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略 [fāng lüè]
1. 方针和策略;方法与谋略。
例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资治通鉴》
方略既定,重在实施。
建国方略。
英[general plan;]
方略 引证解释
⒈ 计划;权谋;策略。
引《荀子·王霸》:“乡方略,审劳佚,谨畜积,脩战备,齺然上下相信,而天下莫之敢当。”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诸辨士为方略者,妄作妖言,諂諛王。”
宋 司马光 《尚书驾部员外郎司马府君墓志铭》:“所治职事皆有方略,或素号繁剧者,兄处之尝有餘暇,气色不动,而众务修举。”
丁玲 《韦护》第三章:“她想不出一个可以惩罚他们的方略。”
⒉ 兵书。
引宋 苏轼 《策别二十》:“於是设武举,购方略,收勇悍之士,而开猖狂之言,不爱高爵重赏,以求强兵之术。”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而方略繁重数百卷,士大夫望洋瞠目,耆宿老将渐尽,其曷以詔后?”
⒊ 指挥;处置。
引《后汉书·董卓传》:“君观我方略士众,足办 郭多 不?”
《醒世姻缘传》第五五回:“狄员外 道:‘买了来家,可怎么方略他?’”
《醒世姻缘传》第八八回:“你且消停,我方略了这两个,再与你説话。”
国语词典
方略 [fāng lüè]
⒈ 方法谋略。
引《汉书·卷五五·霍去病传》:「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三国演义·第五九回》:「有一老人来见丞相,欲陈说方略。」
方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第释义:⒈中等的等第。《通典·选举一》:“桓帝 建和 初,詔诸学生,年十六以上,比郡国明经试,次第上名,高第十五人,上第十六人为中郎,中第十七人为太子舍人,下第十七人为王家郎。”《北齐书·儒林传·马敬德》:“敬德 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乃欣然举送。至京,依秀才策问,唯得中第。”《新唐书·百官志三》:“博士教之,功多者为上第,功少者为中第,不勤者为下第。”⒉中等门第。《魏书·高允传》:“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先尽高门,次及中第。”⒊中选。《晋书·夏侯湛传》:“泰始 中,举贤良,对策
- 2.
兆始释义:开始。孙中山《建国方略·实业计划》:“在 广州 河汊,最有利之企业,为填筑新地。此项进行,已兆始于数百年前。”
- 3.
全策释义:完善的计策方略。
- 4.
六馆释义:⒈国子监之别称。 ⒉谓清之实录馆、文颖馆、国史馆、四库全书馆、四库会要馆、内廷方略馆。
- 5.
劳勉释义:慰问勉励。 《汉书·薛宣传》:“宣 因移书劳勉之。”《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八年》:“上闻 洺州 刺史 程名振 善用兵,召问方略,嘉其才敏,劳勉之。”明 方孝孺《答郑仲辩》之一:“执事於羣笑之时,独若悯其用心懃懃焉,见於言色,以相劳勉。”
- 6.
勾心鬭角释义:⒈形容宫室结构错综复杂而又精巧工致。语出 唐 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鬭角。”孙中山《建国方略·行易知难》:“再而家宅之形式如何结构,使之勾心鬭角以适观瞻,此应用之美术学所必需知也。”⒉比喻各用心机,明争暗斗。瞿秋白《乱弹·拉块司令》:“而且这些‘新英雄’互相之间还正在勾心斗争的排挤着,倾轧着,准备着混战。”蒋子龙《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厂长之间勾心斗争的事,我从来不参予。”
- 7.
吏方释义:为政的方略。
- 8.
四正六隅释义:明末兵部尚书杨嗣昌提出的对付起义军的方略,中心思想是将流动作战的农民军堵截并包围,然后加以消灭,这个计划取得一定成功。
- 9.
坐运筹策释义:指坐在连连帐内策划军事方略。
- 10.
备御释义:⒈见“备御”。⒉充当裁决者。《楚辞·九章·惜诵》:“俾山川以备御兮,命 咎繇 使听直。”⒊亦作“备御”。防备。《国语·周语下》:“将民之与处而离之,将灾是备御而召之,则何以经国?”《左传·昭公三十年》:“以敝邑居大国之间,共其职贡,与其备御不虞之患,岂忘共命!”《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 权 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曹公 不能下而退。”宋 苏舜钦《赠太子太保韩公行状》:“使齎手詔问攻守方略,公画备御之策甚详。”清 王韬《弢园文录·变法中》:“中 西同有备御,而彼之炮臺、水雷,独擅其胜。”
- 11.
妙略释义:高明出奇的方略、谋划。
- 12.
宣犹释义:⒈亦作“宣猷”。明达而顺乎事理。⒉施展谋划与方略。
- 13.
庸怯释义:胆小无识。《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薛举 作乱於 金城,轨 与同郡 曹珍 ……等谋曰:‘薛举 必来侵暴,郡官庸怯,势不能御。’”《宋史·夏守贇传》:“守贇 性庸怯,寡方略,不为士卒所服。”
- 14.
弁首释义:卷首,前言。 孙中山《建国方略·实业计划》:“当吾计划弁首之部寄到各国政府与 欧洲 和会之后,巴黎 遂有新银行团之成立,思欲协助 中国 发展天然物产。”郭沫若《<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1778年以后《少年维特之烦恼》卷头,歌德 有弁首一诗刻在上面了。”
- 15.
戎略释义:作战方略;军事谋略。
- 16.
政术释义:政治方略。 《后汉书·安帝纪》:“举贤良方正、有道术之士,明政术、达古今,能直言极諫者,各一人。”唐 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政术甘疎诞,词场媿服膺。”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谓‘以君权变法,则 欧 美 之政术器艺,可数年而尽举之。’”
- 17.
政道释义:施政的方略。
- 18.
方略释义:全盘的计划和策略:作战方略。
- 19.
方略策释义:科举考试中应试的有关治国方略的策文。
- 20.
方计释义:方略,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