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兵轮 兵轮的意思
bīnglún

兵轮

简体兵轮
繁体兵輪
拼音bīng lún
注音ㄅ一ㄥ ㄌㄨ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īng,(1) 武器。【组词】: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组词】: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组词】: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lún,(1) 安在车轴上可以转动使车行进的圆形的东西(亦称“车轱辘”)。【组词】:轮子。车轮。轮胎。(2) 安在机器上能旋转并促使机器动作的东西。【组词】:齿轮儿。(3) 指“轮船”。【组词】:江轮。拖轮。(4) 像车轮的。【组词】:日轮。月轮(指圆月)。年轮。(5) 依次更替。【组词】:轮班。轮训。轮休。轮作。(6) 转动。【组词】:间或一轮。(7) 量词。【组词】:一轮红日。头轮影院。他比我大一轮。

基本含义

指士兵轮番上阵,换班出击。

兵轮的意思

兵轮 [bīng lún]

1. 军舰。

兵轮 引证解释

⒈ 军舰。

清 胡燏棻 《上变法自强条陈疏》:“今春 威海 告急,南洋兵轮坐视而不之救。”


兵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桥释义:浙江省 杭州 西湖 外湖 苏堤 上之六桥: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宋 苏轼 所建。亦指 西湖 里湖之六桥:环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濬源。明 杨孟瑛 所建。参阅 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孤山三堤胜迹》。宋 苏轼《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韵》:“六桥横絶天汉上,北山 始与 南屏 通。”《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明月娟娟筛柳,春色溶溶如酒。今夕试华灯,约伴六桥行走。”康有为《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感》诗:“凄凉白马市中簫,梦入 西湖 数六桥。”
    • 2.
      宿兵释义:⒈驻扎军队。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宿甲者,吴 宿兵候外 越 也。”宋 陈亮《送吴恭父知县序》:“鄞 濒海,海盗出没鬼神,不可踪跡,间来掠民家,輒去,朝廷虽宿兵,不能禁。”郑观应《盛世危言·铁路上》:“中国 所购兵轮、商舶,苟有器无人,皆可资敌,何独於铁路而疑之,独不可宿兵以守之乎?”⒉旧日的兵。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伏见先 武皇帝,武臣宿兵,年耆即世者,有闻矣。”
    • 3.
      府卫释义:⒈指 北周、隋、唐 的府兵制。府兵轮流宿卫京师,故亦称府兵为府卫。宋 曾巩《本朝政要策·训兵》:“自府卫废,而执兵者皆市人,故有 天寳 之败。”宋 叶适《奏议·纪纲一》:“唐 用 周 隋 府卫之法,拣择天下之民,聚为强兵。”⒉贵族或官府的卫士。金 吴激《鸡林书事》诗:“骑兵腰玉具,府卫挟金丸。”
    • 4.
      要盟释义:⒈强迫签定盟约。《史记·太史公自序》:“祭仲 要盟,郑 久不昌。”宋 岳珂《桯史·乾道受书礼》:“绍兴 要盟之日,虏先约毋得擅易大臣。秦檜 既挟以无恐,益思媚虏。”清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 日本 ﹞復以兵轮驻 釜山 要盟。”⒉泛指订约。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寄生》:“未几,媪至,曰:‘可以代 闺秀 否?’王孙 申谢而返,始告父母,遣媒要盟。”⒊强迫订立的盟约。《左传·襄公九年》:“要盟无质,神弗临也。”《公羊传·庄公十三年》:“要盟可犯,而 桓公 不欺;曹子 可讎,而 桓公 不怨。”何休 注:“
    • 5.
      议恤释义:⒈亦作“议恤”。 对立功殉难人员,评议其功绩,给予褒赠抚恤。明 吴尚默《核叙平蜀功罪疏》:“皆委身殉国,置成败利钝於弗顾者,所当照例从优议卹,以旌忠勤者也。”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四:“同治 三年,护理 浙江 巡抚、布政使 蒋公 益澧 以其事闻,詔从优议恤。”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楚材兵轮管带首先开砲之 孟宪德,业已病故,不及身邀显擢,仅得从优议卹。”⒉见“议卹”。
    • 6.
      轮班释义:分班轮流:轮班替换。民兵轮着班放哨。
    • 7.
      鱼尾雁行释义:指兵轮行进之队列,一轮居中为首,其它轮船按人字形两旁依次排列,状如鱼尾,又如雁阵。

兵轮(bingl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兵轮是什么意思 兵轮读音 怎么读 兵轮,拼音是bīng lún,兵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兵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