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里胥 里胥的意思

里胥

简体里胥
繁体裏胥
拼音lǐ xū
注音ㄌㄧˇ ㄒㄩ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ǐ li,(1) 居住的地方。【组词】:故里。返里(回老家)。(2)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例句】:里弄(lòng )。(3)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例句】:一里(等于五百米)。里程牌。(4) 衣物的内层。【组词】:被里。(5)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组词】:里外。心里。这里。那里。(6) 姓。

xū,(1) 古代的小官。【组词】:胥吏。钞胥。(2) 全,都。【组词】:万事胥备。民胥然矣。(3) 蟹酱。【组词】:蟹胥。(4) 姓。

基本含义

指人在某种情况下面临危险,临危不惧,勇敢地站出来。

里胥的意思

里胥 [lǐ xū]

1. 古代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ancient officer in countryside village;]

里胥 引证解释

⒈ 指里长。参见“里长”。

《汉书·食货志上》:“春,将出民,里胥平旦坐於右塾,邻长坐於左塾,毕出然后归,夕亦如之。”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里胥,如今里吏也。”
唐 韩愈 《谢自然》诗:“里胥上其事,郡守惊且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輙倾数家之产。”


国语词典

里胥 [lǐ xū]

⒈ 古代管理一里的官长。

唐·韩愈〈谢自然〉诗:「里胥上其事,郡守惊且叹。」
唐·柳宗元〈封建论〉:「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


里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口释义:⒈人口税。 ⒉ 指百姓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聊斋志异.促织》
    • 2.
      勑牒释义:载有皇帝命令的文书。唐 白居易《杜陵叟》诗:“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勑牒榜乡村。”宋 曾巩《明州谢到任表》:“臣于去年十二月,于 江寧府 准 福州 公文送到勑牒一道,就差臣权知 明州。”宋 洪迈《夷坚甲志·邵南神术》:“郭 怒,取勑牒示之。”
    • 3.
      县大夫释义:县令的别称。《左传·襄公三十年》:“赵孟 问其县大夫,则其属也。”《宋史·窦俨传》:“请改两畿诸县令及外州府五千户以上县令为县大夫,升为从五品下。”明 徐渭《会稽县志诸论·设官论》:“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天子。”
    • 4.
      岁熟释义:亦作“岁孰”。年成丰熟。《史记·货殖列传》:“夫岁孰取穀,予以丝添。”唐 韦应物《答僴奴重阳二甥》诗:“贫居烟火溼,岁熟梨枣繁。”《宋史·食货志上一》:“即同乡三老、里胥召集餘夫,分画旷土,劝令种蒔,候岁熟共取其利。”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八节:“起义的行动,起初只是夺些粮食度日,希望岁熟得归乡里。”
    • 5.
      耗米释义: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额外加征的部分。明 陈士元《俚言解》卷二:“耗米之名,起自 五代 周 显德 年。詔云:漕运自 晋 汉 以来,不给斗耗,纲吏多以亏欠抵死,自合每石给耗一斗。至 宋 詔止絶之。今之俗,则里胥或藉耗米名色害及纳户矣。”《清文献通考·国用五》:“耗米每正额米一石,江 南加徵三斗,浙江 四斗。”参见“耗羡”。
    • 6.
      胥里释义:里胥。乡里小吏。

里胥(lix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里胥是什么意思 里胥读音 怎么读 里胥,拼音是lǐ xū,里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里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