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子 [cóng zǐ]
1. 侄子。
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英[nephew;]
从子 引证解释
⒈ 侄儿。
引《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卫 人立其从子 圃,以守 石氏 之祀,礼也。”
杨伯峻 注:“从子,兄弟之子也。亦谓之犹子。”
《三国志·魏志·夏侯尚传》:“夏侯尚 字 伯仁,渊 从子也。”
宋 王深源 《<卧游录>序》:“先生( 吕祖谦 )之从子 乔年 既取‘卧游’二字扁先生燕寝之堂,復以是编属 东阳 郭 君 淇 书之。”
清 恽敬 《逊庵先生家传》:“无锡 高世泰,忠宪公 攀龙 从子也。”
国语词典
从子 [cóng zǐ]
⒈ 姪儿。
引《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卫人立其从子圃,以守石氏之祀,礼也。」
《聊斋志异·卷一·青凤》:「耿有从子去病,狂放不羁。」
从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从四德释义:封建社会为妇女制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意思是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至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 2.
三从释义:⒈旧礼教认为妇女应该做到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谓之“三从”。 ⒉指从曾祖、从祖、从父。
- 3.
中马释义:⒈指古代驾车时居中的马。又称服马。《左传·定公九年》“吾从子如驂之靳”晋 杜预 注:“靳,车中马也。”唐 孔颖达 疏:“靳是中马之驾具,故以靳表中马。《诗》云:‘騏騮是中,騧驪是驂。’是名服马为中马也。”⒉中等的马。《史记·大宛列传》:“汉 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牡牝三千餘匹。”《新唐书·百官志三》:“掌饲马牛,给养杂畜。良马一丁,中马二丁,駑马三丁,乳驹、乳犊十给一丁。”
- 4.
从儿释义:⒈以儿辈充当的从役。⒉犹从子。
- 5.
南闱释义:⒈南门。《文选·沉约<直省学愁卧>诗》:“秋风吹广陌,萧瑟入南闈。”吕向 注:“闈,门也。”唐 崔湜《襄阳早秋寄岑侍郎》诗:“江城秋气早,旭旦坐南闈。”⒉明、清 科举考试,称 江南 乡试为南闱,顺天 乡试为北闱。清 方文《喜遇从子子留即送之宁波》诗:“人言汝向南闈来,我闻惊絶还疑猜。”清 孔尚任《桃花扇·听稗》:“自去年壬午,南闈下第,便侨寓这 莫愁湖 畔。”清 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三:“吾乡 王殿撰 云锦,康熙 庚午举南闈。至丙戌年,年五十矣。”
- 6.
历日释义:民用日;从子夜到子夜的时间。
- 7.
大夜释义:⒈沉沉的黑夜;深沉的夜色。晋 陆云《南征赋》:“映皓月而望舒闇,照重昏而大夜朗。”鲁迅《<唐宋传奇集>序例》:“时大夜弥天,璧月澄照,饕蚊遥叹,余在 广州。”⒉长夜。谓人死长眠地下。南朝 梁 王僧孺《从子永宁令谦诔》:“昭途长已,大夜斯安。”北周 庾信《周太子少保步陆逞神道碑》:“爰在盛年,先从大夜。”唐 黄滔《伤翁外甥》诗:“青春成大夜,新雨坏孤坟。”⒊佛教谓僧徒死后火葬之前夜为大夜,也称迨夜、宿夜。参阅《百丈清规》六。
- 8.
失政释义:政治混乱。《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卫 人归 卫姬 於 晋,乃释 卫侯。君子是以知 平公 之失政也。”《后汉书·皇甫嵩传》:“嵩 从子 酈 时在军中,説 嵩 曰:‘本朝失政,天下倒悬。’”《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只为 宣和 失政,奸佞专权,延至 靖康,金 虏凌城。”
- 9.
孰与释义:⒈与谁。《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庄王 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史记·孟尝君列传》:“齐 无 秦,则天下集 齐,亲弗 必走,则 齐王 孰与为其国也!”《新唐书·韩翃传》:“时有两 韩翃,其一为刺史,宰相请孰与,德宗 曰:‘与诗人 韩翃。’”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⒉犹言何如。意谓还不如,常用于反诘语气。《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汉 班固《东都赋》:“且夫僻界 西戎,
- 10.
宾帝释义:语本《逸周书·太子晋》:“吾后三年将上宾于帝。 ”孔晁 注:“言死必为宾于天帝之所。”后即以“宾帝”指先帝。唐 沉佺期《追册章怀太子张良娣文》:“恩絶宾帝,七日无归;义申从子,百龄先谢。”
- 11.
当膺释义:谓横在马胸前的皮带。《左传·定公九年》“吾从子如驂之靳”唐 孔颖达 疏:“《説文》云:‘靳,当膺也。’则靳是当胸之皮也。”
- 12.
