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运动 [gōng rén yùn dòng]
1. 工人方面通过工会的手段而采取联合的有组织的行动,以改善他们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英[workers'movement;]
工人运动 引证解释
⒈ 工人为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进行的有组织的行动。
国语词典
工人运动 [gōng rén yùn dòng]
⒈ 工人为了达到某种要求或对某事的不合理表示抗议,而进行有组织的行动。
工人运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释义:亦称“二七大罢工”。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郑州召开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阻挠和破坏。4日,京汉铁路沿线三万多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7日,吴佩孚派军队对罢工工人进行血腥镇压,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先后惨遭杀害。此后各地工会组织除广东、湖南外都遭封闭,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 2.
共产主义小组释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 想的知识分子,从1920年5月起,先后在上海、北京、长沙、汉口、广州、济南等地及留法、留日学生中 建立的组织。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在工人群众和学生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工人斗争,创办工人夜校,出版革命刊物,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日益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 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 3.
卢森堡释义:⒈罗莎·卢森堡(rosaluxemburg,1871-1919)。 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之一,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生于波兰,后移居德国,参加工人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积极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沙文主义,参加创立斯巴达克同盟。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后,反对社会民主党右翼首领的叛变,参与创建德国共产党。次年1月被社会民主党右翼政府杀害。⒉西欧内陆国。面积2586平方千米。人口4066万(1995年)。首都卢森堡。境内多丘陵,经济发达。钢铁工业和金融业为两大经济支柱。
- 4.
工团主义释义: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小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思潮。 20世纪初流行于欧洲和拉丁美洲。主要代表有法国索烈尔、拉加德尔等。将工会(即工团)与政党对立起来,认为工会才是团结和领导工人的唯一组织形式,否认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 5.
工联主义释义:也称“工会主义”。 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19世纪中叶流行于西欧和美国。主张阶级合作,把增加工资、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条件看成是工人运动的唯一目的,反对工人阶级进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斗争。
- 6.
工贼释义:混入工人阶级队伍中的资产阶级代理人或被资产阶级所收买,出卖工人阶级利益,破坏工人运动的分子。
- 7.
德国十一月革命释义:1918-1919年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8年11月3日,基尔港水兵拒绝执行反动当局的命令,举行起义,革命爆发。11月9日,柏林起义,德皇威廉二世逃亡,德意志帝国被推翻。社会民主党右派首领宣布成立“民主共和国”,在资产阶级支持下,建立临时政府。次年1月,临时政府镇压柏林工人运动,杀害德国共产党领导人李卜克内西、卢森堡等。2月成立魏玛共和国政府。5月,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被政府军镇压,革命失败。
- 8.
恩格斯释义:弗里德里希·恩 格斯(1820—1895)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今德国伍珀 塔尔市)。1842年到英国工业中心曼彻斯特,深入了解工人阶级状况,积极参加工人运动。1844年在巴黎 会见马克思,开始共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他们共同加入正义者同盟,并且指导该同盟改组为 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共产党宣言》,并且一起参加了德国1848年革命。恩格斯总结这次革命经验,写了《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一书,为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起义学说奠定了基础。19世纪50—60年代,积极参
- 9.
拉法格释义:(1842-1911)法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和学生,马克思次女的丈夫。
- 10.
斯大林释义: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原姓朱加施维里)(1879—1953)苏联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军事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生于格鲁吉亚哥里城。早年即投身于工人运动。1912年当选为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成为党的领导人之一。同年遵照列宁的指示创办了《真理报》。曾多次被捕并遭流放。1917年参加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革命胜利后为捍卫俄国无产阶级政权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列宁逝世后,领导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路线,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领导苏联人
- 11.
机会主义释义:工人运动中或无产阶级政党内部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 一种是右倾机会主义,其主要特点是牺牲工人阶级长远的、全局的利益,贪图暂时的、局部的利益,以至向反革命势力投降。一种是“左”倾机会主义,其主要特点是不顾客观实际的可能性,采取盲目的冒险行动。
- 12.
李卜克内西释义:(1826-1900)即威廉.李卜克内西。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创立者和领袖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战友。
- 13.
第一国际释义:简称国际。全 称国际工人协会。国际性的工人联合组织。1864年9月在伦敦创立。第二国际成立后被称为第一国际。在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下,它领导各国工人展开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传播了科学社会主义,并同蒲鲁东 主义、巴枯宁主义等进行了斗争。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工人运动干部,为欧美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奠定 了基础。1876年7月正式宣布解散。
- 14.
第二国际释义:各国社会民主 党的国际联合组织。1889年7月在巴黎成立。在恩格斯的指导下,初期基本上执行了马克思主义的路线,使工人运动得到广泛发展。恩格斯逝世后,逐渐分化为左、中、右三派。以列宁为首的左派,同伯恩施 坦等右派、考茨基等中派展开了不调和的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的大多数社会民主党 支持本国资产阶级政府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第二国际破产。
- 15.
邓中夏释义:(1894— 1933)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湖南宜章人。1920年在北京参加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任中 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曾先后领导长辛店铁路工人大罢工、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二七 大罢工、上海日本纱厂工人二月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 选为中央委员,党的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25年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兼宣 传部长。1927年任中共江苏、广东省委书记。1930年在湘鄂西省委担任领导工作。1933年5月在上海被捕,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