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兵 [lè bīng]
1. 治军,操练或指挥军队。
3. 犹陈兵。
勒兵 引证解释
⒈ 治军,操练或指挥军队。
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 军鼓譟勒兵, 武安 屋瓦尽震。”
《汉书·武帝纪》:“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餘里,威震 匈奴。”
《陈书·高祖纪》:“﹝ 高祖 ﹞於是勒兵鼓行而进。”
明 屠隆 《綵毫记·誓死不从》:“大王正宜戮力勤王,勒兵讨贼。”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十年二月, 杭州 沦没,将军 忠壮公 瑞昌 、副都统 果毅公 杰纯 勒兵死守,鏖战六日夜,卒復省垣。”
⒉ 犹陈兵。
引《汉书·隽不疑传》:“右将军勒兵闕下,以备非常。”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千百为羣,前后相继,吾又勒兵按甲,不听讨捕,若无恐惧,竝应安远。”
《新唐书·越王系传》:“元振 以告 辅国,乃相与勒兵 凌霄门,迎太子,以难告。”
国语词典
勒兵 [lè bīng]
⒈ 使行进中的军队停止。
⒉ 整治、指挥军队。
引《汉书·卷四·文帝纪》:「上亲劳军,勒兵,申教令,赐吏卒。」
《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次日,天明,李克用要勒兵攻杀朱全忠。」
勒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剑拔弩张释义:《汉书·王莽传下》:“省中相惊传,勒兵至郎署,皆拔刃张弩。” 后南朝梁袁昂用“剑拔弩张”形容书法雄健。今用“剑拔弩张”意同“拔刃张弩”,指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弩(nǔ):古时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 2.
勒兵释义:⒈治军,操练或指挥军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 军鼓譟勒兵,武安 屋瓦尽震。”《汉书·武帝纪》:“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餘里,威震 匈奴。”《陈书·高祖纪》:“﹝ 高祖 ﹞於是勒兵鼓行而进。”明 屠隆《綵毫记·誓死不从》:“大王正宜戮力勤王,勒兵讨贼。”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十年二月,杭州 沦没,将军 忠壮公 瑞昌、副都统 果毅公 杰纯 勒兵死守,鏖战六日夜,卒復省垣。”⒉犹陈兵。《汉书·隽不疑传》:“右将军勒兵闕下,以备非常。”南朝 陈 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千百为
- 3.
启譬释义:开导晓谕。《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元年》:“王敬则 勒兵殿庭,以板舆入迎帝。太后惧,自帅阉人索得之,敬则 啟譬令出,引令升车。”
- 4.
啓譬释义:开导晓谕。《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元年》:“王敬则 勒兵殿庭,以板舆入迎帝。太后惧,自帅阉人索得之,敬则 啟譬令出,引令升车。”
- 5.
固要释义:⒈再三地邀请。 要,通“邀”。《史记·留侯世家》:“良 乃固要 项伯。项伯 见 沛公。”⒉竭力劝阻。《汉书·文帝纪》:“上亲劳军,勒兵,申教令,赐吏卒,自欲征 匈奴。羣臣諫,不听;皇太后固要,上乃止。”《资治通鉴·汉文帝前十四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固要,力止也。要,读曰邀。”
- 6.
小试释义:稍微加以试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
- 7.
山头廷尉释义:东晋 将军 苏峻 不听朝廷征召,疑 庾亮 欲害己,勒兵自守。朝廷遣使讽谕之。
- 8.
授兵释义:古代藏兵器于国,有战事经祭告后发给兵士。《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与其等,以待军事。及授兵,从司马之法以颁之。及其受兵输,亦如之。”孙诒让 正义引 惠士奇 曰:“古者兵器藏於国,有事而后授兵,既事復还兵。”《左传·隐公十一年》:“郑伯 将伐 许,五月甲辰,授兵于大宫。”杜预 注:“大宫,郑 祖庙。”《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太傅 懿 以皇太后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授兵出屯 洛水 浮桥。”
- 9.
文中虎释义: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上:“﹝ 谢希深 ﹞以启事謁见 大年,有云‘曳铃其空上,念无君子者,解组不顾公,其如苍生何!’大年 自书此四句于扇曰:‘此文中虎也。 ’”后以“文中虎”指擅长诗文的人。宋 刘才邵《勒兵行》:“监丞健笔文中虎,须臾作歌继《常武》。”宋 刘克庄《送黄舒文赴钦教》诗:“博士文中虎,垂髫已定交。”
- 10.
禁系释义:监禁。《旧唐书·越王係传》:“丙寅夜,元振、辅国 勒兵於三殿前,收捕 越王 及同谋内侍 朱光辉、段恆俊 等百餘人禁繫。”宋 范仲淹《再奏辩滕宗谅张亢》:“其干连人党,盛寒之月,久在禁繫,皆是非辜。”《元典章·朝纲一·政纪》:“有禁繫累年疑不决者,另具始末及其疑状,申御史臺呈省详讞。”《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州县胥吏,皆欲多禁繫人,或以根穷为名,恣行追扰。”
- 11.
簿对释义:犹对簿。受审问。《新唐书·侯君集传》:“及还京师,有司劾之,詔 君集 诣狱簿对。”《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四年》:“有上变告 龚伯璲 劝 托克托 勒兵北向者,下其事逮问,词连中书左丞 乌古孙良楨,簿对无验。”
- 12.
要便释义:谓险要而便于扼守制敌之处。《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三年》:“任城 太妃 孟氏 勒兵登陴,先守要便,激励文武,安慰新旧,将士咸有奋志。”胡三省 注:“敌所必攻,我所必守曰要。便者,形胜可据,便於制敌之处。”
- 13.
都伯释义:⒈行刑人,刽子手。 《南史·恩倖传·茹法亮》:“即勒兵入尚书斩 萧令,两都伯力耳。”《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都伯,行刑者也,今谓之刽子。”⒉统领百人的军官。三国 魏 曹操《步战令》:“伍中有不进者,伍长杀之;伍长有不进者,什长杀之;什长有不进者,都伯杀之。”
- 14.
震瓦释义: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 军军 武安 西,秦 军鼓譟勒兵,武安 屋瓦尽振。 ”唐 李白《发白马》诗:“武安 有震瓦,易水 无寒歌。”后亦用以比喻声威之盛。
- 15.
风告释义:⒈犹通告。《宋史·仁宗纪二》:“秋七月丁丑,詔知 耀州 富平县 事 张龟年 增秩再任,以其治行风告天下。”⒉用委婉的言辞劝告或暗示。《史记·匈奴列传》:“是时天子巡边,至 朔方,勒兵十八万骑以见武节,而使 郭吉 风告单于。”《汉书·赵广汉传》:“建 素豪侠,宾客为姦利,广汉 闻之,先风告。建 不改,於是收案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