惩沮释义:为阻止恶行而责罚之。《新唐书·柳浑传》:“左丞 田季羔 从子 伯彊 请卖私第募兵助讨 吐蕃,浑 曰:‘……讨贼自有国计,岂容不肖子毁门构,徼一时倖,损风教哉!请薄责以示惩沮!’”《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四年》:“至於告老之人,虽已谢事,亦宜少示惩沮。”
- 13.
意分释义:交情,情分。 《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十二年》:“殷 推求,得 弥 从子 立、嶷 孙 巖 於山中,请与相见,深结意分。”元 无名氏《替杀妻》第二折:“且休説放钱的□□士,更压着养剑客的 孟尝君,那里有俺哥哥意分。”
- 14.
抱膝吟释义:《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 躬耕垄亩,好为《梁父吟》”裴松之 注 三国 魏 鱼豢《魏略》:“每晨夕从容,常抱膝长啸。”后以“抱膝吟”指高人志士的吟咏抒怀。宋 朱熹《伏读二刘公瑞岩留题感事兴怀》诗:“谁将健笔写崖阴,想见当年抱膝吟。”《红楼梦》第三八回:“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清 黄遵宪《上海喜晤陈伯严》诗:“横流何处安身好,从子商量抱膝吟。”
- 15.
搒笞释义:拷打。引申指折磨。《百喻经·五人买婢共使作喻》:“而此五阴,恒以生老病死无量苦恼搒笞众生。”《资治通鉴·汉文帝前五年》:“乃者,民人抵罪多者一县百数,及吏之所疑搒笞奔走者甚众。”《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宋 駙马 杨镇 从子 玠节,家富於资,守藏吏 姚溶 窃其银,惧事觉,诬 玠节 阴与 唐 ﹝ 广 ﹞ 益 二王通,有司搒笞,诬服。”
- 16.
数杂释义:几十年。 杂,通“帀”。《淮南子·诠言训》:“以数杂之寿,忧天下之乱,犹忧 河 水之少,泣而益之也。”高诱 注:“杂,帀也;从子至亥为一帀。”
- 17.
晦日释义:⒈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公羊传·僖公十六年》:“何以不日?晦日也。”《三国志·吴志·孙韶传》“会 翊 帐下,徐元、孙高、傅婴 等杀 览 员”裴松之 注引《吴历》:“晦日设祭除服。”清 昭槤《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晦日,都司 哈廷标 於 宛顶 遇 大山 土司之从子 阿笼。”章士钊《赵伯先事略》:“伯先 取晚轮,以晦日晨达 广州,而事已前败,七十二烈俱殉。”⒉唐 时曾特以正月晦日(三十日)为晦节,至 德宗 贞元 五年改以二月朔日为中和节。唐 杜甫《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诗之一:“非君爱人客,晦日更
- 18.
望宗释义:犹望族。 明 宋濂《<义乌楼氏家乘>序》:“大年 从子讳 子固,嘉熙 戊戌进士,严州 桐庐 尉,自是蔚为衣冠之望宗矣。”
- 19.
本生释义:⒈亲生父母。《隋书·薛孺传》:“收 初生,即与 孺 为后,养於 孺 宅。至於成长,殆不识本生。”唐 白居易《为崔相陈情表》:“臣亡父某官、亡妣某氏,是臣本生。亡伯某官某赠某官,臣今承后。”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二:“致堂 本 文定 从子,其生也,父母欲不举,文定 夫人举而子之。及贵,遭本生之丧,士论有非之者。”清 袁枚《随园随笔·不可亦可》:“羊祜 无子,取弟子 伊 为子。及 祜 卒,伊 不服重,曰:‘伯父养己,己不敢违,然无父命,宜仍还本生。’”⒉亲生,生身。宋 周密《齐东野语·胡明仲本末》:“及显贵,
- 20.
杖履释义:⒈老者所用的手杖和鞋子。唐 李商隐《为山南薛从事谢辟启》:“方思捧持杖履,厕列生徒;岂望便上仙舟,遽尘莲府。”清 钱谦益《祭都御史曹公文》:“儼觚稜之在望,撰杖履其奚从?”⒉对老者、尊者的敬称。宋 苏轼《夜坐与迈联句》:“乐哉今夕游,復此陪杖履。”明 张煌言《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千里片鸿,经年尺鲤,北顾旌旗,南询杖履。”清 姚鼐《复曹云路书》:“贤从子谓杖履秋冬或来郡,然则不尽之意可面陈。”⒊谓拄杖漫步。唐 朱庆馀《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三:“逍遥人事外,杖履入杉萝。”清 曹寅《读梅耦长<西山>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