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烛台 烛台的意思
zhútái

烛台

简体烛台
繁体燭臺
拼音zhú tái
注音ㄓㄨˊ ㄊㄞ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ú,(1) 用线绳或苇子做中心,周围包上蜡油,点着取亮的东西(古代亦称“火炬”)。【组词】:蜡烛。花烛。烛光。烛泪。烛台。风烛残年。(2) 洞悉。【组词】:洞烛其奸。(3) 灯泡瓦特数的俗称。【例句】:十五烛的灯泡。

tái tāi,(1) 高平的建筑物。【组词】:亭台楼阁。(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组词】:井台。窗台。灯台。(3) 量词。【组词】:一台戏。(4) 台湾省的简称。【组词】:台胞。台币。(5) 姓。(6) 桌子、案子。【组词】:写字台。(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组词】:台鉴。台甫。(1) 〔天台〕①山名,在中国浙江省;②地名,在中国浙江省。

基本含义

烛台是指供放烛火的器具,用来比喻才华出众的人。

烛台的意思

烛台 [zhú tái]

1. 带有尖钉或空穴以托住一支蜡烛的无饰或带饰的器具。

[candlestick;]

烛台 引证解释

⒈ 插蜡烛的器具。

宋 无名氏 《道山清话》:“温公 在 永兴,一日行国忌香,幕次中客将有事欲白公,误触烛臺,倒在公身上,公不动,亦不问。”
《老残游记》第八回:“里面出来一个老者,鬚髮苍然,手中持了一枝烛臺,燃了一枝白蜡烛。”
巴金 《家》三五:“灵前一对蜡烛上结了大烛花,烛油继续流下来,堆满了烛台。”

⒉ 指烛台上的蜡烛。

《花月痕》第十二回:“剔起灯亮,点着烛臺。”
《老残游记》第十回:“璵姑 到得洞里,将烛臺吹息。”


国语词典

烛台 [zhú tái]

⒈ 有承盘及插座用以插蜡烛的器物。

《儒林外史·第四二回》:「门帘、火炉、烛台、烛剪、卷袋,每样两件。」


烛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供释义:祭祀时放供品的器皿,包括香炉、两烛台、一香筒、一灯盏。
    • 2.
      仙音烛释义:烛台名。 烛点燃时,引动机关,发为音乐,故称。
    • 3.
      手照释义:手持的照明用具。 如灯笼、风灯、烛台、灯盏等。
    • 4.
      烛奴释义:原为雕刻成人形的烛台。后泛指烛台。
    • 5.
      烛架释义:与烛台装配在一起的铁三脚架。
    • 6.
      烛盘释义:带底盘的烛台。 可兼盛烛泪。
    • 7.
      蜡签儿释义:有铁签可插烛的烛台。
    • 8.
      金奴释义:古时指铁制烛台。
    • 9.
      金花烛释义:饰有金花的蜡烛台。
    • 10.
      金荷释义:⒈见“金荷叶”。⒉烛台上承烛泪的器皿。形如莲叶,用金、银或铜制成,亦借指烛。
    • 11.
      金釭释义:⒈古代宫殿壁间横木上的饰物。⒉亦作“金缸”。金质的灯盏、烛台。
    • 12.
      铜盘释义:⒈亦作“铜槃”。 ⒉即铜钹。⒊指烛台。⒋见“铜盘重肉”。⒌銅槃:商至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铜制受水器。当时盥洗用匜浇水,用盘承接。多数为圆形,浅腹,圈足或三足,内饰龟鱼等动物纹样。少数为长方形,虢季子白盘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铜盘。亦泛指一般的铜质盘。即铜钹。
    • 13.
      铜荷释义:⒈铜制的呈荷叶状的烛台。⒉古代铜制的计时仪器上的荷叶状容器。
    • 14.
      银台释义:⒈传说中王母所居处。 ⒉见“银臺门”。⒊见“银臺司”。⒋银质或银色的烛台。
    • 15.
      银缸释义:银白色的灯盏、烛台。
    • 16.
      银荷释义:指银质荷形的灯盏或烛台。
    • 17.
      银釭释义:银白色的灯盏、烛台。 南朝 梁元帝《草名》诗:“金钱买含笑,银釭影梳头。”一本作“银缸”。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壁上银釭半明灭,牀上无眠,愁对如年夜。”明 夏完淳《寒灯赋》:“渺银釭之寒夜,照羈愁之独眠。”鲁迅《坟·摩罗诗力说》:“然归故家,则银釭暗而爱妻逝矣。”
    • 18.
      高照释义:⒈指烛台。⒉指灯笼。⒊高挂在长杆上的通告。
    • 19.
      鹤焰释义:⒈亦作“鹤燄”。烛火。因烛台竦立如鹤,故称。⒉见“鹤焰”。

烛台(zhuta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烛台是什么意思 烛台读音 怎么读 烛台,拼音是zhú tái,烛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烛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