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断事 断事的意思
duànshì

断事

简体断事
繁体斷事
拼音duàn shì
注音ㄉㄨㄢˋ ㄕ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uàn,(1)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组词】:断裂。断层。断面。截断。断肠。断魂。断线风筝。(2) 不继续,禁绝。【组词】:断粮。断水。断炊。断奶。断档。断流。断种(zhóng )。断交。断片。断续。断子绝孙。(3) 判定,决定。【组词】:判断。诊断。断狱(审理和判决罪案)。(4) 一定,绝对。【组词】:断乎不可。断然施行。

shì,(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组词】:事情。事件。事业。(2) 变故。【例句】: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3) 职业。【例句】:谋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例句】:你走吧,没你的事了。(5) 办法。【例句】: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组词】:不事生产。无所事事。(7) 服侍。【组词】:事父母。

基本含义

指断定事情的真相或处理事情的结果。

断事的意思

断事 [duàn shì]

1. 决断事情。

断事 引证解释

⒈ 决断事情。

《荀子·王霸》:“三邪者在匈中,而又好以权谋倾覆之人断事其外,若是,则权轻名辱,社稷必危,是伤国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英雄》:“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断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
《南史·齐竟陵文宣王子良传》:“王融 虽为身计,实安社稷,恨其不能断事,以至於此。”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士人懦葸,不能断事,一切皆女代为之。”


国语词典

断事 [duàn shì]

⒈ 决断事情。

《荀子·王霸》:「三邪者在匈中,而又好以权谋倾覆之人断事其外。」
《南史·卷四四·齐武帝诸子传·竟陵文宣王子良传》:「王融虽为身计,实安社稷,恨其不能断事,以至于此。」

⒉ 专为别人解决事情的人。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这个断事,姓林名大全,是个福建人,虽然太学出身,却是吏才敏捷,见事精明。」


断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义断释义:秉公断事。
    • 2.
      决事释义:决断事情;处理公务。
    • 3.
      决断如流释义:决策、断事犹如流水。形容决策迅速、顺畅。
    • 4.
      分间释义:⒈判别。 《元典章·户部三·籍册》:“中书省差断事官 帖木烈三岛 等前去 北京、松州、兴州、平滦、西京、宣德 等处,钦依圣旨,一户户检照乙未壬子籍册,对证分间,定造到备细文册。”《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诱略》:“都省议得军兵虏到人口,令本路官司与廉访司吏一同分间。”⒉间隔,分开。章炳麟《訄书·订文》:“夫琴瑟专一,不可为听,分间布白,乡背乃章。”
    • 5.
      左吉右凶释义:是古时候的一种判断事情吉凶的一种方法,它在古代是很盛行的一种预测方法。
    • 6.
      必丢仆答释义:同“必律不剌”。元 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断事全不如 杜甫,説言语必丢僕答。”
    • 7.
      慕古释义:⒈仰慕古人。《管子·正世》:“故其位齐也,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后汉书·锺皓传》:“皓 兄子 瑾 ……好学慕古,有退让风。”明 张居正《示季子懋修书》:“自癸酉科举以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⒉谓背时而不达权变。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四季相续,光阴暗把流年度。休慕古,人生百岁如朝露!”元 李冶《敬斋古今黈》卷五:“今人以不达权变为慕古,盖谓古而不今也。”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包龙图 往常断事曾着数,今日为官忒慕古。”
    • 8.
      断事以理释义:根据道理来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
    • 9.
      断事如神释义:形容判断事情非常准确。
    • 10.
      断事释义:决断事情。
    • 11.
      断决如流释义:如流:像流水一样多而迅速。 决断事务多而快。
    • 12.
      断决释义:⒈见“断决”。⒉亦作“断决”。决断;裁决。《礼记·问丧》:“故圣人为之断决,以三日为之礼制也。”汉 班固《白虎通·情性》:“义者,宜也,断决得中也。”唐 韩愈《顺宗实录三》:“内外盛言 王伾、王叔文 专行断决,日有异説。”《水浒传》第六二回:“蔡庆 道:‘哥哥生平最会断决,量这些小事,有何难哉?’”⒊决断事情的魄力。唐 韩愈《胡良公墓神道碑》:“及为 富平 尉,一府称其断决。”明 吴承恩《赠卫帅某荣膺选任障词》:“断决则寳刀照夜,动光景於吹毛;精神则玉隼横秋,矫风烟於耸翮。”⒋判案;判决。汉 王充《论
    • 13.
      断理释义:⒈判断事理。 ⒉审理。
    • 14.
      殷旷释义:⒈繁多而拖延日久。《晋书·庾羲传》:“陛下以圣明之德,方隆 唐 虞 之化,而事役殷旷,百姓凋残。”⒉地域辽阔。《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西楚 殷旷,常宜早起,接对宾侣,勿使留滞。”《南史·刘湛传》:“但汝弱年,新涉军务,八州殷旷,专断事重,畴諮委仗,不可不得其人。”
    • 15.
      理算释义:⒈犹治理,署理。《元史·世祖纪十二》:“召 江淮行省 参知政事 忻都 赴闕,以户部尚书 王巨济 专理算 江淮省。”《元史·世祖纪十二》:“辛巳,詔遣尚书省断事官 秃烈羊呵 理算 云南。”⒉犹核算,计算。《元史·选举志三》:“凡迁官之法……其理算论月日,迁转凭散官,内任以三十月为满,外任以三岁为满,钱穀典守以二岁为满。”《元史·选举志四》:“军官转入民职,已受宣敕不曾之任者,拟自准定资品换授,从礼任月日为始,理算资考陞转。”⒊审理;清算。《元典章·刑部十一·强窃盗》:“如拿获招了呵,依着他招了的理算。”《
    • 16.
      疵面释义:有疵斑的脸。指 晋 赵孟。善断事。因其脸有疵点,故称。
    • 17.
      眼诀释义:凭眼力来判断事物的口诀。
    • 18.
      立足点释义:⒈观察或判断事物时所处的地位:为消费者着想,是产品设计的立足点。⒉生存或占有的地方:先巩固立足点,再求发展。‖也说立脚点。
    • 19.
      迹象释义:指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事物的过去或将来:迹象可疑。 从迹象看,这事不像是他干的。
    • 20.
      青册释义:⒈帝王册封臣下的符命。南朝 梁 江淹《萧领军让司空并敦劝启》:“而廼復降朱轮之使,方枉青册之劝。”胡之骥 注:“册,符命也。”⒉清册。宋 叶适《平阳县代纳坊场钱记》:“州下青册於县,月取岁足,无敢蹉跌。”金 陆增祥《京兆府提学所帖碑》:“於今年四月间蒙降到房舍地土青册,今验数上石。”⒊元 时用以记载律令及审断事宜的记录。由断事官执掌。元 无名氏《元秘史略》卷九:“百姓每分家财的事,你科断著;凡断了的事,写在青册上,已后不许诸人更改。”韩儒林 等《元朝史》第一章第四节:“委为普上断事官。又宣旨道:‘把一切

断事(duan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断事是什么意思 断事读音 怎么读 断事,拼音是duàn shì,断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断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