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 [ān píng]
1. 平安。
安平 引证解释
⒈ 平安。
引《韩非子·六反》:“君上之於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汉 焦赣 《易林·旅之家人》:“土陷四维,安平不危,利以居止,保有玉女。”
宋 司马光 《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一状》:“况所受祖宗光明盛大之基业,岂可不为之深思远虑,措之於安平坚固之地,以保万世无疆之休哉。”
明 方孝孺 《答郑仲辩书》:“閔夫人之陷溺,而欲拯之于安平之涂,诚不自知其过虑也。”
丝弦剧《空印盒》第八场:“事到临危,常转安平,苍天不绝无路人。”
安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十二相释义:佛教语。谓佛陀具有的三十二种不同凡俗的显著特征,与微细特征八十种“好”,合称“相好”。如足下安平、手指纤长、金色、丈光、身如师子、广长舌、绀青眼、顶成肉髻和眉间白毫等相。各经所举略有出入。详见《大智度论》卷四。
- 2.
东长堤村释义:东长堤村位于河北安平县刘吉口乡北部,以农业为主。
- 3.
两丱释义:一种幼童发式。 发髻向上分开,如两角。亦借指童年。唐 李商隐《安平公诗》:“其弟 炳章 犹两丱,瑶林琼树含奇花。”
- 4.
傜役释义:亦作“傜伇”。 古代官方规定的平民(主要是农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时期内或特殊情况下所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一般有力役、军役和杂役。历代以来,名目繁多,办法苛严。汉 王符《潜夫论·实边》:“此均苦乐、平傜伇、充边境、安中国之要术也。”《南史·循吏传序》:“继以昏乱,政以羣孽,赋调云起,傜役无度。”《新唐书·来济传》:“省傜役,驭下之宜也。”《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时,天下安平,人无傜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
- 5.
八达释义:⒈道路八面相通。⒉亦作“八闥”。八牖。⒊三国魏司马懿字仲达,兄弟七人都以“达”为字,故时号为八达。见《晋书·安平献王孚传》。⒋称三国魏诸葛诞等八位闻达之士。⒌称晋胡毋辅之、谢鲲等八位放达之士。
- 6.
农丁释义:指青壮年农民。《晋书·安平献王孚传》:“关中 连遭贼寇,穀帛不足,遣 冀州 农丁五千屯於 上邽,秋冬习战阵,春夏修田桑。”
- 7.
切齿人释义:指仇人。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逸文》:“邵尧夫 居 洛 四十年,安平乐道,自云未尝皱眉,故诗云:‘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明 范受益《寻亲记·告借》:“平生莫作亏心事,世人应无切齿人。”
- 8.
北里释义:⒈古舞曲名。⒉称委靡粗俗的曲乐。⒊唐长安平康里位于城北,亦称北里。其地为妓院所在地。后因用以泛称娼妓聚居之地。⒋北面的里巷。
- 9.
台南市释义:在台湾省本岛西南部、纵贯铁路线上。是台湾最早兴起的城市。1945年设市。人口703万(1994年)。曾为台湾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为台湾省南部重要城市和工业中心。古迹有延平郡王祠(郑成功庙)、台南孔庙、赤嵌楼和安平港古堡等。
- 10.
啦克了释义:“去哪了”“去哪里”,陕北地区,榆林和延安平时交流用语尤为广泛,也是王艳小姑娘2015年初创办的“lakele”网站的起名缘由。
- 11.
天骨释义:⒈星相家谓天庭多奇骨者,人物杰出。 多指人的气度、格调而言。《艺文类聚》卷五十引 汉 蔡邕《荆州刺史庾侯碑》:“视(或作“朗”)鉴出於自然,英风发乎天骨。”唐 杨炯《送并州旻上人诗序》:“旻上人 天骨多奇,神情独王。”明 张煌言《春心》诗:“天骨原萧散,能消许事侵。”⒉称美诗文风骨。宋 王安石《寄慎伯筠》诗:“多为峭句不姿媚,天骨老硬无皮肤。”⒊指骏马的躯干。《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安平 赵孔曜 荐 輅 於 冀州 刺史”裴松之 注引《管辂别传》曰:“然见 清河郡 内有一騏驥,拘縶后廐歷年,去 王良、伯
- 12.
