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宛 [dà yuān]
1. 古国名。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北通康居,南面和西南面与大月氏接,产汗血马。大约在今苏联费尔干纳盆地。见《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上·大宛国》。因其地产名马,后亦称骏马为“大宛”。
大宛 引证解释
⒈ 古国名。为 西域 三十六国之一,北通 康居,南面和西南面与 大月氏 接,产汗血马。大约在今 苏联 费尔干纳 盆地。见《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上·大宛国》。因其地产名马,后亦称骏马为“大宛”。
引唐 白行简 《李娃传》:“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驰至。”
国语词典
大宛 [dà yuān]
⒈ 国名。汉时为西域诸国,后为汉武帝所破,即今中亚细亚乌兹别克共和国的一邑。
⒉ 大宛所产的马。
引唐·白行简《李娃传》:「食顷,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驰至。」
大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得要领释义:《史记·大宛列传》:“骞从月氏(zhī)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 原意是汉派张骞出使西域,想联合月氏国共同攻打匈奴,月氏没有中肯而明确的答复。后用以指没有掌握事物的要点和关键。
- 2.
中城释义:⒈内城。《春秋·成公九年》:“城中城。”江永《春秋地理考实·成公九年》:“此经中城所在……是 鲁 城之内城耳,以为邑名误矣。”《史记·大宛列传》:“其外城坏,虏 宛 贵人勇将 煎靡。宛 大恐,走入中城。”⒉指位置居中之城。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酒食》:“武溪 夷 田强 遣长子 鲁 居上城;次子 玉 居中城;小子 仓 居下城。三垒相次,以拒 王莽。”
- 3.
中马释义:⒈指古代驾车时居中的马。又称服马。《左传·定公九年》“吾从子如驂之靳”晋 杜预 注:“靳,车中马也。”唐 孔颖达 疏:“靳是中马之驾具,故以靳表中马。《诗》云:‘騏騮是中,騧驪是驂。’是名服马为中马也。”⒉中等的马。《史记·大宛列传》:“汉 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牡牝三千餘匹。”《新唐书·百官志三》:“掌饲马牛,给养杂畜。良马一丁,中马二丁,駑马三丁,乳驹、乳犊十给一丁。”
- 4.
九译释义:⒈辗转翻译。《史记·大宛列传》:“重九译,致殊俗。”张守节 正义:“言重重九遍译语而致。”《文选·张衡<东京赋>》:“重舌之人九译,僉稽首而来王。”薛综 注:“重舌谓晓夷狄语者。九译,九度译言始至中国者也。”《晋书·文帝纪》:“虽西旅远贡,越裳 九译,义无以踰。”唐 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东蛮》:“睢盱万伏乖,咿嗢九译重。”⒉指边远地区或外国。《晋书·江统传》:“周公 来九译之贡,中宗 纳单于之朝。”唐 包佶《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归国》诗:“上才生下国,东海是西邻。九译蕃君使,千年圣主臣。”元 耶律楚材《
- 5.
侍子释义:⒈古代属国之王或诸侯遣子入朝陪侍天子,学习文化,所遣之子称侍子。《后汉书·光武帝纪下》:“鄯善 王、车师 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奉献,愿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乃还其侍子,厚加赏赐。”《后汉书·西域传·疏勒国》:“五年,臣磐 遣侍子与 大宛 莎车 使俱诣闕贡献。”《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十三年》:“燕王 遣使入贡於 魏,请送侍子。”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第三章第五节:“西汉 时期,西域 诸国的贵族子弟多到 长安,学 汉 文化。国王的儿子称为侍子,得到朝廷更多的优待。”⒉可以侍奉双亲的儿子。唐
- 6.
入质释义:诸侯、属国或藩部送其子弟于中央朝廷,以为人质,表示臣服。《史记·大宛列传》:“﹝ 宛贵人 ﹞立 毋寡 昆弟曰 蝉封 为 宛王,而遣其子入质於 汉。”《汉书·匈奴传上》:“单于爱之,阳许曰:‘吾为遣其太子入质於 汉,以求和亲。’”《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云南 官员子弟入质,臣谓达官子弟当遣,余宜罢。”
- 7.
堂邑释义:⒈春秋 楚 地,本名 棠。 《左传·襄公十四年》:“子囊 师於 棠 以伐 吴。”后属 吴,称 堂邑。今 江苏 六合 稍西而北。⒉复姓。《史记·大宛列传》有 堂邑父。
- 8.
大宛马释义:古代西域 大宛 国所产的良马。
- 9.
