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 [rén xíng dào]
1. 供步行者使用的走道,通常设置在道路的两侧;为步行者铺砌的路面。
英[ sidewalk; ]
2. 铺砌的或构筑的人行路面,常带栏杆扶手(如桥上或护墙上的)
英[ footwalk; ]
人行道 引证解释
⒈ 供步行者走的路。
引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溪的此岸是人行道,溪的彼岸是马道。”
⒉ 特指马路两旁供人步行的便道。
引巴金 《灭亡》第十八章:“他……走到马路那一面的人行道上去了。”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院子里,大街的人行道上都铺满了头夜的西风刮下来的黄叶。”
国语词典
人行道 [rén xíng dào]
⒈ 专供行人通行的骑楼、走廊、地面道路、人行天桥及人行地下道。
人行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乱烘烘释义:乱哄哄。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我叫化的乱烘烘一陌纸,拾得粗坌坌几根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二回:“这里乱烘烘的忙着,那里会做梦想到太太已经动身了呢。”巴金《寒夜》十三:“他走在人行道上,脑子里乱烘烘的。”
- 2.
亿中释义:谓料事能中。 语本《论语·先进》:“赐 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论语·宪问》“有德者必有言”三国 魏 何宴 集解:“德不可以亿中,故必有言。”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三:“是以古之人行道而委命,不敢用亿中以为信也。”《明史·解缙传》:“此类非一,颇皆亿中。”
- 3.
便道释义:⒈近便的小路;顺便的路:地里一条小道,是贪走便道的人踩出来的。⒉马路两边供人行走的道路;人行道:行人走便道。⒊正式道路正在修建或修整时临时使用的道路。
- 4.
刮板释义:⒈一端有一横条的带柄工具,横条上装有皮革或橡胶片,用以在(如人行道、窗玻璃或甲板)面上布开、推开或拭去液体。⒉用来修平新模制的砖的木板。
- 5.
南京长江大桥释义:在江苏省南京市下关与浦口之间。跨越长江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钢桁架梁桥。上层为公路桥,车行道宽15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25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正桥十孔,共长1577米,连同两端引桥总长:公路桥4589米,铁路桥6772米。正桥两端各有一对高达70米的桥头堡。1968年底建成通车,将原津浦、沪宁两铁路连接为京沪铁路。
- 6.
合成词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构成的词(区别于“单纯词”)。合成词可以分为两类。a)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根合成的,如“朋友、庆祝、火车、立正、照相机、人行道”。b)由词根加词缀构成的,如“桌子、瘦子、花儿 、木头、甜头、阿姨”。前一类也叫复合词,后一类也叫派生词。
- 7.
堆放释义:成堆地放置:不要在人行道上堆放建筑材料。
- 8.
抄近路释义:走近路(如不走大道或人行道而横穿田野或空地)
- 9.
护栏释义:⒈设置在路边或人行道与车道之间的铁栅栏。⒉起保护作用的栏杆:草地周围有护栏。
- 10.
横坡释义:指的是路幅和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横向坡度。指路面、分隔带、人行道、绿化带等的横向倾斜度。以百分率表示。
- 11.
步道释义:指人行道:加宽步道。
- 12.
白凉衫释义:宋 代一般未中式的士人的便服。《朱子语类》卷九一:“宣和 末,京师士人行道间犹著衫帽,至渡 江 戎马中乃变为白凉衫。绍兴 二十年间士人犹是白凉衫,至后来军兴又变为紫衫,皆戎服也。”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且休夸 潘安 貌欠十分,子建 才非八斗,单只是白凉衫稳缀着鸳鸯扣,上下无半点儿不风流。”
- 13.
盲道释义:在人行道上或其他场所为方便盲人行走而铺设的道路,用特制的砖块铺成,砖块上有凸出的条纹、圆点等。
- 14.
缘石释义:砌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交界线上的长条形砖或混凝土块,通常略高出车行道的路面。 也叫牙石。
- 15.
行人道释义:即人行道。大道两旁的人行便道。
- 16.
车行道释义:(区别于“人行道”)。
- 17.
金门大桥释义:世界著名大桥之一。 跨越金门海峡,北连加利福尼亚州,南接旧金山半岛的钢结构悬索桥。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全长19812米,主跨长1280米。桥面宽274米,有六条车行道和两条人行道。桥孔高61米,大型船只均可通行。桥的南北各耸立一座门字形巨型桥塔,塔高3425米。桥塔支持着两根直径各为9042厘米的钢绳,凭借这两根钢绳,把大桥高悬在半空中。为旧金山的象征。1937年建成。
- 18.
面层释义:混凝土(如在地面、人行道、车道或路缘上)最后一层的半英寸到一英寸厚的砂浆。
- 19.
