待。
- 8.
抵鹊释义:⒈汉桓宽《盐铁论·崇礼》:“南越以孔雀珥门户,崐山之旁以玉璞抵乌鹊。”本谓中原所贵者,边陲贱之。后因以“抵鹊”喻大材小用。⒉借指玉璞。
- 9.
敦礼释义:尊崇礼教。
- 10.
玉抵鹊释义:⒈亦作“玉抵禽”。用玉石投掷禽鸟。意谓物多则贱。语本汉桓宽《盐铁论·崇礼》:“中国所鲜,外国贱之。故南越以孔雀珥门户;崑山之旁,以玉璞抵鸟鹊。”南朝齐净住子《大忍恶对门》:“颂曰:春山之下玉抵禽;汉水之阳璧千金。”宋陆游《三山卜居作诗以示后人》:“荆山之下玉抵鹊,两京春薺论斤卖。”⒉转喻肆意挥霍。
- 11.
知方释义:⒈知礼法。 语本《论语·先进》:“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刘宝楠正义引郑玄曰:“方,礼法也。”《后汉书·桓谭传》:“天下知方,而狱无怨滥矣。”宋叶适《胡崇礼墓志铭》:“生而知方,学而蹈道,识当成身,岂限常报!”孙中山《大总统告海陆军士文》:“凡此攻城克敌之丰功,皆吾将士有勇知方之表证。”⒉谓知道正确的行为方向。
- 12.
礼义廉耻释义:指崇礼、行义、廉洁、知耻,是古代推行的道德准则。
- 13.
礼闱释义:⒈汉 代尚书省在 建礼门 内,又近禁闱,故称之为礼闱。《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出入礼闈,朝夕旧馆。”李善 注引《十洲记》:“崇礼闈,即尚书上省门;崇礼 东 建礼门,即尚书下舍门,然尚书省二门名礼,故曰‘礼闈’也。”张铣 注:“礼闈,尚书省也。”唐 王维《工部杨尚书夫人京兆王氏墓志铭》:“朝含香兮礼闈,夕青琐兮黄扉。”⒉指古代科举考试之会试,因其为礼部主办,故称礼闱。唐 杜甫《哭长孙侍郎》诗:“礼闈曾擢桂,宪府旧乘驄。”唐 刘禹锡《宣上人远寄贺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续和》:“礼闈新榜动 长安,九陌人
- 14.
私艰释义:谓遭父母之丧。《文选·潘岳<怀旧赋>序》:“余既有私艰,且寻役于外。”李善 注:“私艰,谓家难也。”吕延济 注:“岳 自遭父忧后,徙官外郡。”《晋书·檀凭之传》:“义旗之建,凭之 与 刘毅 俱以私艰,墨絰而赴。”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中:“绍兴 三年七月,朱胜非 以右僕射丁母忧,未卒哭,降起復制词,吏部侍郎权直学士院 陈与义 之文也。以‘兹宅大忧’四字令翰林学士 綦崇礼 帖改为‘方服私艰’,陈 待罪而放。”
- 15.
辱临释义:敬称他人的来临。 《左传·昭公七年》:“嘉惠未至,唯 襄公 之辱临我丧。”《后汉书·儒林传上·孔僖》:“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煇圣德。”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宫梦弼》:“旧岁辱临,又不明告,遂使开罪良多。”
- 16.
隆礼释义:⒈尊崇礼法。⒉以隆重的礼节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