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节宣 节宣的意思
jiéxuān

节宣

简体节宣
繁体節宣
拼音jié xuān
注音ㄐㄧㄝˊ ㄒㄩ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é jiē,(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xuān,(1) 公开说出,散布。【组词】:宣讲。宣传。宣战。宣称。宣言。宣叙调。心照不宣。(2) 疏导。【组词】:宣泄。(3) 古代帝王的大室。(4) 皇帝命令或传达皇帝的命令。【组词】:宣付。宣召(皇帝召见)。宣诏(传旨)。(5) 姓。

基本含义

指言行谨慎,举止端庄,不轻率放肆。

节宣的意思

节宣 [jié xuān]

1. 指或裁制或布散以调适之,使气不散漫,不壅闭。

3. 节制宣泄。

节宣 引证解释

⒈ 指或裁制或布散以调适之,使气不散漫,不壅闭。

《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於是乎节宣其气,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露其体。”
杜预 注:“宣,散也。”
北周 庾信 《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寒暑乖违,节宣失序;风水交侵,菁华已竭。”
宋 王安石 《上郎侍郎启二》:“伏惟顺序节宣,慰人所望。”
明 徐渭 《奉答少保公书》:“隆冬远道,全赖节宣,决策酬纷,翻宜暇豫。”

⒉ 节制宣泄。

《隋书·高祖纪下》:“五岳四镇,节宣云雨, 江、河、淮 、海,浸润区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水学·建闸》:“余以为 三江 既濬,建闸为急,何也?盖水利之盈虚,全在乎节宣。”


国语词典

节宣 [jié xuān]

⒈ 节制而使适度发泄。

《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于是乎节宣其气,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露其体。」


节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湫底释义:积滞不畅。 《左传·昭公元年》:“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露其体。”杜预 注:“湫,集也;底,滞也;露,羸也。壹之则血气集滞而体羸露。”唐 李商隐《为贺拔员外上李相公启》:“某素无灵气,夙昧摄生,乏 单豹 养内之功,闕 王吉 实下之效,湫底莫适,节宣失中。”
    • 2.
      癯毁释义:谓瘦瘠不堪,健康状况很坏。《新唐书·永安王涵传》:“寳应 初,河朔 平,涵 方母丧,夺哀持节宣慰,所至州县,非公事未尝言,蔬饭水饮,席地以瞑。使还,固请终制,代宗 见其癯毁,许之。”《新唐书·儒学传中·路敬淳》:“居亲丧,倚庐不出者三年。服除,号慟入门,形容癯毁,妻不之识。”
    • 3.
      节召释义:谓使者持节宣召。
    • 4.
      节宣释义:⒈指或裁制或布散以调适之,使气不散漫,不壅闭。 《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於是乎节宣其气,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露其体。”杜预 注:“宣,散也。”北周 庾信《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寒暑乖违,节宣失序;风水交侵,菁华已竭。”宋 王安石《上郎侍郎启二》:“伏惟顺序节宣,慰人所望。”明 徐渭《奉答少保公书》:“隆冬远道,全赖节宣,决策酬纷,翻宜暇豫。”⒉节制宣泄。《隋书·高祖纪下》:“五岳四镇,节宣云雨,江、河、淮、海,浸润区域。”清 钱泳《履园丛话·水学·建闸》
    • 5.
      襃宠释义:亦作“褒宠”。褒赏荣宠。晋 范宁《<春秋穀梁传>序》:“一字之褒宠,踰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胜市朝之挞。”宋 王安石《谢提转启》:“未期望履,尤切驰情,愿顺节宣,以需褒宠。”清 曾国藩《季弟事恒墓志铭》:“忠足以结主知,而襃宠不逮于生前。”
    • 6.
      风水释义:⒈风和水;风和雨。 《宋书·武帝纪上》:“公中流蹙之,因风水之势,贼舰悉泊西岸。”唐 李远《咏雁》:“关山多雨雪,风水损毛衣。”⒉风寒与湿气。北周 庾信《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加以寒暑乖违,节宣失序,风水交侵,菁华已竭。”⒊风光,风景。唐 李绅《移九江》诗:“楚 客喜风水,秦 人悲异乡。”《水浒传》第一二○回:“其山秀丽,松柏森然,甚有风水,和 梁山泊 无异。”⒋指遥远而阻隔的路途。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李季兰》:“或以从军万里,断絶音耗;或祗役连年,迢遥风水。”⒌指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

节宣(jiex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节宣是什么意思 节宣读音 怎么读 节宣,拼音是jié xuān,节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节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