马路牙子释义:⒈亦作“马路崖子”。 方言。指马路和人行道相接的部分。⒉方言。指街头流浪儿。
- 20.
驮道释义:供驮运货物的牲口行走的道路。《新华半月刊》1958年第4期:“资源分散,地处深山的地区,应先求有路可通,开辟人行道,驮道。”
人行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乱烘烘释义:乱哄哄。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我叫化的乱烘烘一陌纸,拾得粗坌坌几根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二回:“这里乱烘烘的忙着,那里会做梦想到太太已经动身了呢。”巴金《寒夜》十三:“他走在人行道上,脑子里乱烘烘的。”
- 2.
亿中释义:谓料事能中。 语本《论语·先进》:“赐 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论语·宪问》“有德者必有言”三国 魏 何宴 集解:“德不可以亿中,故必有言。”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三:“是以古之人行道而委命,不敢用亿中以为信也。”《明史·解缙传》:“此类非一,颇皆亿中。”
- 3.
便道释义:⒈近便的小路;顺便的路:地里一条小道,是贪走便道的人踩出来的。⒉马路两边供人行走的道路;人行道:行人走便道。⒊正式道路正在修建或修整时临时使用的道路。
- 4.
刮板释义:⒈一端有一横条的带柄工具,横条上装有皮革或橡胶片,用以在(如人行道、窗玻璃或甲板)面上布开、推开或拭去液体。⒉用来修平新模制的砖的木板。
- 5.
南京长江大桥释义:在江苏省南京市下关与浦口之间。跨越长江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钢桁架梁桥。上层为公路桥,车行道宽15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25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正桥十孔,共长1577米,连同两端引桥总长:公路桥4589米,铁路桥6772米。正桥两端各有一对高达70米的桥头堡。1968年底建成通车,将原津浦、沪宁两铁路连接为京沪铁路。
- 6.
合成词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构成的词(区别于“单纯词”)。合成词可以分为两类。a)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根合成的,如“朋友、庆祝、火车、立正、照相机、人行道”。b)由词根加词缀构成的,如“桌子、瘦子、花儿 、木头、甜头、阿姨”。前一类也叫复合词,后一类也叫派生词。
- 7.
堆放释义:成堆地放置:不要在人行道上堆放建筑材料。
- 8.
抄近路释义:走近路(如不走大道或人行道而横穿田野或空地)
- 9.
护栏释义:⒈设置在路边或人行道与车道之间的铁栅栏。⒉起保护作用的栏杆:草地周围有护栏。
- 10.
横坡释义:指的是路幅和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横向坡度。指路面、分隔带、人行道、绿化带等的横向倾斜度。以百分率表示。
- 11.
步道释义:指人行道:加宽步道。
- 12.
白凉衫释义:宋 代一般未中式的士人的便服。《朱子语类》卷九一:“宣和 末,京师士人行道间犹著衫帽,至渡 江 戎马中乃变为白凉衫。绍兴 二十年间士人犹是白凉衫,至后来军兴又变为紫衫,皆戎服也。”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且休夸 潘安 貌欠十分,子建 才非八斗,单只是白凉衫稳缀着鸳鸯扣,上下无半点儿不风流。”
- 13.
盲道释义:在人行道上或其他场所为方便盲人行走而铺设的道路,用特制的砖块铺成,砖块上有凸出的条纹、圆点等。
- 14.
缘石释义:砌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交界线上的长条形砖或混凝土块,通常略高出车行道的路面。 也叫牙石。
- 15.
行人道释义:即人行道。大道两旁的人行便道。
- 16.
车行道释义:(区别于“人行道”)。
- 17.
金门大桥释义:世界著名大桥之一。 跨越金门海峡,北连加利福尼亚州,南接旧金山半岛的钢结构悬索桥。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全长19812米,主跨长1280米。桥面宽274米,有六条车行道和两条人行道。桥孔高61米,大型船只均可通行。桥的南北各耸立一座门字形巨型桥塔,塔高3425米。桥塔支持着两根直径各为9042厘米的钢绳,凭借这两根钢绳,把大桥高悬在半空中。为旧金山的象征。1937年建成。
- 18.
面层释义:混凝土(如在地面、人行道、车道或路缘上)最后一层的半英寸到一英寸厚的砂浆。
- 19.
马路牙子释义:⒈亦作“马路崖子”。 方言。指马路和人行道相接的部分。⒉方言。指街头流浪儿。
- 20.
驮道释义:供驮运货物的牲口行走的道路。《新华半月刊》1958年第4期:“资源分散,地处深山的地区,应先求有路可通,开辟人行道,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