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 dài,(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组词】: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例句】: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组词】:大局。大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组词】:不大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组词】:老大。(6) 敬辞。【组词】:大作。大名。大手笔。(7) 时间更远。【组词】:大前年。(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组词】:大概。大凡。(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1) 古通“太”。(2) 古通“泰”。
xué,(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组词】: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例句】: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3) 掌握的知识。【例句】: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组词】:学说。哲学。数学。小学(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1. a古:聚集在特定地点传播和吸收高深领域知识的一群人的团体。
英[ university; college; ]
2. 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
4. 大学的校舍。
⒈ 泛指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包括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综合性大学等。
例如:小王 上大学了。
⒉ 特指多科系的高等学校,一般设有哲学社会科学(文科)和自然科学(理科、工科)方面的各种专业。
例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
⒊ 太学。
引《礼记·王制》:“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
《大戴礼记·保傅》:“束髮而就大学,学大蓺焉,履大节焉。”
卢辩 注:“大学,王宫之东者。束髮,谓成童。”
《汉书·礼乐志》:“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
⒈ 国家最高学府。分文、理、法、商、农、工、医等学院,每学院又分若干系。凡具备三学院者称为「大学」,不足者则称为「独立学院」。
⒉ 学成而治国。
引《礼记·大学·注》:「大学者,以其博学而可以为政也。」
⒊ 《礼记》篇名。相传为曾子所撰,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至宋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⒈ 古代成人接受教育的学府。也作「太学」。
引《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
1.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生们,人小志气大,他们之中的一些人一定会一举千里,有远大的前程。
2.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适当的工作,一时感到前途渺茫。
3.你尚差一年大学毕业,若现在辍学,岂非前功尽废。
4.这所大学卧虎藏龙,人才济济。
5.爸爸得知哥哥考上了大学,真是乐得喜眉笑眼。
6.在大学他学习不够用功,结果坐失良机考试没及格。
7.张老离休后还去老年大学学英语,真是壮心不已。
8.孩子到上海上大学是大喜事,别婆婆妈妈的整天抹眼泪,应该高兴才对。
9.对于要在自己家乡兴办大学这件事,老郑心心念念不能忘怀。
10.他是一个孤儿,是乡亲们送他上了大学,报本反始,他决心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一名教师。
11.你这么好的成绩,考大学肯定是探囊取物。
12.一年一度,春寒料峭,不知不觉已度过了四年的大学生活,面临毕业分配了。
13.他一心希望儿子上名牌大学,在社会上出人头地,以至显亲扬名。
14.姐姐立志当教师,考上了师范大学真是称心如意。
15.他年轻时就笃志好学,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学问家了。
16.大学毕业去乡下工作,他总有一种虎落平阳的感觉。
17.从古至今,谈大学之道,都是一言难尽的。
18.乡亲们七拼八凑凑足了路费,送他下山上了大学。
19.她文思敏捷,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就被同学们称为七步之才。
20.认为有了大学文凭就万事大吉的想法是十分幼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