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正公 正公的意思
zhènggōng

正公

简体正公
繁体
拼音zhèng gōng
注音ㄓㄥˋ ㄍㄨ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èng zhēng,(1) 不偏斜,与“歪”相对。【组词】: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2) 合于法则的。【例句】: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3) 合于道理的。【组词】:正道。正确。正义。正气。(4) 恰好。【组词】: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例句】:他正在开会。(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组词】:正面。正本。(7) 纯,不杂。【组词】:正色。正宗。正统。纯正。(8) 改去偏差或错误。【组词】: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组词】:正方形。(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组词】:正电。(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例句】:正数(shù)。(12) 姓。 ◎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gōng,(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组词】:公正。公心。大公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组词】:公理。公式。公海。公制。(3) 国家,社会,大众。【组词】: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组词】:公开。公报。公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例句】: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6) 敬辞,尊称男子。【组词】:海公。包公。诸公(各位)。(7) 雄性的。【组词】:公母。公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组词】:公公。外公(外祖父)。(9) 姓。

基本含义

公正、公平、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

正公的意思

正公 [zhèng gōng]

1. 古代官名。指三上公。

正公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官名。指三上公。

《穆天子传》卷一:“丙寅,天子属官效器,乃命正公 郊父 受敕宪。”
郭璞 注:“正公,谓三上公,天子所取正者, 郊父 为之。”
《后汉书·独行传·周嘉》:“﹝ 周燕 ﹞当下蚕室,乃嘆曰:‘我 平王 之后,正公玄孙,岂可以刀锯之餘,下见先君!’遂不食而死。”


