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语 [ā lā bó yǔ]
1. 埃及和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等国家和地区的国语或官方语言,也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语言。使用人数1亿多,有丰富悠久的文献,文字采用阿拉伯字母。为联合国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之一。
国语词典
阿拉伯语 [ā lā bó yǔ]
⒈ 阿拉伯人所用的语言。属闪含语系西南闪语族。亦是回教的宗教语言和国际通用语之一。文字采用阿拉伯字母。
阿拉伯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乜提释义: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心愿”、“心意”、“决心”、“决意”、“意图”“意念”、“意旨”、“动机”等。
- 2.
亚姑释义:阿拉伯语音译。宝石名。有红、青、黄、白等色。见 明 陶宗仪《辍耕录·回回石头》。
- 3.
凯番释义:阿拉伯语Kafan的音译,亦译作“开番”,意为寿衣,伊斯兰教指殓服或裹尸的白布。
- 4.
古兰经释义:也译作可兰经。伊斯兰教的 最高经典和伊斯兰教法立法的主要依据之一。古兰:阿拉伯语音译词,诵读。
- 5.
埃塞俄比亚人释义:非洲之角和东非地区部分民族的总称。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吉布提,部分分布在埃及、苏丹等国。约4300万人(1984年)。通用阿拉伯语。多信基督教,属科普特派;部分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
- 6.
多斯提释义:外来词汇,为阿拉伯语音译,朋友、兄弟的意思。
- 7.
安拉释义:阿拉伯语音译词。 伊斯兰教信奉的唯一主宰的名称,即神。中国穆斯林也有称安拉为胡达的,通用汉语的穆斯林多称安拉为真主。
- 8.
尔代节释义:开斋节在阿拉伯语中被称为“尔代·费特勒”。在中国,不论是开斋节还是宰牲节都被简图6-8穆斯林迎接开斋节,称为“尔代节”,实际上,“尔代”在阿拉伯语里就是“节”的意思。
- 9.
押不芦释义:亦称“押不卢”。来自阿拉伯语yabruh或abruh(波斯语jabrūh),草名。产西方。有毒。具有催眠麻醉作用。传说能起死回生。
- 10.
木速蛮释义:元代伊斯兰教教徒的译名﹐又作谋速鲁蛮﹑没速鲁蛮﹑铺速满﹐波斯语musulmn的音译﹐即阿拉伯语Muslim。
- 11.
毛拉释义:阿拉伯语音译词。 先生;主人。现伊斯兰教徒用来尊称该教的学者。中国新疆某些地区伊斯兰教徒用来称呼阿訇。
- 12.
火者释义:⒈宦官。 亦泛指受阉的仆役。⒉厨房中烧火的人。⒊源于阿拉伯语,波斯语。对伊斯兰教教祖后代及伊斯兰教学者的尊称,即圣裔。亦为新疆和中亚地区伊斯兰教上层贵族之称。⒋彝族、布依族打击乐器。流行于贵州省水城、盘县、威宁、毕节、纳雍、赫章、黔西等地。
- 13.
耶悉茗释义:阿拉伯语、波斯语的音译。即素馨花。
- 14.
苏丹释义:阿拉伯语音译词。也译作素丹。君主;统治者。11世纪被伊斯兰教国家广泛使用。
- 15.
赛典赤释义:源于阿拉伯语sayiid。义为“大首领”、“王者”。伊斯兰教的创始人 穆罕默德 无子,仅一女 法蒂玛 嫁与 阿里,从他们之子 忽辛 传下来的后人,被尊为sayiid,表示是伊斯兰教的“圣裔”。
- 16.
赫佳帛释义:阿拉伯语,意为面纱遮盖物。
- 17.
阿匐释义:导师,是指导伊斯兰生活的导师。“伊玛目”是阿拉伯语,是领导人的意思,在伊斯兰国家里“伊玛目”是穆斯林的长官的官职。
- 18.
阿拉释义:⒈阿拉伯语的译音。伊斯兰教所信仰的神的名称,该教相信阿拉是创造宇宙万物的唯一主宰。⒉方言。我;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