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课役 课役的意思

课役

简体课役
繁体課役
拼音kè yì
注音ㄎㄜˋ 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è,(1) 教学上的一个阶段。【组词】:上课。课时。课间。旷课。授课。课余活动。(2) 教学的科目。【组词】:课程。课表。基础课。专业课。课本。课文。(3) 教书讲学或攻读学习。【组词】:课徒。课读。(4) 古代的一种赋税。【组词】:国课。完粮交课。(5) 使交纳赋税。【组词】:课税。课役。(6) 机关、企业等行政上的单位(现亦称“科”)。【组词】:会计课。(7) 迷信占卜的一种。【组词】:起课。

yì,(1) 服兵务,从军。【组词】:从役。现役。(2) 战事。【组词】:战役。(3) 服劳力之事。【组词】:劳役。徭役。(4) 使唤。【组词】:役使。奴役。(5) 被役使的人。【组词】:役夫。役徒。仆役。杂役。

基本含义

指劳累、劳作。

课役的意思

课役 [kè yì]

1. 役使督促。

3. 赋税及徭役。

课役 引证解释

⒈ 役使督促。

《后汉书·樊宏传》:“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勠力,则利岁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陶 自归,解装课役,大修亭园,惟日与 马 共棋酒。”

⒉ 赋税及徭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其四,以糜费金宝减耗课役为损国也。”
《隋书·高祖纪下》:“秋七月壬申,詔以 河 南八州水,免其课役。”
《旧唐书·食货志上》:“凡水旱虫霜为灾,十分损四已上免租,损六已上免调,损七已上课役俱免。”


国语词典

课役 [kè yì]

⒈ 古时的税款与繇役。

《隋书·卷二·高祖纪下》:「秋七月壬申,诏以河南八州水,免其课役。」


课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使効释义:南宋 时民兵名称。宋 叶适 《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议者以 濠 、 楚 使効多代名,自今逃死,须言上乃得收。既有旨,公言:‘ 乾道 初,招 魏胜 、 郭昇 、 张荣义 ,从人给田,勿课役,勒五部月一至州,习射犒激,名曰使効,盖 陕西 弓箭手法也,纔三百餘人耳。州县恶其獷鋭难制,死亡不復补,甚者抑不令赴州,失本意矣。’”
    • 2.
      宽政释义:谓为政宽大,不苛刻。《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羈旅之臣,幸若获宥,及於宽政,赦其不闲於教训而免於罪戾,弛於负担,君之惠也。”《后汉书·王龚传》:“畅 深纳 敞 諫,更崇宽政,慎刑简罚,教化遂行。”唐 韩愈《寒食日出游》诗:“自嗟孤贱足瑕疵,特见放纵荷宽政。”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隋炀帝 横征暴敛,大兴兵役,课役法全被破坏,所谓宽政,无非是些具文而已。”
    • 3.
      童隶释义:亦作“童隷”。犹童仆。《后汉书·樊宏传》:“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隷,各得其宜。”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桓石虔,司空豁 之长庶也。小字 镇恶,年十七八,未被举,而童隷已呼为‘镇恶郎’。”隷,一本作“隶”。明 方孝孺《宗仪》之二:“有士者之子孙不能修身篤行而屈为童隷。”
    • 4.
      脱户释义:指全家脱漏户籍。 《唐律·户婚·脱户》:“诸脱户者,家长徒三年,无课役者减二等,女户又减三等。”长孙无忌 疏议:“率士黔庶皆有籍书,若一户之内尽脱漏者,所由家长,合徒三年。”《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六年》:“六月庚午,辽主 命诸路检校脱户,罪至死者原之。”《元典章·刑部八·禁诱略》:“此等多系南人,终恐不能安居,一旦流移四方,徒令有司受脱户之责。”
    • 5.
      配所释义:罪人流配之处。《唐律疏议·名例二·犯流应配》:“役满一年,及三年,或未满会赦,即於配所从户口例,课役同百姓。”宋 丁谓《丁晋公谈录》:“既已决了,便送配所。”《红楼梦》第一一九回:“且説 贾璉 先前知道 贾赦 病重,赶到配所,父子相见,痛哭一场。”

课役(ke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课役是什么意思 课役读音 怎么读 课役,拼音是kè yì,课役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课役造句子