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校比 校比的意思
xiào

校比

简体校比
繁体
拼音xiào bǐ
注音ㄒㄧㄠˋ ㄅㄧ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ào jiào,(1) 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组词】:校园。校长。(2) 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之上。(3)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例句】:校尉(统带一校的军官)。(1) 比较。【组词】:校场。(2) 查对、订正。【组词】:校勘。校订。校对。

bǐ,(1) 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组词】:比赛。比附。对比。评比。(2) 能够相匹。【组词】:今非昔比。无与伦比。(3) 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组词】:三比二。(4) 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组词】:比例。比值。(5) 譬喻,摹拟。【组词】:比如。比方。比兴(xìng)(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兴”是烘托)。比画。比况(比照,相比)。(6) 靠近,挨着。【例句】:比比(一个挨一个,如“比比皆是”)。比肩继踵。比邻。鳞次栉比。(7) 和,亲。【组词】:比顺。(8) 及,等到。【组词】:比及。

基本含义

相互比较,互相竞争

校比的意思

校比 [xiào bǐ]

1. 调查户口、财物。

3. 考核评定。

校比 引证解释

⒈ 调查户口、财物。

《周礼·地官·党正》:“以岁时涖校比。”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校比,族师职所谓以时属民,而校登其族之夫家众寡,辨其贵贱老幼废疾可任者,及其六畜车輦,如今小案比。”
《北史·韩麒麟传》:“往年校比户贯,租税轻少。臣所统 齐州,租粟纔可给俸。”

⒉ 考核评定。 《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昶 以为 唐 虞 虽有黜陟之文,而考课之法不垂。

周 制冢宰之职,大计羣吏之治而诛赏,又无校比之制。”


校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大均释义:⒈谓平均。 《周礼·地官·均人》:“三年大比,则大均。”郑玄 注:“有年无年,大平计之。”⒉古军礼之一。《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均之礼,恤众也。”郑玄 注:“均其地政、地守、地职之赋,所以忧民。”贾公彦 疏:“此大均必在军礼者,谓诸侯赋税不均者,皆诸侯僭滥无道,致有不均之事,当合众以均之,故在军礼也。”孙诒让 正义:“大均之礼者,校比户口以均平征赋之事,事止於畿内。”
    • 2.
      户贯释义:户籍。因其上列乡贯,故称。《魏书·韩麒麟传》:“往年校比户贯,租赋轻少。臣所统 齐州,租粟才可给俸,略无入仓。”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置士籍》:“欲自后举始,行下诸路运司,牒州县先置士籍。编排保伍,取各家户贯,三代年甲,娶谁氏,兄弟男孙若干之数。”
    • 3.
      校比释义:⒈调查户口、财物。 《周礼·地官·党正》:“以岁时涖校比。”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校比,族师职所谓以时属民,而校登其族之夫家众寡,辨其贵贱老幼废疾可任者,及其六畜车輦,如今小案比。”《北史·韩麒麟传》:“往年校比户贯,租税轻少。臣所统 齐州,租粟纔可给俸。”⒉考核评定。《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昶 以为 唐 虞 虽有黜陟之文,而考课之法不垂。周 制冢宰之职,大计羣吏之治而诛赏,又无校比之制。”
    • 4.
      邦比释义:根据国家常法加以校比。

校比(xiaob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校比是什么意思 校比读音 怎么读 校比,拼音是xiào bǐ,校比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校比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