奸贪释义:⒈亦作“奸贪”。邪恶贪贿。《后汉书·陈宠传》:“西州 豪右并兼,吏多姦贪,诉讼日百数。”《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长安元年》:“天官侍郎 安平 崔玄暐,性介直,未尝请謁。执政恶之,改文昌左丞。月餘,太后谓 玄暐 曰:‘自卿改官以来,闻令史设斋自庆。此欲盛为姦贪耳;今还卿旧任。’”⒉指以非法手段取利。太平天囯 洪仁玕《资政新篇》:“商贾指东説西,皆为奸贪诡譎。”⒊指邪恶贪贿的官吏。元 曹伯启《休日陪汉阳诸名公登秋兴亭觞咏》:“知音更有驄马客,威稜坐可惩奸贪。”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六章:“目前奸贪横行,公道
- 13.
岁月无恙释义:日子平安平淡,身体健康,无恙是没有疾病的意思。
- 14.
张协释义:西晋文学家。 字景阳,安平武邑(今属河北)人。与兄张载、弟张亢合称“三张”,其文学成就高于二人。曾任河间内史,后避乱辞官,卒于家中。作品以《杂诗》十首最著名。明人辑有《张景阳集》。
- 15.
彫龙释义:雕镂龙文。喻文辞博大恢弘,不同凡响。《北史·李纬传》:“梁 谢藺 来聘,纬 劳之。藺 问 安平 诸 崔,纬 曰:‘子玉 以还,彫龙絶矣。’”《北史·薛辩薛寘薛憕传论》:“寘 憕 并学称该博,文擅彫龙,或挥翰凤池,或者书麟阁,咸居禄位,各逞琳琅。”参见“雕龙”。
- 16.
惠化释义:旧谓地方官为人所称道的政绩和教化。《三国志·魏志·卢毓传》:“迁 安平、广平 太守,所在有惠化。”唐 李白《赠徐安宜》诗:“清风动百里,惠化闻京师。”宋 孔平仲《续世说·政事》:“齐 乐预 为 永世 令,人怀其德,卒於官……市人皆泣,其惠化如此。”
- 17.
执守释义:⒈持守;坚持。 《参同契》卷下:“栖迟僻陋,忽略令名,执守恬淡,希时安平。”宋 范仲淹《上时相议制举书》:“然必顾瞻礼义,执守规矩,不犹愈于学非而博者乎!”章炳麟《代议然否论》:“余固非执守共和政体者。”⒉犹操守。亦指保持节操。唐 赵璘《因话录》卷五:“裴公 曰:‘公诚佳士,但此官与公不相当,不敢以故人之私,而隳朝廷纲纪……’其执守如此。”《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上无执守,为汝辈所惑。”章炳麟《革命道德说》:“往者士人多以借权为良策,吾尝斥之,以为执守未坚,而沦没於富贵之中,则鲜不毁方而合矣
- 18.
支计释义:⒈收支会计之事;财用。《晋书·安平献王孚传》:“初,魏文帝 置度支尚书,专掌军国支计。”《旧唐书·韦思谦传》:“国家租赋,太半私门。私门则资用有餘,国家则支计不足。”⒉筹划。唐 张九龄《敕河西节度使牛仙客书》:“破虏灭胡,必在此举。卿可火速支计,无失便宜。”《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十二年》:“比见奏贼皆不以实,遂使失於支计,不时翦除。”
- 19.
敺役释义:役使。 引申为运用。明 李东阳《安平镇减水石坝记》:“利与害相值,必较多寡以为重轻,若敺役土石,当水之怒,费多而利寡,此古人所深戒。”
- 20.
昼见释义:⒈白昼晋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郑安平 曰:‘臣里中有 张禄 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其人有仇,不敢昼见。’”⒉白昼看见。北齐 刘昼《新论·鄙名》:“今野人昼见蟢子者,以为有喜乐之瑞。”⒊白昼出现。《韩诗外传》卷二:“夫日月之薄蚀,怪星之昼见,风雨之不时,是无世而不尝有也。”《汉书·高后纪》:“六年春,星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