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习行 习行的意思
xíng

习行

简体习行
繁体習行
拼音xí xíng
注音ㄒㄧˊ ㄒㄧ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í,(1)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组词】:练习。学习。实习。(2) 学。【组词】:习文。习武。(3) 对某事熟悉。【组词】:习见。习闻。习以为常。(4)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组词】:习惯。积习。陈规陋习。(5) 相因。【组词】:世代相习。习习相因。(6) 姓。

háng hàng héng xíng,(1) 行列。【组词】:字里行间。罗列成行。(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组词】:泪下两行。(5) 某些营业所。【组词】:银行。花行。商行。(6) 行业。【组词】:同行。各行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组词】:行棉袄。行几针。(1) 走。【组词】: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2) 出外时用的。【组词】:行装。行箧。行李。(3) 流通,传递。【组词】:行销。风行一时。(4) 从事。【组词】:进行。(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组词】:行商。行营。(6)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组词】: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7) 实际地做。【组词】:行礼。行医。行文。(8) 可以。【例句】:不学习不行。(9) 能干。【组词】:你真行。(10) 将要。【组词】:行将毕业。(11)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例句】:五行(“金”、“木”、“水”、“火”、“土”)。(12) 古诗的一种体裁。【组词】:长歌行。(13) 汉字字体的一种。【组词】:行书。(14) 姓。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长期以来的行为习惯和品行。

习行的意思

习行 [xí xíng]

1. 常行。

习行 引证解释

⒈ 常行。

《百喻经·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世间凡夫,亦復如是。亲近邪友,习行非法,造作结业,堕三恶道。”


习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大閲释义:大规模地检阅军队。 《左传·桓公六年》:“秋,大閲,简车马也。”汉 张衡《东京赋》:“岁惟仲冬,大閲 西园。”唐 元稹《赠太保严公行状》:“尝大閲於 并城 东,种落毕会,旗帜满野,周迴七十里不絶。”《清史稿·礼志九》:“天聪 七年,太宗 率贝勒等督厉众军,练习行阵,是为大閲之始。顺治 十三年,定三岁一举,著为令。”
    • 2.
      大阅释义:大规模地检阅军队。《左传·桓公六年》:“秋,大閲,简车马也。”汉 张衡《东京赋》:“岁惟仲冬,大閲 西园。”唐 元稹《赠太保严公行状》:“尝大閲於 并城 东,种落毕会,旗帜满野,周迴七十里不絶。”《清史稿·礼志九》:“天聪 七年,太宗 率贝勒等督厉众军,练习行阵,是为大閲之始。顺治 十三年,定三岁一举,著为令。”
    • 3.
      审决释义:⒈见“审决”。⒉亦作“审决”。审察决定。宋 曾巩《请改官制前预选官习行逐司事务》:“使省书审决:某当属郎、员外郎;某当属尚书、侍郎;某当属令、僕射,各以某所属,预为科别。”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二·新郑论事矛盾》:“高公 主笔审决,在 隆庆 四年九月。”清 侯方域《豫省试策三》:“天子又不即裁其可否,下之六卿。六卿审决矣,又復得请,而后下之。”
    • 4.
      教学机器释义:呈现程序教材并控制学习行为的机器。一般具有三种功能:向学生呈示学习内容,提出问题,要求回答;检验学生答案,提出正误;使学生按自定的步调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学机器的发展。
    • 5.
      箕子朝周释义:箕子入朝鲜时,把中土的诗书礼乐、医药卜筮,都带到朝鲜,教化臣民,使朝鲜习行中国礼乐制度,其衙门官制、饮食衣服全随中国。

习行(xix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习行是什么意思 习行读音 怎么读 习行,拼音是xí xíng,习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习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