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óu,(1) 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组词】:游泳。游水。(2) 从容地行走。【组词】:周游。游历。游逛。游兴(xìng)。游记。游说(shuō)。游山玩水。(3) 〈书〉交往,来往。【组词】:交游。(4) 不固定。【组词】:游资。游走。游牧。游行。游学(古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游击。游弋。游离。游子(离家久居外乡的人)。(5) 河流的一段。【组词】:上游。中游。下游。(6) 姓。
jī,(1) 敲打,或做类似敲打的动作。【组词】:击打。击鼓。击中(zhòng)。击破。击毙。击水(a.拍打水面;b.指游泳)。旁敲侧击。(2) 攻打。【组词】:击败。击毁。打击。声东击西。(3) 碰,接触。【组词】:撞击。目击。肩摩毂(gǔ)击(亦作“摩肩击毂”)。
duì,(1) 排得整齐的行列。【组词】:队列。队形。(2) 具有某种性质的集体。【组词】:队伍。(3) 量词。【例句】:一队大学生。
1. 执行游击作战任务的武装组织。通常组织简单,装备轻便,行动灵活,同当地群众有紧密的联系。
英[guerrilla force;]
⒈ 一种装备轻便,行动灵活的非正规武装组织,通常采取扰乱、袭击等作战方法出没无常地打击敌人。
引吴组缃 《山洪》二十:“他知道这批正规军过去以后,跟着还有游击队开来。”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抗 日 战争时期, 马迹山 是游击队的根据地。”
杨朔 《潼关之夜》:“我们两个从 广东 跑到 山西,本来都想加入游击队,谁知八路军只准他加入,偏叫我到 延安 去学习。”
指执行游击作战任务的非正规武装组织。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内黄大盗》:“﹝ 李三奶 ﹞尝抢芦盐包车……手提两盐包飞驰而去。途遇游击队,一手提包,一手执刀与鬭。”
⒈ 在敌军控制区域内,以打击敌军、破坏交通及军事设施等为目的,而从事反抗活动的非正规部队。
1.抗战时期,游击队以退为进,打败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2.游击队的战术总是出没无常得让敌人时时惊恐。
3.抗日游击队灵活多变,经常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打得敌人昏头转向。
4.游击队员小张靠装疯卖傻才躲过了敌人的追捕。
5.东北抗日游击队神出鬼没,打得鬼子惶惶不可终日。
6.日军大部队出外围剿,游击队乘虚而入,一举端了日军老窝。
7.我们的抗日游击队兵强马壮。
8.我游击队出没无常,搞得敌人焦头烂额。
9.抗战时期,游击队出没无常,打得敌人落花流水。
10.游击队常常采取秘密而神速的行动,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11.游击队出其不意地攻击,把敌人打得狼狈不堪。
12.铁道游击队之所以连连重创敌军,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他们具有地利人和的优势。
13.游击队坚壁清野,粉碎了犬养的夺粮计划。
14.声势浩大的游击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向主席台走过来。
15.游击队声东击西,故弄玄虚,搞得敌人团团乱转。
16.鬼子中计进入包围圈,被游击队打得屁滚尿流,抱头鼠窜。
17.游击队弹尽粮绝的时候,农民自卫队为他们送来了粮食、弹药和枪,真是绝处逢生啊!
18.抗日游击队神出鬼没,打得鬼子晕头转向。
19.我们的铁道游击队,在北方纵横驰骋,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
20.铁道游击队神出鬼没,打得鬼子晕头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