僭服 [jiàn fú]
1. 越礼违制的服饰。
僭服 引证解释
⒈ 越礼违制的服饰。
引唐 元稹 《沂国公魏博德政碑》:“兴 又悉取 魏 之僭服异器人臣所不当为者,斥去之。”
僭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僭异释义:指僭服异器。
- 2.
滥巾释义:僭服隐士的头巾。指冒充隐士。
- 3.
狮子补释义:旧时官服上缀有狮子图象的徽饰。补,又称补子,指官服的前胸及后背用金线和彩丝绣成的图象徽饰,是官品的标志。明 清 两代官服文官绣鸟,武官绣兽。“狮子补”为武官二品的标志。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兵部·武弁僭服》:“景泰 四年,锦衣指挥同知 毕旺,疏援 永乐 旧例,谓环卫近臣,不比他官,概许麟服……至於狮子补,又不特卑秩武人,今健儿荷刀戟者,无不以为常服,偶犯令輒和衣受缚,宛转於鞭挞之下,少顷,即供役如故。孰知一二品采章,辱褻至此。”《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这褂子上钉的可是狮子补子,这不是武二品吗?”
- 4.
采章释义:⒈彩色花纹。多指有彩纹的旌旗、车舆、服饰等。《左传·宣公十四年》:“臣闻小国之免於大国也,聘而献物,於是有庭实旅百;朝而献功,於是有容貌采章嘉淑,而有加货。”杜预 注:“采章,车服文章也。”孔颖达 疏:“谓主人陈设物采文章以接宾。”《隋书·宇文恺阎毗等传论》:“稽前王之采章,成一代之文物。”唐 元稹《镇圭赋》:“备采章以尽饰,瑑崇高而定位。”⒉借指官吏。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兵部·武弁僭服》:“偶犯令輒和衣受缚,宛转於鞭挞之下,少顷,即供役如故。孰知一二品采章,辱褻至此!”⒊喻才华。《后汉书·杨终应奉
- 5.
麟服释义:绣有麒麟的官服。明 洪武 二十四年规定,公、侯、驸马等,可穿麟服。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兵部·武弁僭服》:“后乃知事在 景泰 四年,锦衣指挥同知 毕旺,疏援 永乐 旧例,谓环卫近臣,不比他官,概许麟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