正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贤释义:⒈佛教语。指十住、十行、十迴向。唐 李邕《岳麓寺碑》:“四行乐而不取,三贤登而更迁。”《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变文》:“越三贤,超十地,福德周圆入佛位。”参见“三贤十圣”。⒉三个贤人。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方魁 与同榜 方登、方吉,皆 唐 诗人缺唇处士 方干 之后,与 严子陵、范文正公 为钓臺三贤。”明 瞿佑《归田诗话·乐天晚年》:“乐天 连为 杭 苏 二州刺史,皆有惠政在民,杭 则有三贤堂,併 林和靖、苏东坡 祠之。”沉砺《展张苍水墓》诗:“于 墓 岳 祠分鼎足,西湖 一勺峙三贤。”
    • 2.
      两楹释义:⒈房屋正厅当中的两根柱子。两楹之间是房屋正中所在,为举行重大仪式和重要活动的地方。《礼记·投壶》:“已拜受矢,进即两楹间。退反位,揖賔就筵。”汉 刘向《九叹·愍命》:“戚 宋万 於两楹兮,废 周 邵 於遐夷。”唐 顾况《酬本部韦左司》诗:“况 与二三子,列坐分两楹。”⒉《礼记·檀弓上》:“殷 人殯於两楹之间。”后亦以“两楹”借指停放棺柩、举行祭奠之所。《公羊传·定公元年》:“正棺於两楹之间,然后即位。”晋 陆机《挽歌》之一:“舍爵两楹位,启殯进灵轜。”宋 黄庭坚《司马文正公挽词》之一:“日者倾三接,天乎奠
    • 3.
      临莅释义:⒈亦作“临蒞”。来到、来临。旧多指皇帝即位理政。《庄子·在宥》:“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临莅天下,谓就天子之位。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其所临莅,莫不肌栗慴伏。”《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吾临蒞五年,兵难骚动,未得休众息役,惠康士庶。”宋 叶适《平江县王文正公祠堂记》:“不然,则彼尝所临涖非不多,而获祠于民何其少也。”清 昭槤《啸亭杂录·善禅机》:“临莅后,尝告近臣曰:‘朕欲治世法十载,然后开明释法。’”⒉见“临莅”。
    • 4.
      义正辞约释义: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 亦作“辞顺理正”。
    • 5.
      义田释义: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富中 大塘者,勾践 治以为义田;为肥饶,谓之 富中。”此当为义田之始。后即泛称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宋 钱公辅《义田记》:“范文正公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羣族之人。”清 恽敬《沙陇胡氏学田记》:“后世君子私田之公於族者曰义田,义田之给於士者曰学田。”建国前,陕甘宁边区 政府也提倡设置义田,以救济贫苦劳动人民。林伯渠《陕甘宁边区政府一年工作总结》:“奖励和推行义田义仓运动,建立社会救济事业的基础。”
    • 6.
      众駴朋疑释义:众人惊恐疑虑。 清 薛福成 《<曾文正公奏疏>序》:“公奋然踔起里閈,众駴朋疑,惎挠笑侮,孑立寡助,进退交困,公前后持一节不少挫。”
    • 7.
      出后释义:出继,过继给他人为后代。 《晋书·顾众传》:“众 出后伯父,早终,事伯母以孝闻。”《周书·柳庆传》:“庆 出后第四叔,及遭父忧,议者不许为服重。”《旧唐书·赵王福传》:“赵王 福,太宗 第十三子也,贞观 十三年受封,出后 隐太子 建成。”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现任大臣子弟登第》:“弘治 十八年乙丑,第一甲二名 谢丕,又为 迁 之子,以出后其叔 选,不书本父 文正公 名。”
    • 8.
      函问释义:⒈指书信。 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曾文正公挽联》:“盖 左公 始为 文正 所荐举,中间以事相齟齬,不通函问者已九年矣。”⒉用通信的方式向对方询问。鲁迅《书信集·致李霁野》:“文中如有费解之处,再当函问,改正。”鲁迅《书信集·致黄源》:“陈小姐 通言地址,已函问 沉先生,得回信后当再通知。”
    • 9.
      四绝释义:⒈传称四种高超的技艺或难得的事物。(1)南朝陈洪偃貌、义、诗、书号为“四絶”。见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七。(2)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郎馀令》:“餘令善画,唐秘书省内落星石,薛稷画鹤,贺知章草书,餘令凤,相传为四絶。”(3)宋王闢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庆历中,滕子京謫守巴陵,治最为天下第一。政成,重修岳阳楼。属范文正公为记,词极清丽,苏子美书石,邵餗篆额,亦皆一时精笔,世谓之‘四絶’云。”(4)指《诗经》、《楚辞》、草书、画。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下·四绝》。⒉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日。详“四