大宛释义:古国名。为 西域 三十六国之一,北通 康居,南面和西南面与 大月氏 接,产汗血马。大约在今 苏联 费尔干纳 盆地。见《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上·大宛国》。因其地产名马,后亦称骏马为“大宛”。
- 10.
天宛释义:古兵家称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大宛马。
- 11.
宛马释义:古代西域 大宛 所产的名马。 后亦泛指北地所产好马。
- 12.
寇盗释义:⒈盗贼。《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金玉崇而寇盗至,名位高而忧责集。”清 倦圃野老《庚癸纪略》:“富户俱称无钱,虽存亡危急之秋,寧资寇盗。”瞿秋白《饿乡纪程》四:“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革命,只赚着一舆台奴婢匪徒寇盗的独裁制。”⒉侵扰劫掠。《史记·大宛列传》:“昆明 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輒杀略 汉 使,终莫得通。”《后汉书·班超传》:“往者 匈奴 独擅 西域,寇盗 河西,永平 之末,城门昼闭。”清 顾炎武《日知录·选补》:“
- 13.
寻河释义:指张骞出使大宛等地寻找黄河源头。
- 14.
导译释义:⒈亦作“导绎”。 向导兼翻译。《史记·大宛列传》:“乌孙 发导译送 騫 还。”《史记·大宛列传》:“﹝ 大宛 ﹞遣 騫,为发导绎,抵 康居。”《资治通鉴·汉武帝元朔三年》:“为发导译。”胡三省 注:“导者,引路之人;译者,传言之人也。”⒉翻译。宋 惠洪《冷斋夜话·光梵大师惟净》:“上遣都知 罗宗 译经润文。夏英公 竦 诣传法院导译,冀得祥异之语以讖国。净 焚香导译,逾刻乃曰:天竺 无此字,不通辩译。”
- 15.
小众释义:一小部分人。《公羊传·桓公十六年》:“﹝ 卫侯 朔 ﹞不能使 卫 小众越在 岱 阴 齐。”《史记·大宛列传》:“始 月氏 居 敦煌、祁连 閒,及为 匈奴 所败,乃远去……其餘小众不能去者,保 南山羌,号 小月氏。”
- 16.
少从释义:古谓出国使者随从中之地位低微者。《史记·大宛列传》:“而 汉 使者往既多,其少从率多进熟於天子,言曰:‘宛 有善马在 贰师城,匿不肯与 汉 使。’”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或云从行之微者也。”一说为使者的少年随从。《汉书·张骞传》:“其少从率进熟於天子。”颜师古 注:“汉 时谓随使而出外国者为少从,总言其少年而从使也。”
- 17.
岁遗释义:每年进献的钱物。《汉书·陈汤传》:“﹝ 郅支单于 ﹞又遣使责 闔苏、大宛 诸国岁遗,不敢不予。”颜师古 注:“岁遗者,年常所献遗之物。”《宋史·食货志下一》:“而 契丹 邀割地,復增岁遗至五十万。”
- 18.
巨胜释义:黑胡麻的别名。《神农本草经》卷一:“胡麻……一名巨胜。”《参同契》卷上:“巨胜尚延年,还丹可入口。”唐 曹唐《黄初平将入金华山》诗:“白羊成队难收拾,喫尽溪边巨胜花。”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一·胡麻》﹝集解﹞引 陶弘景 曰:“胡麻,八穀之中,惟此为良。纯黑者名巨胜,巨者大也。本生 大宛,故名胡麻。又以茎方者为巨胜,圆者为胡麻。”
- 19.
币财释义:礼物,财货。《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鲁 人买之,百两一布,以道之不通,先入币财。”《史记·大宛列传》:“遣使 柏始昌、吕越人 等岁十餘辈,出此初郡抵 大夏,皆復闭 昆明,为所杀,夺币财,终莫能通至 大夏 焉。”
- 20.
康居释义:⒈古西域国名。东界 乌孙,西达 奄蔡,南接 大月氏,东南临 大宛,约在今 巴尔喀什湖 和 咸海 之间,王都 卑阗城。北部是游牧区,南部是农业区。南部城市较多,有五小王分治。汉元帝 永光 元年(公元前43年),康居王 迎 匈奴 郅支单于 居 康居 东部合力对抗 乌孙。元帝 建昭 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 甘延寿、副校尉 陈汤 率军入 康居,击杀 郅支单于。东汉 时,栗弋、严、奄蔡 均为 康居 属国。晋 武帝 泰始 中(公元265-274),遣使献善马,南北朝 时,役属于 嚈哒。⒉唐 羁縻都督府名。永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