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学 [dōng xué]
1. 周代指设在王宫之东的大学。
3. 指中国传统文化。
东学 引证解释
⒈ 周 代指设在王宫之东的大学。
引《礼记·乐记》“散军而郊射” 汉 郑玄 注:“郊射,为射宫于郊也,左东学也,右西学也。”
《大戴礼记·保傅》:“学礼曰,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则亲疏有序,始恩相及矣。”
⒉ 指 中国 传统文化。
引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二》:“中国 ‘十三经’、‘二十五史’,正是酋长祭师们一心崇奉的治国平天下的谱,此后凡与土人有交涉的‘西哲’,倘能人手一编,便助成了我们的‘东学西渐’,很使土人高兴。”
东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学释义:⒈西周大学,设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和太学,总称五学。见《大戴礼记·保傅》、《汉书·贾谊传》。⒉指《乐》、《诗》、《书》、《礼》、《春秋》。
- 2.
六学释义:⒈指六艺或六经。 ⒉谓周代的小学、东学、南学、西学、北学、太学。见《大戴礼记·保傅》。⒊唐国子监设六馆,亦称“六学”。
- 3.
南学释义:⒈周 代五学之一。 周 有东、南、西、北四学,并太学称五学。《大戴礼记·保傅》:“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而民不诬矣。”《后汉书·祭祀志中》“灵臺未用事”刘昭 注引《易传·太初篇》“天子旦入东学,昼入南学。暮入西学。在中央曰太学,天子之所自学也。”⒉南朝 宋 何尚之 于南郭外立学聚生徒,称为南学。《宋书·何尚之传》:“尚之 为尹,立宅南郭外,置玄学,聚生徒。东海 徐秀,庐江 何曇、黄回,潁川 荀子华,太原 孙宗昌、王延秀,鲁郡 孔惠宣,并慕道来游,谓之南学。”⒊南北朝 时 南朝 的经学。南朝
- 4.
天铎释义:⒈《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鐸。 ”木铎,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用的木舌大铃。后即以“天鐸”指为上天宣明教化的权柄。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胡武平《上吕丞相啟》:‘手提天鐸,鏘正始之遗音;梦授神椽,摈夺朱之乱色。’盖不悟 正始 之为年名也。”⒉喻指替上天宣布教化的警世之言。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浙东学术》:“圣如 孔子,言为天鐸,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况他人乎!”
- 5.
左射释义:⒈指在东学射宫习射。 ⒉向左方射。⒊左手引弦而射。
- 6.
永嘉学派释义:以 南宋 永嘉(今属 浙江省)人 薛季宣、陈傅良、叶适 为代表的理学学派。主张“功利”之学,反对 朱熹、陆九渊“专以心性为宗主”的理学,强调道不能离物,道义不能离开功利。此派在当时影响甚大,与 朱、陆 二派形成鼎足。与 永康 学派共有“浙东学派”之称。
- 7.
永康学派释义:南宋 儒学派之一。 因代表人物 陈亮 为 永康(今属 浙江省)人,故称。此派主张“义利双行”、“王霸并用”的“事功之学”,反对理学家空谈心性命理。与“永嘉 学派”同有“浙东学派”之称。
- 8.
见讥释义:被讥笑。 《晋书·熊远传》:“有德而无力者退,修望而有助者进;称职以违俗见讥,虚资以从容见贵。” 明 刘基 《春秋明经·筑郿大无麦禾臧孙辰告籴于齐新延厩》:“曾谓君国子民之道而若是乎?宜其见讥於君子矣!”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浙东学术》:“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 宋 学之所以见讥於大雅也。”
- 9.
贵齿释义:⒈犹尊老。 谓尊重上了年岁的人。《初学记》卷十四引 北魏 袁曜《释奠诗》:“南庠贵齿,东学尚亲,卑躬下问,降礼师臣。”宋 刘挚《上洛都文太尉》诗之二:“贵齿贪贤圣朝事,可须归兴羡冥鸿。”元 王士熙《张进中墓表》:“贵齿尊老之义尚矣,古之有天下者,皆养之以求其言,居民间则为父师。”⒉谓尊重其地位和年齿。明 王守仁《答储柴墟书》:“天下莫大於道,莫贵於德,道德之所在,齿与位不得而干焉,僕於某之谓矣。彼其无道与德,而徒有其贵与齿也,则亦贵齿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