    • 10.
      复隍释义:谓城倒覆于隍上。復,通“覆”。比喻君道倾危。语本《易·泰》:“城復于隍,勿用师。”孔颖达 疏:“谓君道已倾,不烦用师也。”《宣和遗事》后集:“泰道亨时戒復隍,宣和 往事可嗟伤!正邪分上有强弱,罔克念中分圣狂。”清 钱谦益《石门许公合葬墓志铭》:“天啟 壬戌国方彝之初旦,制科得人为盛,臚传首 茂苑 文文肃公,庶常擢 会稽 倪文正公、漳浦 黄石 斋公 暨吾邑 许公 ……既而 文 大用,以復隍贞吝;倪 黄 晚用,以过涉终凶;许公 则不进不退,入于坎臽以殁。”
    • 11.
      开灯释义:旧时指点起灯来抽鸦片烟。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他也不问情由,便对着藩臺大駡説:‘你是个甚么东西,不准我喫烟!你可知我先师 曾文正公 的签押房,我也常常开灯。’”
    • 12.
      戏语释义:⒈犹戏言。开玩笑的话。《后汉书·五行志五》:“永康 元年八月,巴郡 言黄龙见。时吏 傅坚 以郡欲上言,内白事以为走卒戏语,不可。太守不听。”宋 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其於仁义礼乐忠信孝悌,盖如飢渴之於饮食……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於此。”⒉指开玩笑。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卢抱经 学士 文弨 精於攷索,每朋辈小集谈艺,学士仰而沉思,以手频摩其面。同人戏语:‘此省皂脂钱耳。’”
    • 13.
      手藳释义:亦作“手稿”。 作者手写的原稿。宋 邵博《闻见后录》卷二三:“予旧从 司马氏 得 文正公 熙寧 年辞枢筦出帅 长安 日手藳密疏。”宋 周密《齐东野语·三高亭记改本》:“余尝见当时手藳,揩摩抉剔,如洗玉浣锦。”明 郎瑛《七修续稿·事物·香台百咏》:“予得公之手稿,每读每叹其学博才敏,近时少其人也。”李星华《<俄罗斯文学与革命>附记》:“《俄罗斯文学与革命》是十年以前发现的 李大钊 同志的一篇遗作,它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他的唯一的一篇手稿。”
    • 14.
      文字缘释义:以文章交往而结成的因缘。宋 吕本中《九日晨起》诗:“了了江山梦,区区文字缘。”清 黄景仁《冬夜观耶律文正公像》诗:“昔时展墓今展画,为结一重文字缘。”清 冯桂芬《皖水迎师记》:“越三年,謁公 金陵,犹纵言及之曰:‘厥后东南事,不出君一书。’亦一段文字缘也。”亦省作“文缘”。清 曹寅《书院述事三十韵》:“此地结文缘,俛仰熟眉嫵。”
    • 15.
      断虀画粥释义:形容贫苦力学。典出《五朝名臣言行录·参政范文正公》“公生二歲而孤”原注引 宋 魏泰《东轩笔录》:“公(范仲淹)少與 劉某 上 長白 僧舍脩學,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經宿遂凝,以刀畫爲四塊,早晚取二塊,斷虀數十莖,……入少鹽,煖而啗之。如此者三年。”
    • 16.
      无偏无颇释义:不要偏斜不正。意谓要公正公平。颇偏颇。也作无偏无陂。
    • 17.
      更践释义:任职。唐 李华《含元殿赋》:“又有银璫珥貂,寺人巷伯,奉宣出纳之令,更践宫中之役。”唐 元稹《赠太保严公行状》:“公之先,自两 汉 至 隋氏,郡守、列侯、駙马、御史、郡丞、将军、刺史、著作郎,数百年冠冕不絶代,若公之出入更践,位与寿极,其上无如也。”宋 王闢之《渑水燕谈录·歌咏》:“王文正公 曾、李文定公 迪,咸平,景德 閒相继状元及第,其后更践政府,乃罢相镇 青,又为交承,故 文正《送文定移镇兗海诗》有‘锦标夺得曾相继,金鼎调时亦践更’之句。”
    • 18.
      清严释义:⒈清廉严正;清正严肃。《三国志·魏志·王基传》:“为政清严有威惠。”《北齐书·崔昂传》:“昂 本性清严,凡见黷货辈,疾之若讐。”宋 惠洪《冷斋夜话·韩欧范苏嗜诗》:“范文正公 清严而喜论兵。”《天讨·军政府<讨满洲檄>》:“汉 士在朝,习其淫慝,人为雄狐,家有麀鹿,使中夏清严之俗,扫地无餘。”⒉清新浓烈。清 龚自珍《寒月吟》之五:“其香何清严,腊供今年足。”
    • 19.
      清慎释义:清廉谨慎。《三国志·魏志·胡质传》“威,咸熙 中官至 徐州 刺史”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晋阳秋》:“其父子清慎如此。於是名誉著闻,歷位宰牧。”唐 皮日休《元鲁山》诗:“三年 鲁山 吏,清慎各自持。”宋 苏舜钦《两浙路转运使司封郎中王公墓表》:“盖 文正公 以清慎训诸子,而公亦恬於进取也。”《明史·忠义传五·高斗垣》:“﹝ 高斗垣 ﹞为人孤鯁,以清慎得名。”清 刘大櫆《送倪司城序》:“倪君 清慎自持,奉公勤民之术,不足为 倪君 告。”
    • 20.
      疏儁释义:同“疏俊”。亦作“疎俊”。《宋史·刘攽传》:“为人疎儁,不修威仪。”清 姚鼐《朱竹君先生家传》:“先生初为 诸城 刘文正公 所知,以为疏儁奇士。”

正公(zhengg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正公是什么意思 正公读音 怎么读 正公,拼音是zhèng gōng,正公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正公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