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麻衣 麻衣的意思

麻衣

简体麻衣
繁体
拼音má yī
注音ㄇㄚˊ ㄧ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á,(1) 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组词】:麻布。麻衣。麻袋。麻绳。麻纺。(2) 指“芝麻”。【组词】:麻酱。麻油。(3) 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组词】:脚麻了。(4) 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组词】:麻痹。麻醉。麻木不仁。(5) 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组词】:麻子。(6) 带细碎斑点的。【组词】:麻雀。麻蝇。(7) 喻纷乱。【组词】:麻乱。麻沸。(8) 姓。

yī yì,(1)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组词】:衣服。衣着(zhuó)。衣冠。衣架。衣锦还(huān)乡。(2)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组词】:炮衣。糖衣。肠衣。(3) 姓。

基本含义

麻布衣服,比喻贫穷、朴素的生活。

麻衣的意思

麻衣 [má yī]

1. 粗麻布做成的衣服,也用作孝衣。

[gunny clothes; hemp mourning garment;]

麻衣 引证解释

⒈ 即深衣。古代诸侯、大夫、士家居时穿的常服。参见“深衣”。

《诗·曹风·蜉蝣》:“蜉蝣掘閲,麻衣如雪。”
郑玄 笺:“麻衣,深衣。诸侯之朝,朝服;朝夕则深衣也。”

⒉ 古时丧服。

《礼记·间传》:“又期而大祥,素縞麻衣。”
郑玄 注:“谓之麻者,纯用布,无采饰也。”
唐 王建 《送阿史那将军安西迎旧使灵榇》诗:“汉 家都护边头没,旧将麻衣万里迎。”
刘白羽 《英雄城--平壤》:“有一次,在一个农民热诚者大会上,有一个六十几岁的老人,他穿戴了麻衣麻帽到会场上来,他说:‘同志们,我的麻衣是为了我们那里被 美国 兵杀死的一百一十七个女人穿的。’”

⒊ 麻布衣。古时平民所穿。

唐 杜甫 《前苦寒行》:“楚 人四时皆麻衣, 楚 天万里无晶辉。”
宋 谢翱 《青篛亭》诗:“归路逢樵子,麻衣草结裳。”
清 阎尔梅 《燕赵杂吟》:“麻衣桃杖出都门, 燕 赵 风光细讨论。”

⒋ 旧时举子所穿的麻织物衣服。

唐 李贺 《野歌》:“麻衣黑肥衝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王琦 汇解:“唐 时举子皆着麻衣,盖苧葛之类。”
宋 苏轼 《监试呈诸试官》诗:“麻衣如再著,墨水真可饮。”

⒌ 借指应试举子。

唐 韩偓 《及第过堂日作》诗:“暗惊凡骨升仙籍,忽讶麻衣謁相庭。”

⒍ 见“麻衣相法”。


国语词典

麻衣 [má yī]

