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补授 补授的意思
shòu

补授

简体补授
繁体補授
拼音bǔ shòu
注音ㄅㄨˇ ㄕㄡ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ǔ,(1) 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组词】:缝补。补葺。亡羊补牢。(2)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组词】:弥补。补充。贴补。补习。滋补。(3) 益处。【组词】:不无小补。于事无补。

shòu,(1) 给,与。【组词】:授予。授权。授命。授奖。授旗。授衔。授意。(2) 教,传给。【组词】:授业。

基本含义

给予或授予缺失的职位、头衔、荣誉等。

补授的意思

补授 [bǔ shòu]

1. 补任官职。

补授 引证解释

⒈ 补任官职。

《晋书·刘弘传》:“弘 迺叙功銓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文武互任》:“《在园杂志》云:本朝文武并重,有以尚书补授都统,以侍郎补授副都统者;有以都统补授大学士,以公补授尚书,以副都统补授侍郎者。”


补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京察释义:明 清 定期考核京官的制度。明 代每六年举行一次。清 代吏部设考功清吏司,改为三年考核一次,在京的称“京察”,在外地的称“大计”。《明史·选举志三》:“考察之法,京官六年,以巳、亥之岁,四品以上自陈以取上裁,五品以下分别致仕、降调、閒往为民者有差,具册奏请,谓之京察。”《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这位 淮安府 乃是翰林出身,放过一任学臺,后来又考取御史,补授御史,京察一等放出来的。”参阅《清会典·吏部八·考功清吏司》。
    • 2.
      关补释义:先任命官吏而后禀报吏部。 《魏书·尒朱荣传》:“曾关补 定州 曲阳县 令,吏部尚书 李神儁 以阶悬不奉,别更拟人。”《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荣 尝关补 曲阳县 令。”胡三省 注:“关补者,先补授而后关吏部。”
    • 3.
      告身释义:古代授官的文凭。《北齐书·傅伏传》:“周 克 并州,遣 韦孝宽 与其子 世宽 来招 伏 ……授上大将军、武乡郡开国公,即给告身。”唐 元稹《为萧相谢告身状》:“右,中使某乙至,奉宣进止,赐臣某官告身一通。”《朱子语类》卷一二七:“方围闭时,降空名告身千餘道,令其便宜补授。”明 陆容《菽园杂记》卷十:“乃如告身非誥勅,即今文凭类也。”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二:“康熙 年间命翰林按官职所掌撰拟告身文字,无须临事猝办。”
    • 4.
      榜式释义:⒈清 代对 满洲 大学士的称呼。 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三·国朝官制》:“国初,内三院 满洲 大学士谓之榜式,乌金超哈官(指 满洲 汉 军)大学士亦称榜式。”⒉清 代官名,笔帖式的旧称。清 梁章鉅《称谓录·笔帖》:“《皇朝通攷》‘天聪 二年,设六部官,其办事笔帖式,各酌量繁简补授,凡称榜式俱著停止,称为笔帖式。’案:据此则榜式为笔帖式之旧称也。”
    • 5.
      添注释义:添入注拟。注拟,一种登录姓名,拟定官职,以备委用的册籍。添入注拟,即等候委用之意。但至 明 代,有时虽无实缺补授,添入注拟者仍可就职治事。
    • 6.
      补官释义:补授官职。
    • 7.
      补拟释义:谓按照选人的才能拟定补授的官职。
    • 8.
      还级释义:恢复到原等级。《清会典事例·吏部·汉员升补》:“康熙 十年题准,边俸官员,有裁汰降级还级等官补授。”
    • 9.
      题准释义:奏经皇帝批准。《明会典·六科序》:“正德 元年题准,若係重事,特旨令科道记著者,即时纠举,不得隐漏。”《清会典事例·吏部二四·满洲铨选》:“康熙 五十三年题准由将军副都统选取本处应用之人,坐名补授,咨部註册。”《清会典事例·户部八·田赋》:“﹝ 顺治 二年﹞又题准民间坟墓,有在旗人地内者,许其子孙随时祭埽。”
    • 10.
      题补释义:旧谓官场出缺,奏请补授。《三省边防备览》卷十七引 清 严如熤《老林说》:“安凤县 以边缺题补,五年无过,以边俸陞用。”

补授(bush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补授是什么意思 补授读音 怎么读 补授,拼音是bǔ shòu,补授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补授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