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粮 [yú liáng]
1. 指吃和用以外剩余下的粮食。
英[grain surplus;]
余粮 引证解释
⒈ 指吃和用以外馀下的粮食。
引《商君书·靳令》:“民有餘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
元 王晔 《桃花女》楔子:“耕牛无宿草,仓鼠有餘粮。”
艾芜 《夜归》:“你要是到粮食公司去看看就晓得了,你看好多人送馀粮去卖。”
国语词典
余粮 [yú liáng]
⒈ 剩余的粮食。
余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储积释义:⒈储存积聚;积蓄:储积余粮。 储积能量。⒉指积蓄的财物:家无储积。
- 2.
坐仓释义:宋 代诸军有余粮愿籴入官,计价支钱,入其米于仓,谓之坐仓。 始行于 嘉祐 初,熙宁 三年(公元1070年)自京师推广至 河北、河东、陕西 诸路。南宋 继续实行。初为对军人的优惠,后成克减月粮的手段。宋 李纲《御戎论》:“又行坐仓之法,士有飢色,其何以战?”《宋史·食货志上三》:“其曰坐仓:熙寧 二年,令诸军餘粮愿糴入官者,计价支钱,復储其米於仓。”《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二年》:“初,帝用仪鸞司官 孙思道 言,行坐仓糴米法,王安石 以为善。坐仓者,以诸军餘粮愿糴入官者,计价支钱,復储其米於仓也。”
- 3.
常平仓释义:中国古代政府用于调节粮价的余粮储备粮仓。
- 4.
投售释义:拿到市场出售。如:农民踊跃投售余粮。
- 5.
括籴释义:征购民间余粮。《宋史·食货志上三》:“其曰括糴。元符 元年,涇原 经略使 章楶 请并边糴买,豫榜諭民,毋得与公家争糴,即官储有乏,括索赢粮之家,量存其所用,尽糴入官。”
- 6.
禹余粮释义:⒈中药名。又名禹粮石。为一种褐铁矿矿石。性微寒,味甘涩,有涩肠、止血功能。相传夏禹治水时弃其余粮于江中,化为此石,故名。见《太平御览》卷九八八引《博物志》。⒉麦门冬的别名。参见“禹葭”。⒊蒒草的别名。
- 7.
禹哀释义:中药名。太一余粮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二·太一余粮》。
- 8.
耕三余一释义:⒈耕种三年,积余一年的粮食。《礼记·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汉 桓宽《盐铁论·力耕》:“故三年耕而餘一年之蓄,九年耕有三年之蓄,此 禹 汤 所以备水旱而安百姓也。”⒉抗 日 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若干边区人民政府在大生产运动中提出“耕三餘一”的口号,号召军民积极生产,厉行节约,做到每家一年有四个月的余粮。续范亭《五百字诗》:“耕三须余一,岁岁不恐惶。”马可《夫妻识字》:“努力耕种,积草囤粮,耕三余一,防备灾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