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官 [jiǔ guān]
1. 古传舜设置的九个大臣。泛指九卿六部的中央官员。
九官 引证解释
⒈ 古传 舜 设置的九个大臣。
引《汉书·刘向传》:“臣闻 舜 命九官,济济相让,和之至也。”
颜师古 注:“《尚书》:禹 作司空, 弃 后稷, 契 司徒, 咎繇 作士, 垂 共工, 益 朕虞, 伯夷 秩宗, 夔 典乐, 龙 纳言,凡九官也。”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虽九官事 舜,十人佐 周,校於太尉,未可为比。”
⒉ 泛指九卿六部的中央官员。
引《南齐书·乐志》:“六典联事,九官列序。”
宋 叶适 《纪纲一》:“自 尧 舜 已来,外有岳牧,内有九官,一以制度,颁以文告。”
九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佐释义:指 尧 之九官。
- 2.
九工释义:即九官。《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九工开於黄序,庶绩其凝。”李善 注引 应劭 曰:“《尚书》:禹 作司空,弃 作后稷,契 作司徒,咎繇 作士,垂 作共工,益 作虞,伯夷 作秩宗,夔 作典乐,龙 作纳言。凡九官。”南朝 梁 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五声倦响,九工是询。”详“九官”。
- 3.
九贤释义:⒈九个贤人。指尧舜时九官: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⒉九个贤人。指尧、舜、禹、文王、皋陶、启、契、史皇、羿等九人。见《淮南子·修务训》。
- 4.
俸廪释义:⒈俸金与禄米。 亦泛指俸禄。宋 欧阳修《试笔·南唐砚》:“选工之善者,命以九官之服,月有俸廩之给,号砚务官。”宋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今身为宰相,俸廩非不足,不以富贵宠禄为淫侈足矣,何至于妻子寒饿乎?”《明史·英宗前纪》:“﹝ 正统 四年三月﹞癸酉,增 南京 及在外文武官军俸廩。”⒉旧指学官的俸禄与廩生的膳食津贴。《清文献通考·国用四》:“是年(顺治 四年)定各省学官及学生俸廩。”
- 5.
元凯释义:⒈亦作“元愷”。“八元八凯”的省称。传说 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称为八元;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称为八恺。此十六人之后裔,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舜 举之于 尧,皆以政教称美。见《左传·文公十八年》。《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济济伟彦,元凯之伦也。”南朝 宋 刘孝标《辩命论》:“重华 立而元凯升,辛受 生而 飞廉 进。”宋 王安石《推命对》:“尧 舜 之世,元凯用而四凶殛,是天人之道合也。”清 侯方域《朋党论下》:“昔者圣明之世,元愷必与九官十二牧相知者也。”⒉泛指贤臣、才士。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是以同
- 6.
匡襄释义:辅佐帮助。《封神演义》第八八回:“八百诸侯称硕德,千年师帅颂匡襄。”郑观应《盛世危言·书吏》:“特开内阁总理,枢机六卿,分职各司,其属即古之四岳九官辅弼匡襄之职也。”陈春生《戊申熊成基安庆起义记》:“及 熊成基 调至 安庆,范 乃竭力匡襄。”
- 7.
十六相释义:即十六族。《左传·文公十八年》:“是以 尧 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 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兇也。”晋 傅玄《晋鼓吹曲·伯益》诗:“伯益 佐 舜 禹,职掌山与川,德侔十六相,思心入无间。”唐 韩愈《贺皇帝即位表》:“举用俊乂,流窜姦邪,虽 虞舜 之去四兇、举十六相,不能过也。”明 唐顺之《廷试策》:“内则九官、十六相以为岳牧之倡,外则四岳、十二牧以任总领之责。”
- 8.
四子释义:⒈指 王倪、啮缺、被衣、许由。《庄子·逍遥游》:“尧 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 藐姑射 之山,汾水 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四子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李颐 云:“王倪、啮缺、被衣、许由。”⒉指 羲仲、羲叔、和仲、和叔。《汉书·食货志上》:“尧 命四子以‘敬授民时’。”颜师古 注:“四子,谓 羲仲、羲叔、和仲、和叔 也。事见《虞书·尧典》。”《隋书·百官志上》:“放勋 即分命四子,重华 乃爰置九官。”⒊指 汉 王褒 虚构的寓言人物 微斯文学、虚仪夫子、浮游先生、陈丘子。《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
- 9.
正长释义:⒈谓君主或各级行政长官。 《墨子·尚同中》:“方今之时,復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穀梁传·僖公十九年》:“上无正长之治,大臣背叛,反为寇盗。”《周书·苏绰传》:“非直州郡之官,宜须善人,爰至党族閭里正长之职,皆当审择。”宋 曾巩《正长各举属官诰》:“然存於《书》,二帝所命者 羲和 九官十二牧皆官之正长也,至於属官则未有二帝尝命之者。”⒉古代指塾师。《逸周书·大聚》:“立勤人以职孤,立正长以顺幼,立职丧以卹死,立大葬以正同。”朱右曾 校释:“正长,若书传所言,卿大夫致仕而归,居门侧之塾,以教子弟是也。
- 10.
衢室释义:⒈相传 唐尧 征询民意的处所。《管子·桓公问》:“黄帝 立明臺之议者,上观於贤也;尧 有衢室之问者,下听於人也。”《子华子·晏子问党》:“尧 居於衢室之宫,垂衣而襞幅,邃如神明之居。”《宋书·临川王义庆传》:“伏惟陛下惠哲光宣,经纬明远,皇阶藻曜,风猷日昇,而犹询衢室之令典,遵明臺之叡训,降渊虑於管库,紆圣思乎版筑,故以道邈往载,德高前王。”⒉泛指古代帝王听政之所。南朝 梁 江淹《萧太尉上便宜表》:“太祖 文皇帝 恭己明臺之上,听政衢室之下,九官咸静,万绩惟凝。”唐 德宗《丰年多庆九日示怀》诗:“芳樽满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