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傥然释义:⒈怅然自失貌。 《庄子·田子方》:“子方 出,文侯 儻然终日不言。”成玄英 疏:“儻然,自失之貌。闻谈 顺子 之德,儻然靡据,自然失所谓,故终日不言。”⒉漠然,无思虑貌。《庄子·天地》:“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謷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儻然不受。”成玄英 疏:“儻是无心之貌。”三国 魏 嵇康《释私论》:“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庆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儻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⒊恍忽貌。明 张煌言《赠陈文生侍郎返命闽峤》诗之一:“倡予还和汝,天梦儻然醒。”清 吴伟业《柳敬亭传》:“於是听者儻然若
- 2.
勿勿释义:⒈犹勉勉。勤恳不懈貌。⒉犹忽忽。忧愁貌。“勿”与“忽”声近而义同。⒊指恍忽貌。⒋匆忙;急遽。
- 3.
发越释义:⒈播散;散发。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郁郁菲菲,众香发越。”郭璞 注:“香气射散也。”《后汉书·冯衍传下》:“﹝ 冯衍《显志》﹞华芳曄其发越兮,时恍忽而莫贵。”《朱子语类》卷一一五:“近来学者如 漳 泉 人物,於道理上发得都浅,都是作文时文采发越,粲然可观。”⒉激扬;激昂。三国 魏 嵇康《琴赋》:“英声发越,采采粲粲。”《隋书·文学传序》:“江 左宫商发越,贵於清綺;河 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宋 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一》:“琴虽用桐,然须多年木性都尽,声始发越。”清 李渔《闲情偶寄·演习·授曲
- 4.
忽忽如狂释义:忽忽:形容印象模糊或见不真切。恍恍忽忽,如同神经错乱似的。
- 5.
感忽释义:恍忽,不可捉摸。
- 6.
昒怳释义:亦作“曶怳”。恍忽。
- 7.
洸忽释义:恍忽。隐约不明貌。
- 8.
窈窈冥冥释义:⒈微妙精深貌。⒉渺茫恍忽之貌。
- 9.
精神恍忽释义:精神:心神;恍忽:神志不清。形容心神不定,神志模糊。,恍忽:糊里糊涂的样子。形容神思不定或神志不清。
- 10.
精神恍惚释义:恍忽:糊里糊涂的样子。形容神思不定或神志不清。
- 11.
误乱释义:迷惑错乱。汉 应劭《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司空 潁川 韩稜,少时为郡主簿。太守 葛兴 被风病,恍忽误乱,稜 阴扶辅其政,出入二年。”
- 12.
风病释义:⒈中医学泛指由外感风邪而引起的各种疾病。 《素问·三部九候论》“所言不死者”唐 王冰 注:“风病之脉诊大。”⒉指中风。亦指风痹、半身不遂等病症。《魏书·元脩义传》:“脩义 性好酒,每饮连日,遂遇风病,神明昏丧。”元 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三折:“今 尉迟 又有风病举发,动止不得。”⒊疯病。指神经错乱、精神失常。汉 应劭《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太守 葛兴 被风病,恍忽误乱。”《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人来时不见有风病。敢只是近日举发此症。”《西游记》第四四回:“道士云:‘你想有些风病,一时间就胡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