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国 [luàn guó]
1. 动乱不安的国家。
3. 搞乱国家。
乱国 引证解释
⒈ 动乱不安的国家。
引《周礼·秋官·大司寇》:“刑乱国,用重典。”
郑玄 注:“乱国,簒弑叛逆之国。”
唐 韩愈 《争臣论》:“且 国武子 不能得善人,而好尽言于乱国,是以见杀。”
⒉ 搞乱国家。
引《管子·法禁》:“上以蔽君,下以索民,此皆弱君乱国之道也。”
汉 焦赣 《易林·随之履》:“巫臣乱国。”
《说岳全传》第三八回:“因见朝廷奸臣乱国,故尔不愿为官,在此落草。”
国语词典
乱国 [luàn guó]
⒈ 动荡不安的国家。
引《周礼·秋官·大司寇》:「三曰刑乱国,用重典。」
⒉ 扰乱国家。
引《管子·法禁》:「上以蔽君,下以索民,此皆弱君乱国之道。」
《三国演义·第六回》:「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
乱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乱国释义:⒈动乱不安的国家。⒉搞乱国家。
- 2.
容可释义:⒈谓态度随和,不固执己见。《新唐书·庾敬休传》:“敬休 夷澹,多容可,不饮酒食肉,不邇声色。”⒉犹岂可;怎能。《后汉书·杨秉传》:“昔 懿公 刑 邴歜 之父,夺 阎职 之妻,而使二人参乘,卒有竹中之难,《春秋》书之,以为至戒。盖 郑詹 来而乱国,四佞放而众服。以此观之,容可近乎?”《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九月,进军渡 渭”南朝 宋 裴松之 注:“或疑于时九月,水未应冻。臣 松之 按《魏书》:‘公军八月至 潼关,闰月北渡 河。则其年闰八月也,至此容可大寒邪!’”《新唐书·杨汉公传》:“汉公 既以墨败,陛下
- 3.
常位释义:⒈固定的位置。《左传·昭公三十二年》:“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已然。”《孙子·虚实》:“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汉书·郊祀志下》:“天墬有常位,不得常合,此其各特祀者也。”⒉谓因功而世有的爵位。《国语·晋语八》:“君抡贤人之后有常位於国者而立之,亦抡逞志亏君以乱国者之后而去之。”
- 4.
易内释义:互换妻妾。《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齐 庆封 好田而耆酒,与 庆舍 政,则以其内实迁于 卢蒲嫳 氏,易内而饮酒。”杨伯峻 注:“内,妻妾也。”唐 皮日休《鹿门隐书》:“然后世之君,犹有易内以乱国,通室以乱邦者。”
- 5.
朱果释义:⒈泛指呈红色的水果。⒉特指杮子。⒊《清通志·氏族一》:“我朝先世发祥于长白山。山之东有布库哩山,下有池曰布勒瑚里,相传有天女三浴于池,浴毕,有神鹊衔朱果置季女衣,季女取而吞之,遂有身。寻产一男,生而能言,体貌奇异。及长,母告之故。命曰:‘汝以爱新觉罗为姓,天生汝以定乱国。其往治之。’……三姓遂以女妻之,奉为国主,其乱遂定。于是居长白山东鄂多理城,国号满清。”后因以朱果代称清朝。
- 6.
求正释义:⒈寻求正道。《荀子·解蔽》:“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説,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乱国之君,乱家之人,此其诚心,莫不求正而以自为也。”⒉请求指正。明 宋濂《佛日普照慧辨禅师塔铭》:“予慕师之道甚久,近获沉手 护龙河 上,相与谈玄,因出《賸语》一编求正。”明 李贽《答耿司寇》:“龙溪先生 年至九十,自二十岁为学,又得明师,所探讨者尽天下书,所求正者尽四方人。”侯外庐《<船山学案>自序》:“作者把 船山 学术从《中国近代思想史》中抽出来先行发表,以求正于大雅君子。”
- 7.
纵横术释义:指以辩才陈述利害、游涚君主的方法。汉 荀悦《汉纪·武帝纪一》:“建元 元年冬十月,詔举贤良方正,丞相 卫綰 奏所举贤良或治刑名纵横之术,乱国政,罢之。”唐 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 李白 ﹞性倜儻,好纵横术,善赋诗,才调逸迈。”清 黄鷟来《咏怀》之十五:“陋彼纵横术,揣摩独《阴符》。”参见“纵横家”。
- 8.
美女破舌释义:谓用美女迷惑君王,扰乱国政,使谏臣的进谏不为君王所听信。 舌,指谏臣。《逸周书·武称》:“美男破老,美女破舌。”《战国策·秦策一》:“夫 晉獻公 欲伐 郭,而憚 舟之僑 存。荀息 曰:‘《周書》有言:美女破舌。’乃遺之女樂,以亂其政。舟之僑 諫而不聽,遂去。”
- 9.
衰德释义:道德衰败。亦指道德衰败的人。《左传·昭公九年》:“自 文 以来,世有衰德,而暴蔑 宗周,以宣示其侈。”《吕氏春秋·音初》:“郑 卫 之声,桑间 之音,此乱国之所好,衰德之所説。”
- 10.
通室释义:互易妻室。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晋 祁胜 与 鄔臧 通室。”杜预 注:“通室,易妻。”《南史·萧正则传》:“正则 滋怨诸父,与 西江 督护 靳山顾 通室。”唐 皮日休《鹿门隐书》:“然后世之君,犹有易内以乱国,通室以乱邦者。”
- 11.
颛恣释义:⒈专横放肆。 顓,通“专”。《汉书·外戚传上·孝武钩弋赵倢伃》:“心欲立焉,以其年穉母少,恐女主顓恣乱国家,犹与久之。”⒉独自纵行。顓,通“专”。《汉书·天文志》:“故荧惑必行十六舍,去日远而顓恣。太白出西方,进在日前,气盛乃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