⒈ 麻布制作的衣服,为古代的朝服。

《诗经·曹风·蜉蝣》:「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⒉ 称丧服中的斩衰、齐衰。

《礼记·间传》:「又期而大祥,素缟麻衣。」


麻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停释义:星相迷信之说,面部及身体各分为上、中、下三停。面部自发际到印堂为上停;身体以头为上停。见《麻衣相法全编·麻衣先生石室神异赋》注。此外,绘画及书法中亦有上停之说,上停犹言上部。
    • 2.
      下停释义:星相迷信之说,面部及身体各分为三停。面上以人中至地阁为下停,身上以足为下停。见《麻衣相法全编·麻衣先生石室神异赋》注。绘画及书法中亦有下停之说,下停犹言下部。
    • 3.
      争如释义:⒈怎么比得上。前蜀 韦庄《夏口行》诗:“双双得伴争如雁?一一归巢却羡鵶。”《秦併六国平话》卷上:“龙虎未能争社稷,争如两个上将军?”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争如我盖间茅屋临幽涧,披片麻衣坐法坛?”⒉犹怎奈。唐 骆浚《题度支杂事典庭中柏树》诗:“争如燕雀偏巢此,却是鸳鸯不得栖。”宋 晏几道《临江仙》词:“争如南陌上,占取一年春。”⒊犹不如。宋 辛弃疾《婆罗门引》词:“争如不见;才相见、便有别离时。”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譬如往日害相思,争如今夜悬梁自尽,也胜他时憔悴死。”《三国演义》第十
    • 4.
      从役释义:⒈服劳役。《后汉书·刘平传》:“政有恩惠,百姓怀感,人或增貲就赋,或减年从役。”⒉谓赴任官事。唐 杜甫《奉送二十三舅录事之摄郴州》诗:“郴州 颇凉冷,橘井尚凄清。从役何蛮貊,居官志在行。”役,一本作“事”。⒊指奴仆。唐 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保母请 知古 脱服以休,既解麻衣,而皂袍见。保母誚曰:‘岂有逢掖之士,而服从役之衣耶?’”
    • 5.
      克夫释义:旧时星相家的迷信说法,谓丈夫的性命和时运被妻子的本命克制而遭凶险。 沈从文《阿金》:“因为妇人太美,麻衣相书上写明‘克夫’。”沈从文《阿金》:“老朋友意思,不大愿意 阿金 勤苦多年积下的一注财产、一份事业为一个相书上注明克夫的妇人毁去。”
    • 6.
      冬裘夏葛释义: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 7.
      包西来释义:包西来 天竺高僧,编麻为衣,冬夏不易,人称麻衣和尚,后人尊称麻衣祖师。
    • 8.
      堀閲释义:谓冲土而出。《诗·曹风·蜉蝣》:“蜉蝣掘閲,麻衣如雪。”郑玄 笺:“掘地解閲,谓其始生时也。”《说文·土部》:“堀,突也。《诗》曰:‘蜉蝣堀閲。’”段玉裁 注:“唐 以后本,尽改为‘掘’字。”
    • 9.
      填讳释义:旧时子孙为祖先撰写行状碑志等文字。请人代写祖先名号,称填讳。唐 人称题讳。如 贞元 十五年《徐浩碑》,张式 撰,浩 次子 岘 书,碑尾有“表姪前 河南府 参军 张平叔 题讳”一行。宋 周必大《跋初寮王左丞赠曾祖诗》,末题“通直郎 田橡 填讳”。元《麻衣子神字铭》有“南阳 贡士 李珩 填讳”字样。参阅 清 王芑孙《碑版广例·碑用他人填讳书名例》。
    • 10.
      子平释义:传说 宋 有 徐子平,精于星命之学,故后世术士宗之。一说,子平,名 居易,五季 人,尝与麻衣道者 陈图南 同隐 华山。见 清 翟灏《通俗编·艺术》。因即以“子平”指星命之学。是一种根据星象或人的生辰八字推算人的命运的迷信方法。《西游记》第四二回:“先生子平精熟,要与我推看五星。”清 董潮《东皋杂抄·海昌陈相国二则》:“﹝相国﹞素善子平,遂索其二女干支,归舟推之。”丝弦《空印盒》第三场:“婆母年老去世了,就给奴家讲‘子平’。”参阅 清 顾张思《土风录·子平算命》。
    • 11.
      孝衣释义:旧俗在死了尊长后的一段时间穿的白色布衣或麻衣。
    • 12.
      拖麻拽布释义:指戴孝。旧时,长辈丧亡,幼辈要披麻衣系白布。
    • 13.
      泣玉释义:《韩非子·和氏》:“楚 人 和氏 得玉璞 楚山 中,奉而献之 厉王,厉王 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 和 为誑而刖其左足。及 厉王 薨,武王 即位,和 又奉其璞而献之 武王。武王 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 和 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 薨,文王 即位,和 乃抱其璞而哭于 楚山 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后以“泣玉”指因怀才不遇而悲泣。唐 骆宾王《畴昔篇》:“穷途行泣玉,愤路未藏金。”宋 王禹偁《商州进士张齐说将赴春闱》诗:“明年得意归来日,不见麻衣泣玉斑。”
    • 14.
      白合道者释义:麻衣道者的别称。宋僧﹐善相术。
    • 15.
      白阁道者释义:麻衣道者 的别称。
    • 16.
      素缟释义:缟素。 凶丧之服。《礼记·间传》:“素縞麻衣。”郑玄 注:“素縞者,《玉藻》所云‘縞冠素紕’。”《穀梁传·成公五年》:“君亲素縞,帅羣臣而哭之。”范宁 注:“素衣縞冠,凶服也。”汉 王充《论衡·感虚》:“水变甚于 河 壅,尧 忧深于 景公,不闻以素縞哭泣之声能厌胜之。”《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田氏 穿了一身素縞,真箇朝朝忧闷,夜夜悲啼。”
    • 17.
      綀衣释义:粗麻衣。
    • 18.
      縓缘释义:浅红色的边。 《礼记·檀弓上》:“练衣黄里縓缘。”《宋书·礼志四》:“且麻衣縓缘,革服於 元嘉;苫经变除,申情於 皇宋。”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三年之丧》:“期而小祥,练冠縓缘,要经不除。”
    • 19.
      练冠释义:厚缯或粗布之冠。 古礼亲丧一周年祭礼时着练冠。《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季孙 练冠麻衣跣行。”孔颖达 疏:“练冠盖如丧服斩衰,既练之后布冠也。”《后汉书·礼仪志下》:“皇帝近臣丧服如礼。醳大红,服小红,十一升都布练冠。”
    • 20.
      解薜释义:脱掉隐士的麻衣。 指入仕。

麻衣(ma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麻衣是什么意思 麻衣读音 怎么读 麻衣,拼音是má yī,麻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麻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