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邀请 邀请的意思
yāoqǐng

邀请

简体邀请
繁体邀請
拼音yāo qǐng
注音ㄧㄠ ㄑㄧㄥ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āo,(1) 约请。【组词】:邀请。邀集。应邀。(2) 取得,希求。【组词】:邀赏。邀准。邀宠。邀功请赏。(3) 阻留。【例句】:邀击(拦击)。邀截。

qǐng,(1) 求。【组词】:请求。请示。请假(jiǎ )。请命。请战。请教(jiào )。请愿。请君入瓮。请缨(喻请战杀敌)。(2) 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组词】:请进。请坐。请安。请便。(3) 延聘、邀、约人来。【组词】:请客。请柬。邀请。(4) 谒见、会见。【例句】:“造请诸公,不避寒暑”。

基本含义

邀请他人参与某项活动或参加某个场合。

邀请的意思

邀请 [yāo qǐng]

1. 请人出席或参加。

邀请客人吃饭。

[ invite; send an invitation to; ]

2. 发出请帖。

他并不邀请,而是命令。

3. 正式请求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去约定的地方,或是做某件事。

邀请他做主管。

邀请 引证解释

⒈ 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到约定的地方去。

唐 卢纶 《浑赞善东斋戏赠陈归》诗:“公子无仇可邀请, 侯 赢此坐是何人。”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邀请 关公 江 下赴会为庆,此人必无所疑。”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九:“经不住他再三邀请,只好勉强去了。”


国语词典

邀请 [yāo qǐng]

⒈ 招请。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寺僧出来迎接著,问了姓名,邀请吃茶。」
《儒林外史·第二回》:「新年初三,我备了个豆腐饭邀请亲家,想是有事不得来了?」

聘请 约请

驱除


邀请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应邀释义:接受邀请:应邀前往。
    • 2.
      驱除释义:赶走;除掉:驱除蚊蝇。驱除邪恶。驱除不良情绪。

邀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顾释义:⒈指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访聘诸葛亮。 ⒉泛指一再顾访或诚意邀请。
    • 2.
      三顾茅庐释义:也说三顾草庐。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
    • 3.
      三顾草庐释义: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同“草庐三顾”。
    • 4.
      不请自来释义:不用邀请自己前来,多指不速之客。
    • 5.
      不速释义:谓未受邀请而突然来临。
    • 6.
      不速之客释义:不请自来的客人。《周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速:邀请。
    • 7.
      不速客释义:不速客一个不属于这个棋局的人。速:邀请。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
    • 8.
      乡请释义:南宋 科举制度,于乡贡前一年先行乡饮酒礼,然后送试院。州县邀请合格应举的士子赴乡饮酒礼,称为“乡请”。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 柯公 是年乡请,次年登科。”
    • 9.
      书办释义:管办文书的属吏。 亦泛指掌管文书翰墨的人。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书办》:“书办为筦文书者通称。”明 沉德符《野获编·两殿两房中书》:“其中书房入直者,称天子近臣,从事翰墨,如阁臣 王文通 以 永乐 甲榜翰林修撰,供事 文华殿;宣德 年间 沉度 已正拜翰林学士,沉粲 已官右春坊右庶子,尚结衔 文华殿 书办。”《西游记》第九六回:“﹝员外﹞出了经堂,吩咐书办,写了百十个简帖儿,邀请邻里亲戚,明早奉送 唐 朝老师西行。”《老残游记》第五回:“旁边一个书办先王拿过单子念道。”梁启超《变法通议·学校总论》:“
    • 10.
      催请释义:旧时定期宴客,临期主人再次催客赴宴,谓之催请。 亦泛指催促邀请。
    • 11.
      公请释义:⒈众人公开联合邀请。⒉联合宴请。
    • 12.
      决斗释义:⒈决定最后胜败的你死我活的斗争。⒉过去欧洲流行的一种习俗。两人发生争执,相持不下,约定时间、地点,并邀请证人,彼此用武器格斗。
    • 13.
      函请释义:用书信请求或邀请。 《曾纪泽日记·光绪五年正月二十三日》:“是以公使初莅使任,外部必函请开列从官姓名职业,云以备宴会时致柬邀请。”郭希仁《从戎纪略》:“余乃函请 翔初,东出视师。”鲁迅《书信集·致开明书店》:“故今特函请贵局此后将未付该社之款,全数扣留,并即交下。”
    • 14.
      函邀释义:用书信方式邀请。
    • 15.
      刺请释义:以名刺邀请。
    • 16.
      却之不恭释义:客套话。常与“受之有愧”连用。在准备接受礼物或接受邀请时说,意思是拒绝了就显得不恭敬。《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 却:拒绝。
    • 17.
      吃请释义:接受邀请(多指对自己有所求的人的邀请)去吃饭:吃请受贿。
    • 18.
      吹风释义:⒈被风吹,身体受风寒:吃了药别吹风。 ⒉洗发后,用吹风机把热空气吹到头发上,使干而伏贴。⒊(吹风儿)有意透露意向或信息使人知道:他吹风儿要咱们邀请他参加晚会。我先给你们吹吹风,大家好有个思想准备。
    • 19.
      嘉招释义:⒈谓朝廷的征聘。⒉邀请的美称。
    • 20.
      回执释义:⒈回条。⒉向寄件人证明某种邮件已经递到的凭据,由收件人盖章或签字交邮局寄回给寄件人。⒊会议通知或邀请函所附的填写后寄回寄件人的部分,内容包括能否应邀出席等。

