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 [mì zōng]
1. 即密教。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参见“密教”。
密宗 引证解释
⒈ 即密教。 中国 佛教宗派之一。参见“密教”。
国语词典
密宗 [mì zōng]
⒈ 一种佛教宗派。一般认为密宗是七世纪以后婆罗门教溶入大乘佛教的产物。强调三密加持,即手结印契、口诵真言、观想本尊。将对佛、菩萨的信仰结合了空义与止观的修行方法。流行于中国唐代及西藏、台湾、日本等地。
密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密释义:佛教密宗以结印为身密,诵呪为语密,观理为意密。“三密相应”为修密之要。
- 2.
三脉七轮释义:在西藏密宗里关于气脉的理论,与医学观点不同。
- 3.
不动明王释义:梵名摩诃毗卢遮那。佛教密宗菩萨名。佛经中说他奉 大日如来 教令,作忿怒状,能够降伏一切邪魔。
- 4.
五供养释义:⒈佛教密宗指涂香、供花、烧香、饭食、灯明等五种供养物。参阅《苏悉地羯啰经》卷上。⒉曲牌名。双调,四十九字。
- 5.
准提释义:佛教菩萨名。梵语的音译。意为“清净”。密宗列为莲华部六 观音 之一。其形相作三目十八臂。
- 6.
密印释义:⒈即蜜印。 死后追赠官职所赐的蜡印。《晋书·山涛传》:“以 太康 四年薨,时年七十九。詔赐东园祕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五十万、布百匹,以供丧事,策赠司徒,密印紫綬,侍中貂蝉,新沓伯 密印青朱綬,祭以太牢,諡曰‘康’。”唐 刘禹锡《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先夫人亦四徙封,密印累累,邦族耸慕。”按,“蜜印”古籍多讹为“密印”。⒉佛教语。诸佛菩萨各有本誓,为标志此本誓,以两手十指结种种之相,是为印象印契,故云“印”;其理趣深奥秘密,故云“密”。密宗多修密印法门,以身、口、意“三密相应”,手结印,心观想,口持咒
- 7.
时轮金刚法会释义:佛教密宗中的一种仪式。 鲁迅《花边文学·法会和歌剧》:“时轮金刚法会将于本月二十八日在 杭州 启建。”茅盾《“九·一八”周年》:“我想来一定有许多人替‘九·一八’做‘周年’,而且是各式各样的‘周年’--从放假、下半旗……以至于七七四十九天的时轮金刚法会之类。”
- 8.
智水释义:⒈《论语·雍也》:“知者乐水。”谓智者达于物理,周流不滞,故乐水。“智水”为对水的一种美称。⒉灌顶之水。谓佛教密宗弟子入门时,本师用以灌洒头顶,以明诸佛护念的净水。见唐一行《大日经疏》卷八。亦泛指智慧。智慧能除无明火与热恼,故称“智水”。
- 9.
曼荼罗释义:梵文的译音。佛教语。意为平等周遍十法界,轮圆具足。指佛教密宗按一定仪制建立的修法的坛场。参阅 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
- 10.
欢喜佛释义:欢喜佛是印度密教与西藏当地信仰结合的藏传密宗的本尊神,代表法的男身与代表智慧的女身交合的欢喜佛只是某种意义的象征性的表相,更能够利用“空乐双运”产生了悟空性,达到“以欲制欲”之目的。
- 11.
白莲教释义: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种混有佛教、明教和其他宗教成分的民间秘密宗教组织。起源于宋代,后在民间流传很广。元明清三代农民起义曾多次利用它作为组织斗争的工具。
- 12.
真言宗释义:日本 密宗的通称。因重视念诵真言,故名。公元814年,日 僧 空海 来 唐 学法,密宗传入 日本,成立了真言宗。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一节:“密宗 自称显教是 释迦 对一般凡夫说的法,密教是法身(大日)佛对自己的眷属说秘奥大法,都是秘密真言,所以密宗也称真言宗。”
- 13.
秘密教释义:中国 佛教派别密宗的别称。以《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为依据,多运用通俗的诵咒祈祷,认为口诵真言(语密)、手结印契(身密)、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印,便可即身成佛。传入我国 西藏 的也称藏密。
- 14.
羯磨杵释义:佛教密宗法器之一由三钴杵交叉组合成十字形,象征诸佛本具之作业智,属于轮宝。
- 15.
蒙山施食释义:蒙山施食是蒙山产甘露,清洌甜美。宋代不动上师居住在四川蒙山修道,时称甘露大师。夫蒙山施食者,乃是甘露大师为了普济幽灵,集《瑜伽焰口经》及密宗诸部编辑而成。
- 16.
部系释义:门派,派系。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漫谈·中国佛教的宗派》:“现在 西藏 所行的密宗和 唐 代所传的部系不同,一般称为 藏 密和喇嘛教,而称 唐 代 长安 的密教为 唐 密。”
- 17.
金刚乘释义:金刚乘就是果乘,一般称为密教或密咒乘,亦有通称密宗。
- 18.
金刚杵释义:原为古 印度 的一种兵器,佛教密宗也采用作为表示摧毁魔敌的法器。用金、银、铜、铁等为之,长八指到十二指,中间为把手,两端有独股、三股、五股等的刃头。
- 19.
金刚水释义:佛教密宗受灌顶时所饮的香水。也称誓水。
- 20.
金刚禅释义:民间秘密宗教组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