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兵 [zuò bīng]
1. 指担任维修任务的士兵。
作兵 引证解释
⒈ 指担任维修任务的士兵。
引《梁书·武帝纪下》:“晋、宋、齐 三代诸陵,有职司者勤加守护,勿令细民妄相侵毁。作兵有少,补使充足。”
作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且末国释义:在西域南道十国中,从且末国开始,便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国,故《汉书?西域传》又载:“鄯善当汉道要冲,西通且末七百二十里自且末以往,皆种五谷,土地草木、畜产、作兵略与汉同。”可见受汉文化影响很大,在城廓诸国中只有译长一职。
- 2.
作部释义:古时制作兵器的部门。 三国 蜀 诸葛亮《作刚铠教》:“勅作部皆作五折刚鎧、十折矛以给之。”《南史·沉庆之传》:“荆州 作部岁送数千人仗,攸之 割留之,簿上云‘供讨四山 蛮’。”《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元年》:“雍州 刺史 晋安王 子懋,以主幼时艰,密为自全之计,令作部造仗。”
- 3.
兵匠释义:制作兵器的工匠。
- 4.
兵端释义:导致战争的事端。唐 韩愈《黄家贼事宜状》:“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八》引 宋 谢枋得《江东运司策问》:“兵端不可妄开,国事不可再误。”《明史·外国传一·朝鲜》:“三十年十一月,昖 言 倭 使频来要挟和款,兵端渐露,乞选将率兵,督同本国训练修防。”
- 5.
司马释义:⒈西周开始设置的中央官吏名。掌管全国军政和军赋。汉武帝时改太尉为大司马。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⒉隋唐时州郡之官也称司马。⒊复姓。
- 6.
大司马释义:官名。 《周礼·夏官》有大司马,掌邦政。汉 承 秦 制,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汉 武帝 罢太尉置大司马。西汉 一朝,常以授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也有不兼将军号的。东汉 初为三公之一,旋改太尉,末年又别置大司马。魏 晋 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南北朝 或置或不置,陈 但为赠官。明 清 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
- 7.
杆棒释义:用作兵器的木棒。
- 8.
桩手释义:清 代河营兵的一种。 从事修筑堤岸工事。《清会典事例·工部四二·河兵》:“﹝ 乾隆 ﹞二年諭,河营内有桩手一项,下埽籤桩,履危蹈险,较之力作兵丁,更为辛苦。”
- 9.
造兵释义:⒈谓发动战争。《庄子·徐无鬼》:“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后汉书·公孙瓒传》:“ 绍 与故虎牙都尉 刘勋 ,首共造兵。”⒉谓制作兵器。 清 金谔 《偶成五古》之三:“ 蚩尤 实造兵,帝王皆用之。”
- 10.
铁棒释义:亦作“铁棓”。铁铸的棍棒。古代用作兵器。
- 11.
铁檛释义:亦作“铁挝”。 铁杖。古代用作兵器。《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因数 渥 亲信十餘人之罪,曳下,以铁檛击杀之。”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九出:“汝生得貌如秀士,料想不是客家。我且饶你一下铁挝,留金珠买路。”《宋史·王继勋传》:“继勋 有武勇,在军阵,常有铁鞭、铁槊、铁檛,军中目为‘王三铁’。”
- 12.
长鎌释义:农具名,长柄镰刀,亦用作兵器。
- 13.
长镰释义:农具名。长柄镰刀。亦用作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