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定 [gǎi dìng]
1. 修改订正。另行确定。
改定 引证解释
⒈ 修改订正。
引《汉书·贾谊传赞》:“及欲改定制度,以 汉 为土德,色上黄,数用五……其术固以疏矣。”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他日,公又与 遂 书,多所点窜,如 遂 改定者。”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词既成, 谓(丁谓 )犹嫌其不切,多所改定。”
明 杨慎 《升庵诗话·诗赋用字》:“诗文有作者未工,而后人改定者胜,如此类者多有之。”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四篇:“凡所改定,就其序例可见。”
⒉ 另行确定。
引汉 扬雄 《剧秦美新》:“夫改定神祇,上仪也;钦修百祀,咸秩也。”
国语词典
改定 [gǎi dìng]
⒈ 更改修定。
引《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
近刊定
改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佐领释义:⒈清代八旗组织基本单位名称。是满语“牛录”的汉译。掌管所属户口、田宅、兵籍、诉讼等。初时一佐领统辖三百人,后改定为二百人。其长亦称佐领,世袭者称为世管佐领,选任者称为公中佐领。⒉晚清建立水师,一舰之长称管领,其助理者称佐领。
- 2.
侵轶释义:⒈亦作“侵佚”。侵犯袭击。《左传·隐公九年》:“北戎 侵 郑。郑伯 御之,患 戎 师,曰:‘彼徒我车,惧其侵軼我也。’”杜预 注:“軼,突也。”《后汉书·南匈奴传论》:“自是匈奴得志,狼心復生,乘閒侵佚,害流傍境。”清 魏源《明代食兵二政录叙》:“虽有北 韃 南 倭 之侵軼,兵不致亡也。”吴晗《灯下集·阵图和宋辽战争》:“若捍御不及,即有侵轶之患。”⒉谓越权行事。唐 元稹《告畬三阳神文》:“农劝事时,赏信罚必。市无欺夺,吏不侵軼。”清 端方《请改定官制以为立宪预备折》:“如此则部臣疆吏於其权限内应行之事,
- 3.
删定释义:删削改定。
- 4.
削稿释义:⒈亦作“削藳”。犹削草。⒉谓删改定稿。
- 5.
削笔释义:删改定稿。 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序》:“今年自 蓝水 返於故居,整理残帙,此卷犹未失落於担头舱底,儿子某某请完之。冬十月,雨窗削笔。”
- 6.
国号释义:国家的称号。 中国历代因王朝更易,皆改定国号,如汉、唐、宋等。
- 7.
垂没释义:⒈亦作“垂殁”。 垂死。《后汉书·杨赐传》:“老臣过受师傅之任,数蒙宠异之恩,岂敢爱惜垂没之年,而不尽其慺慺之心哉!”唐 刘知几《史通·疑古》:“﹝ 舜 ﹞何得以垂殁之年,更践不毛之地?”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读经二》:“﹝ 朱子 ﹞垂没之日,犹改定《大学·诚意》章句,凡以明圣道也。”⒉沉没;淹没。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赣水》:“赣水 又北逕 龙沙 西……昔有人于此沙得故冢,刻塼题云:‘西去江,七里半。’筮言其吉,卜言其凶。而今此冢垂没于水,所谓筮短龟长也。”
- 8.
女职释义:⒈犹女功。 三国 魏 曹植《叙愁赋》:“迄盛年而始立,脩女职于衣裳。”赵幼文 校注:“女职,即 曹大家《女诫》之妇功。《孔雀东南飞篇》:‘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可资参证。”《天雨花》第十一回:“合当深闭居闺阁,勤攻女职自劳心。”⒉妇人、女子的职分。唐 房千里《杨娼传》:“娼 有慧性,事帅尤谨。平居以女职自守,非其理不妄发。”⒊也特指未嫁女子的职分。清 李渔《奈何天·忧嫁》:“我儿,你女职将终,妇道伊始。”⒋宫内女官名。《北史·后妃传序》:“孝文 改定内官……后置女职,以典内事。”
- 9.
定本释义:校正后改定的本子。
- 10.
宿构释义:⒈预先构思、草拟。多指诗文。《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王粲 ﹞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宋 周密《齐东野语·降仙》:“降仙之事,人多疑为持箕者狡獪,以愚旁观,或宿构诗文,託为仙语。”茅盾《动摇》八:“而满心想独建殊勋的 胡国光 也深恐别人捷足先得,便迫不及待地在最近的县党部会议中提出了他的宿构的议案了。”⒉事先谋划准备。《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共至 夏口”南朝 宋 裴松之 注:“羽 若果有此劝而 备 不肯从者,将以 曹公 腹心亲戚,实繁有徒,事不宿构,非造次所行。”⒊宿搆:预
- 11.