邀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顾释义:⒈指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访聘诸葛亮。 ⒉泛指一再顾访或诚意邀请。
    • 2.
      三顾茅庐释义:也说三顾草庐。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
    • 3.
      三顾草庐释义: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同“草庐三顾”。
    • 4.
      不请自来释义:不用邀请自己前来,多指不速之客。
    • 5.
      不速释义:谓未受邀请而突然来临。
    • 6.
      不速之客释义:不请自来的客人。《周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速:邀请。
    • 7.
      不速客释义:不速客一个不属于这个棋局的人。速:邀请。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
    • 8.
      乡请释义:南宋 科举制度,于乡贡前一年先行乡饮酒礼,然后送试院。州县邀请合格应举的士子赴乡饮酒礼,称为“乡请”。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 柯公 是年乡请,次年登科。”
    • 9.
      书办释义:管办文书的属吏。 亦泛指掌管文书翰墨的人。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书办》:“书办为筦文书者通称。”明 沉德符《野获编·两殿两房中书》:“其中书房入直者,称天子近臣,从事翰墨,如阁臣 王文通 以 永乐 甲榜翰林修撰,供事 文华殿;宣德 年间 沉度 已正拜翰林学士,沉粲 已官右春坊右庶子,尚结衔 文华殿 书办。”《西游记》第九六回:“﹝员外﹞出了经堂,吩咐书办,写了百十个简帖儿,邀请邻里亲戚,明早奉送 唐 朝老师西行。”《老残游记》第五回:“旁边一个书办先王拿过单子念道。”梁启超《变法通议·学校总论》:“
    • 10.
      催请释义:旧时定期宴客,临期主人再次催客赴宴,谓之催请。 亦泛指催促邀请。
    • 11.
      公请释义:⒈众人公开联合邀请。⒉联合宴请。
    • 12.
      决斗释义:⒈决定最后胜败的你死我活的斗争。⒉过去欧洲流行的一种习俗。两人发生争执,相持不下,约定时间、地点,并邀请证人,彼此用武器格斗。
    • 13.
      函请释义:用书信请求或邀请。 《曾纪泽日记·光绪五年正月二十三日》:“是以公使初莅使任,外部必函请开列从官姓名职业,云以备宴会时致柬邀请。”郭希仁《从戎纪略》:“余乃函请 翔初,东出视师。”鲁迅《书信集·致开明书店》:“故今特函请贵局此后将未付该社之款,全数扣留,并即交下。”
    • 14.
      函邀释义:用书信方式邀请。
    • 15.
      刺请释义:以名刺邀请。
    • 16.
      却之不恭释义:客套话。常与“受之有愧”连用。在准备接受礼物或接受邀请时说,意思是拒绝了就显得不恭敬。《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 却:拒绝。
    • 17.
      吃请释义:接受邀请(多指对自己有所求的人的邀请)去吃饭:吃请受贿。
    • 18.
      吹风释义:⒈被风吹,身体受风寒:吃了药别吹风。 ⒉洗发后,用吹风机把热空气吹到头发上,使干而伏贴。⒊(吹风儿)有意透露意向或信息使人知道:他吹风儿要咱们邀请他参加晚会。我先给你们吹吹风,大家好有个思想准备。
    • 19.
      嘉招释义:⒈谓朝廷的征聘。⒉邀请的美称。
    • 20.
      回执释义:⒈回条。⒉向寄件人证明某种邮件已经递到的凭据,由收件人盖章或签字交邮局寄回给寄件人。⒊会议通知或邀请函所附的填写后寄回寄件人的部分,内容包括能否应邀出席等。

邀请造句

1.他本来不想去,可是人家再三再四地邀请,盛情难却,他只好去了。

2.党中央邀请各民主党派共商国家大计。

3.这位博士席丰履厚,好几家用人单位都向他发来邀请函。

4.埃莉诺不甘示弱,邀请了她的两名秘书。

5.他太热情了,再三再四地邀请我去他家做客。

6.受到你的邀请,我感到受宠若惊。

7.她婉言谢绝了朋友的邀请

8.他婉言谢绝了我们的邀请

9.他婉言谢绝了朋友们的邀请,独自回老家去了。

10.不要随便邀请不熟悉的朋友到家里,以免引狼入室。

11.邀请恐怖组织参加会谈是引狼入室。

12.贵校派人专程来邀请我,盛情难却,我将准时出席研讨会。

13.老李多次邀请我们到他家乡去玩,盛情难却,我们终于在今年春节去了。

14.他的这次婚礼邀请了它所有的朋友,朋友们也都纷至沓来。

15.在一个盛大的晚会上,风度翩翩的男士落落大方地邀请女士们跳舞。

16.这个节目言之有物,所邀请的来宾都是学有专精。

17.他一面忙着照顾弟妹一面婉拒了同学们的邀请

18.夜幕降临,幽蓝幽蓝的天空中点缀着无数小星星,一闪一闪地,仿佛在邀请人们到广阔的太空去遨游。

19.金黄的迎春花开放了在微风的吹动下频频向我点头,在邀请我与她共舞呢!

20.他被邀请为这本新书拟写书评。

邀请(yaoq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邀请是什么意思 邀请读音 怎么读 邀请,拼音是yāo qǐng,邀请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邀请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