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灾 [bīng zāi]
1. 战争的灾害。
兵灾 引证解释
⒈ 战争的灾害。
引汉 高诱 《<淮南子>序》:“会遭兵灾,天下棋峙,亡失书传。”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 墨子 ﹞沿路看看情形,人口倒很不少,然而历来的水灾和兵灾的痕迹,却到处存留。”
许地山 《春桃》:“四年前,乡里闹兵灾,全家逃散了。”
国语词典
兵灾 [bīng zāi]
⒈ 战争。
引汉·高诱〈淮南子叙〉:「从故侍中同县卢君受其句读,诵举大义,会遭兵灾,天下棋峙,亡失书传。」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萧云仙送了少保进京,回到城中,看见兵灾之后,城垣倒塌,仓库毁坏,便细细做了一套文书,禀明少保。」
近兵燹
兵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兵乱释义:由战争造成的混乱局面;兵灾:屡遭兵乱。
- 2.
孑遗释义:遭受兵灾等大变故多数人死亡后遗留下的少数人:劫后孑遗。
- 3.
无复孑遗释义:⒈不再,不会再次。⒉指不再有,没有。⒊没有履行。⒋不能恢复。孑遗:〈书〉遭受兵灾等大变故多数人死亡后遗留下的少数人。
- 4.
灾兵释义:亦作“烖兵”。兵灾。战争的灾难。《周礼·春官·小祝》:“祈福祥,顺丰年,逆时雨;寧风旱,弥烖兵,远辠疾。”《后汉书·寇荣传》:“顾陛下思 帝尧 五教在宽之德,企 成汤 避远谗夫之诫,以寧风旱,以弭灾兵。”
- 5.
血祥释义:旧指兵灾的预兆。 《宋史·五行志二下》:“建炎 元年八月庚午,东北方有赤气。占曰:‘血祥。’四年五月,洞庭湖 夜赤光如火见东北,亙天,俄转东南,此血祥也。”
- 6.
赤气释义:⒈红色的云气。古代以二至(夏至、冬至)、二分(春分、秋分)之日观云色,谓赤色者主兵荒。见《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汉 郑玄 注。后因以赤气为兵灾之象。唐 李商隐《失题》诗:“三灵迷赤气,万汇叫苍旻。”冯浩 笺注引《三辅旧事》:“汉 作 灵臺 观气,黄气为疾病,赤气为兵,黑气为水。”《宋史·五行志二下》:“建炎 元年八月庚午,东北方有赤气,占曰:‘血祥’。”⒉红色的云气。传说谓帝王的祥瑞。旧史稗说中每载帝王降生或所处之地有赤气出现。旧题 汉 郭宪《洞冥记》:“汉武皇帝 未生之时,景帝 梦一赤
- 7.
赤风释义:⒈天赤而有大风,古代以为兵灾之兆。《太平御览》卷八七六引《春秋潜潭巴》:“天赤有大风,发屋折木,兵大起,行千里。”北魏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张天锡》:“十一年,有赤风昏闇。至十三年,苻坚 灭之。”唐 王昌龄《失题》诗:“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⒉南风。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二章:“赫赫烈烈,嘻嘻出出,朱霞降天,赤风烦热者,其火焚之炎炎耶!”⒊中医名词。指火气或热邪。《素问·本病论》:“久而不降,伏之化鬱,寒胜復热,赤风化疫,民病面赤心烦,头痛目眩也。”
- 8.
辟兵缯释义:旧俗端午节时系绕臂上的五彩丝线。谓可防避兵灾瘟疫,故名。
- 9.
辟兵释义:⒈躲避兵器伤害。⒉防避兵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