开塞释义:⒈开启和阻塞。引申指兴革、取舍。《逸周书·文传》:“不明开塞禁舍者,其如天下何?”《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开塞所宜,悉心以对。”李善 注:“开塞,犹取捨也。”宋 苏辙《刘恺丁鸿孰贤论》:“言行之所开塞,可无慎乎?”清 梅曾亮《大学士戴公墓碑》:“即授南 河 河 道总督,凡三年,改定木石工价,及开塞修废所宜,次第毕举。”⒉谓开已塞之道。《商君书·开塞》蒋礼鸿 题解:“开塞者,谓开已塞之道也。已塞之道孰谓?谓 汤 武 以力征诛并诸侯定天下之道也。”汉 桓宽《盐铁论·非鞅》:“昔 商君 明於开
- 12.
断手释义:⒈截断手。古代的一种肉刑。《韩非子·内储说上》:“殷 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子贡 曰:‘弃灰之罪轻,断手之罚重,古人何太毅也?’”⒉泛谓手被折断。清 王韬《淞隐漫录·蓟素秋》:“壮士死者逾半,其存者非折足即断手。”⒊指被截断的手。如:断手再植。⒋完毕;完成。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小豆》:“夏至后十日种者为上时,初伏断手为中时,中伏断手为下时。”唐 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经营 上元 始,断手 寳应 年。”宋 朱熹《答刘季章书》之十一:“《大学》近修改一两处,旦夕须就板改定,断手即奉寄也。”⒌
- 13.
毕举释义:⒈完全办好。《汉书·王莽传上》:“万事毕举,祸乱不作。”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一:“﹝ 谅辅 ﹞为从事,大小毕举,郡县歛手。”明 陈子龙《议<重将权>》:“去其害而就其利,则天下之事可以毕举。”清 梅曾亮《原任预告大学士戴公墓碑》:“授 南河 河 道总督,凡三年,改定木石工价及开塞修废所宜,次第毕举。”⒉犹毕具,齐备。《梁书·文学传下·刘杳》:“君爱素情多,惠以二赞,辞采妍富,事义毕举。”
- 14.
治定释义:⒈政治安定。 ⒉点窜改定。
- 15.
覈辩释义:审核判明。辩,通“辨”。南朝 宋 谢庄《改定刑狱表》:“自今人重之囚,县考正毕,以事言郡,并送囚身,委二千石亲临覈辩,必收声吞衅,然后就戮。”
- 16.
贴兑释义:明 宣德 六年,因 江 南农民运粮到北方各仓,往返需时几近一年,有误生产,改令农民送粮至 淮安、瓜州,交付卫所官军北运。农民向官军补贴路费和耗米,称贴兑。明 归有光《遗王都御史书》:“当时民以为不堪,故改定於 淮安、瓜州 水次,增加船脚耗米,对船贴兑,与军领运,此所谓兑运也。”参阅《明史·食货志三》。
- 17.
邮徽释义:旧时邮务所用徽章。旧式圆形,内绘一雁,后废。1931年,改定新式:圆形,白地、蓝边,中篆书正方红色邮字。凡涉邮务旗帜、车、船及员工帽章等均用之。
- 18.
铨试格释义:铨试的规章制度。《宋史·选举志四》:“绍圣 初,改定銓试格,凡摄官初归选,散官、权官归司,若新赐第,皆免试。”亦省作“銓格”。《宋史·选举志四》:“进士中銓格者,每二百人,得优恩不过五七人,又或闕上等不取。”《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兴元年》:“宗道 在选调久,患銓格烦密,及知吏所以为姦状,於是多所釐正。”
- 19.
闲冗释义:亦作“闲冗”。 指闲散的官职。汉 蔡邕《巴郡太守谢版》:“今月丁丑,一章自闻,乞闲冗,抱关执籥。不意録符银青,授任千里。”《北齐书·李元忠传》:“﹝ 元忠 ﹞常布言於执事云:‘年渐迟暮,志力已衰……乞在闲冗,以养餘年。’”清 端方《请改定官制以为立宪预备折》:“然既无知兵之实,徒拥掌兵之名,名实不符,殆同閒冗。”
- 20.
闲曹释义:⒈亦作“闲曹”。闲散的官职。《宋书·孔觊传》:“伏愿天明照其心请,乞改今局,授以闲曹。”宋 曾巩《福州上执政书》:“或还之闕下,或处以闲曹,或引之近畿,属以一郡。”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读之,想见盛世昇平,官领閒曹之乐。”沈从文《从文自传·预备兵的技术班》:“十年后跑了半个 中国,还是在一个少校闲曹的位置上打发日月。”⒉清闲的官府。清 端方《请改定官制以为立宪预备折》:“中国 内阁,昔为枢要,今如閒曹,比之各国,固不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