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钩 [dài gōu]
1. 束腰革带上的钩。一端曲首,背有圆钮。或作动物形,或铸有花纹,不一。多用铜制,亦有用铁或玉等制作者。
带钩 引证解释
⒈ 束腰革带上的钩。一端曲首,背有圆钮。或作动物形,或铸有花纹,不一。多用铜制,亦有用铁或玉等制作者。
引《史记·齐太公世家》:“﹝ 管仲 ﹞射中 小白 带钩。”
清 桂馥 《札朴·览古》:“余见古铜带钩数十枚,皆作螳螂形。”
国语词典
带钩 [dài gōu]
⒈ 古代用于扣拢腰带的钩,多用金属制作。
引《史记·卷三二·齐太公世家》:「鲁闻无知死,亦发兵送公子纠,而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
带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钩金释义:谓一带钩之金。比喻轻少。
- 2.
中钩释义:⒈犹中规。 钩,圆规。⒉指春秋时管仲射齐公子小白中其带钩事。⒊犹上钩。
- 3.
十三环金带释义:亦作“十三鐶金带”。 服饰之一。一种带钩的皮腰带。
- 4.
华虫释义:⒈雉的别称。古代常用作冕服上的画饰。⒉带钩。
- 5.
射钩释义:⒈指 管仲 射 齐桓公 事。春秋 时 齐襄公 昏乱,其弟 纠 奔 鲁,以 管仲、召忽 为师;小白 奔 莒,以 鲍叔 为师。襄公 死,纠 与 小白 争归 齐国 为君。管仲 将兵遮 莒 道阻 小白,射中其衣带钩。小白 佯死,得先入为君,是为 桓公。桓公 即位后不记旧仇,任 管仲 为相,终成霸业。《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齐桓公 置射鉤而使 管仲 相。”晋 葛洪《抱朴子·君道》:“射鉤之贼臣,著匡合之弘勋。”唐 杜牧《杜秋娘》诗:“射鉤后呼父,钓翁王者师。”⒉喻尝叛己而有宿仇者。《旧五代史·唐书·符存审传》:“
- 6.
师比释义:带钩。
- 7.
带鈎释义:束腰革带上的钩。 一端曲首,背有圆钮。或作动物形,或铸有花纹,不一。多用铜制,亦有用铁或玉等制作者。《史记·齐太公世家》:“﹝ 管仲 ﹞射中 小白 带钩。”清 桂馥《札朴·览古》:“余见古铜带钩数十枚,皆作螳螂形。”
- 8.
手钩释义:一种用来捡鱼,有长柄并带钩的尖头工具。
- 9.
拨火棍释义:一条装手柄,另一头变曲或带钩,用来调整或翻动燃烧的木柴或煤炭(如在壁炉)或类似的燃烧材料。
- 10.
捶钩释义:⒈亦作“捶钩”。锻打带钩。《庄子·知北游》:“大马之捶鉤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郭象 注:“拈(玷)捶鉤之轻重,而无豪芒之差也。”成玄英 疏:“捶,打锻也;鉤,腰带也。”⒉喻功夫纯熟。唐 杜甫《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应手看捶钩,清心听鸣鏑。”唐 刘禹锡《绝编生墓表》:“夫权衡所以揣轻重,不为捶钩者设也。”清 黄鷟来《雨晴游弘济寺》诗:“捶钩畅玄旨,妙理穷指摘。”
- 11.
犀比释义:即犀毗。黄金带钩。
- 12.
犀毗释义:⒈带钩。 ⒉亦作“犀皮”。漆器的别称。
- 13.
狮蛮释义:⒈宋代重阳节蒸糕上的粉制饰物。 亦借指这种蒸糕。⒉古代武官腰带钩上饰有狮子、蛮王的形象,因以指武官腰带。⒊指旧时节日赛会扮演的狮子、蛮王。
- 14.
白玉钩释义:⒈白玉制的帘钩。⒉白玉制的带钩。⒊喻指弯月。
- 15.
私鈚头释义:胡服之带钩。
- 16.
窃鈎释义:偷腰带钩。谓小偷小摸。明 储国桢《杂咏》:“羣盗窃钩终问鼎,元戎筹国并齎粮。”续范亭《感言》:“古人有窃国窃钩之喻,今日竟有窃党而兼窃国者,当得何罪?”参见“窃鉤者诛,窃国者侯”。
- 17.
窃钩释义:偷腰带钩。谓小偷小摸。
- 18.
胥纰释义: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服装上的带钩。
- 19.
荆杞释义:⒈指荆棘和枸杞,皆野生灌木,带钩刺,每视为恶木。因亦用以形容蓁莽荒秽、残破萧条的景象。⒉喻奸臣。
- 20.
金犀释义:⒈神话传说中的金人。《神异经·西荒经》:“西方日宫之外有山焉,其长十餘里,广二三里,高百餘丈。皆大黄之金,其石殊美,不杂土石,不生草木。上有金人,高五丈餘,皆纯金,名曰金犀。”⒉金印和犀角的剑饰。汉 扬雄《法言·孝至》:“被我纯繢,带我金犀。”李轨 注:“金,金印;犀,剑饰。”一说为黄金带钩。汪荣宝 义疏:“《匈奴传》:‘赐黄金璽、玉具剑。’金即谓璽,则犀当是以犀角为剑饰也。然玉具剑摽、首、鐔、卫尽用玉为之,(彼《传》孟康 注。)不得以角为饰…… 荣 谓犀者,犀毗之略。孝文 前六年,遗单于服物有黄金犀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