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对 [zhào duì]
1. 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
召对 引证解释
⒈ 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
引宋 苏辙 《谢除中书舍人又表》:“一封朝奏,夕闻召对之音;众口交攻,终致南迁之患。”
明 高启 《西清对雨》诗:“坐咏西清暇,君王召对稀。”
《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及至他得了讲官,大考起来,渐次升到国子监祭酒,便累蒙召对。”
召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候对释义:等候帝王召对。
- 2.
原雪释义:原宥昭雪。《新唐书·柳奭传》:“开元 初,泽 兄 涣 为中书舍人,上言:‘臣从伯祖 奭,去 显庆 三年与 褚遂良 等五门同被谴戮,虽被原雪,而子孙殆尽,唯曾孙 无忝 客籍 龚州。’”《新唐书·宋申锡传》:“开成 元年,李石 因 延英 召对,从容言曰:‘陛下之政,皆承天心,惟 申锡 之枉,久未原雪。’”
- 3.
延英殿释义:亦省称“延英”。唐 代宫殿名。在 延英门 内。《唐六典·尚书·工部》:“宣政 之左曰 东上阁,右曰 西上阁,次西曰 延英门,其内之左曰 延英殿。”肃宗 时,宰相 苗晋卿 年老,行动不便,天子特地在 延英殿 召对,以示优礼。后沿为故事。唐 白居易《寄隐者》诗:“昨日 延英 对,今日 崖州 去。”宋 高承《事物纪原·朝廷注措·延英》:“《唐书》:‘韩皋 曰:延英 之置,肃宗 以 苗晋卿 年老难步,故设之耳。’后代因以为故事。《宋朝会要》:‘康定 二年八月,宋庠 奏:唐 自中叶已还,双日及非时大臣奏事,别开 延
- 4.
御药释义:⒈皇帝用的药。《隋书·秦王俊传》:“帝闻而悯之,赐以御药。”唐 韩翃《谢赐口脂表》:“恭尝御药,心则和平。”《新唐书·百官志二》:“﹝尚药局﹞掌和御药,诊视。”⒉官名。掌禁中医药并兼管礼文。宋 李纲《建炎行序》:“是晚,召对内殿,叙陈国家祸故,上嗣位慰天人之望。泣谢首被选用,顾才力不堪,弗敢当,乞遴择足以副公议者,上慰劳久之,即遣御药押赴都堂治事。”元 陆友《墨史·李廷珪》:“熙寧 间,李舜举 御药为 林子中 言:‘禁中墨无 廷珪 成挺者。’”按,《宋史·宦者传二》载,李舜举“在御药院十四年”。参见“御药
- 5.
月鈎释义:旧历月头或月尾时的蛾眉月。其状似钩,故称。宋 周必大《入直召对选德殿赐茶而退》诗:“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
- 6.
老头皮释义: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六:“真宗 东封,访天下隐者,得 杞 人 杨朴,能为诗。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 言:‘独臣妻有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后以“老头皮”为年老男子的戏称。宋 辛弃疾《添字浣溪沙·三山戏作》词:“记得 瓢泉 快活时,长年耽酒更吟诗。驀地捉将来断送,老头皮。”清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之一:“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 7.
表函释义:上呈天子的函件。唐 白居易 《与吐蕃宰相钵阐布敕书》:“昨者方进表函,旋令召对。”
- 8.
西鄙释义:⒈西方的边邑。《春秋·庄公十九年》:“冬,齐 人、宋 人、陈 人伐我西鄙。”杜预 注:“鄙,边邑。”《北史·齐纪下·幼主》:“写筑西鄙诸城,使人衣黑衣为 羌 兵,鼓譟陵之,亲率内参临拒,或实弯弓射人。”⒉西面边境。《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权 羣臣劝即尊号,权 不许”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江表传》:“往年孤以 玄德 方向西鄙,故先命 陆逊 选众以待之。”宋 欧阳修《论韩琦范仲淹乞赐召对事札子》:“臣伏见自西鄙用兵以来,陛下圣心忧念,每有臣寮言及西事,必皆倾心听纳。”明 梁辰鱼《浣纱记·谈义》:“窃谓既甘
- 9.
见跋释义:谓显出烛根。 语出《礼记·曲礼上》:“烛不见跋。”郑玄 注:“跋,本也。”孔颖达 疏:“本,把处也。古者未有蜡烛,唯呼火炬为烛也。火炬照夜易尽,尽则藏所然残本。”《旧唐书·柳公绰传》:“﹝ 文宗 ﹞每浴堂召对,继烛见跋,语犹未尽,不欲取烛,宫人以蜡泪揉纸继之。”元 张雨 郑祐《神光楼与郑明德联句》:“虫飞烛见跋,鹤唳棚上擐。”后来用以指夜深。
- 10.
跋烛之咨释义:《旧唐书·柳公权传》:“每 浴堂 召对,继烛见跋,语犹未尽,不欲取烛,宫人以蜡泪揉纸继之。”后以“跋烛之咨”指君王之恩遇征询。
- 11.
迁召释义:官吏迁升时之召对。
- 12.
避花骢释义:同“避驄马”。清 方文《送左三山先生巡按浙江》诗之一:“平明骑马出,谁不避花驄?”自注:“侍御为 闽 令,以召对称旨得授。”
- 13.
龙章释义:⒈龙纹;龙形。《礼记·郊特牲》:“旂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以象天也。”南朝 宋 鲍照《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怪石似龙章,瑕璧丽锦质。”《南史·宋纪上·武帝》:“尝游 京口 竹林寺,独卧讲堂前,上有五色龙章,众僧见之。”⒉指龙旗。《管子·兵法》:“三曰举龙章,则行水。”⒊皇帝的仪仗。唐 温庭筠《湖阴词》:“白虬天子金鍠鋩,高临帝座回龙章。”亦借指皇帝。唐 韩偓《六月十七日召对自辰及申方归本院》诗:“清水帘开散异香,恩深咫尺对龙章。”宋 秦观《次韵东坡上元扈从三绝》之一:“赭黄繖底望龙章,不断惟闻蜡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