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咄 [gǔ duō]
1. 古部族名。亦指其聚居地区。
3. 兽名。
骨咄 引证解释
⒈ 古部族名。亦指其聚居地区。
引《新唐书·西域传下·骨咄》:“骨咄,或曰 珂咄罗。广长皆千里。王治 思助建城。多良马、赤豹。”
⒉ 兽名。
引《新唐书·回鹘传下》:“﹝ 黠戛斯 ﹞其兽有野马、骨咄、黄羊、羱羝。”
骨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合兵释义:几支军队联合在一起。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二章:“昔者 俄 之攻 突厥 也,始则 英 法 二国合纵拒之,后则 英、法、德、奥、意 五国合兵拒之,俄 即不能得志。”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七四二年(天宝 元年),回纥、葛逻禄、拔悉密 三部乘 突厥 内乱,合兵攻杀 突厥 可汗 骨咄叶护。”
- 2.
蛇角释义:即骨咄犀。 名贵物品。可入药,亦可用作刀柄等。元 史浩《两钞摘腴》:“今所谓骨拙犀,乃蛇角也,以至毒能解毒,故曰蛊毒犀。”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二·蛇角》:“按《大明会典》云:蛇角出 哈密衞 …… 洪迈《松漠纪闻》云:骨咄犀,犀不甚大,纹如象牙,带黄色。作刀靶者,已为无价之宝也。”明 杨基《结客少年场行》:“衣以凤翎分缝织,带将蛇角徧鞓装。”参见“骨咄犀”。
- 3.
骨睹犀释义:即骨咄犀。
- 4.
骨突犀释义:即骨咄犀。
- 5.
骨笃释义:见“骨咄犀”。
- 6.
骨笃犀释义:见“骨咄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